据庐陵《忠节杨氏总谱》载:杨辂,宇殷驾,号朴斋,陕西华阴人,进士及第。唐代末年杨辂由陕西华阴县来吉安任吉州刺史,当时正值杨行密之乱,为避战乱,杨辂及家人沿赣江辗转来到杨家庄(今吉水县黄桥镇云庄村),并在此开基立业。
关于杨辂的族源,他的八世孙、中奉大夫杨存在《杨氏族谱序》中写道:“战国时,杨章始出,章生款,款生硕,至东汉太尉震,族益盛,历代迁徙不常。”“五代时,值杨行密作乱,不得为弘农,遂家居江南。”杨辂的十世孙、一代诗宗杨万里在《重修杨氏族谱序》中又写道:“盖庐陵之杨,其远者出于震季子奉八世孙结。”可见,杨辂的先祖是战国时期的杨章,系东汉太尉杨震的十代孙杨结的后代。
杨辂定居庐陵后,随着中原文化的南移、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他的后裔就慢慢地向南、西南方向迁徙和发展,其中两次大规模的迁徙是在北宋末和明初。这段时间内,大量的杨姓人口迁入了广东、福建、湖南、四川、东南亚等地。杨辂有九个儿子,除大儿子杨锐和二儿子杨铤分别定居吉水杨家庄、湴塘村外,其余七个儿子均徙居外地,具体是:三子杨锋及后裔徙居瑞金,永丰;四子杨钊徙居广东惠州;五子杨耸徙居广东梅州,后来发展成为名门望族,后裔遍布桂、港、澳以及东南亚各地,他的六世孙杨时便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六子杨职及后裔徙居赣州、安远;七子杨聪及后裔徙居广东潮州、海阳;八子杨栋及后裔徙居广东澄海、铙平;九子杨梁徙居平远。
北宋灭亡之时,杨家将的后代不再出来救国,杨家是否还有后人呢?
1、根据《宋史》中传记,杨家后人,北宋后期就改做文官,不再做武将了。
2、宋代武将多是世袭的,一代一代,成为世袭的“将门”。世袭将门集团非常排外。杨业是北汉降将,当年率领羸弱的北汉军大败了宋军,被称为“杨无敌”得罪了整个宋军将门。所以被北宋将门集团仇视,被逼迫去独抗契丹大军,兵败身死。
3、杨业死后,后面几代虽然也充当武将,却被长期派到边境戍守,压制。之后就开始走科举文官的道路。文官不同于武将,没有那么闪耀,很快就湮灭在历史中了。
4、很有意思的是:岳飞的后人,与杨家将有异曲同工之处。岳飞被平反后,后人一开始承袭武将的职位,几代之后,也都改成文官,然后就无声无息了。
杨家将有后人。
当年北宋灭亡,杨家被抄,杨延郎的大儿子杨宗到安徽隐姓埋名,娶了一位姓越的姑娘,因担心杨家血脉被金兵报复,此后杨家人都改姓为越。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忘祖、不忘根,越氏一族在村里修建了祠堂,一直供奉着折太君(后多被误读为佘太君)和杨延郎的画像。
“杨家将”是宋元以来在我国戏曲艺术和说唱艺术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历史传奇故事。老令公杨业、佘太君、七郎八虎(特别是杨六郎杨延昭)、杨宗保、穆桂英、杨文广、八姐、九妹,包括烧火丫头杨排风,几乎都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特别是在戏曲舞台上,这传奇的一家人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崇高的英雄气概。
“金沙滩”一战,杨氏兄弟死伤殆尽,接着又是令公碰碑、七郎被害,五郎出家,四郎、八郎失踪。仅剩的六郎依然在为国征战。六郎死后,他的子孙——杨宗保和杨文广,仍然是保卫国家的中流砥柱。杨家不仅男性上战场,女性也是不遑多让。穆桂英挂帅,百岁高龄的佘太君挂帅,让多少中华儿女热血沸腾。
参考资料:
新华网-百位杨氏后人齐聚武清
人民网-真实的杨家将没那么多人
本文来自作者[语儿]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wiki/202508-2077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语儿”
本文概览:据庐陵《忠节杨氏总谱》载:杨辂,宇殷驾,号朴斋,陕西华阴人,进士及第。唐代末年杨辂由陕西华阴县来吉安任吉州刺史,当时正值杨行密之乱,为避战乱,杨辂及家人沿赣江辗转来到杨家庄(今...
文章不错《江西吉安府吉水县 杨氏的来源 希望知道的回答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