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养生经典格言有哪些?

网上有关“古人养生经典格言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人养生经典格言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古人养生格言有哪些呢,古人有云:养生之道,至暮夜而虚其腹,元气所以运转不穷。我现在就告诉你古人养生经典格言与名言,快来看看这篇文章了解详情吧。

古人经典养生格言

原文

生从十三: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

译文

养生之道在于遵从十三条要旨。这就是: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无贪,心柔不逞强,甘作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知时达务,顺四时之变化,秉性谦和,崇尚俭朴。

原文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

译文

心对于人体,如同君主在国中处于主宰地位;九窍各有不同的功能,正如百官各有自己的职责一样。如果心能保持正常,九窍等各器官也就能有条不紊地发挥其作用;如果心里充满著各种嗜欲杂念,眼睛就看不见颜色,耳朵就听不见声音。所以说心要是违背了清静寡欲的基本规律,各个器官也就会失去各自应有的作用。

原文

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

译文

行为正直就不会遭遇祸害,不遭遇祸害就能安享天年。

原文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君子有三件事需要戒: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方刚,要戒斗殴;等到年老了,血气已衰,要戒贪心。

原文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无恚嗔之心……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译文

意志清闲而少欲望,心绪安详而无惧怕,无怨恨愤怒之心,思想上没有忧患,以恬谈愉快为本,以自得其乐而功。做到这些多可使“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而益寿延年。

古人养生经典名言

1、《黄帝内经》:“五劳损伤”:

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卧伤气。

2、《黄帝内经·素问》: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3、孔子,君子“三戒”:

少年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庄子,“六字长寿经”:

“少私、寡欲、清静”。

少私:私为万恶之源,百病之根。鬼迷心窍,私欲缠身,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夜不成寐,日不安神,食之无味,形劳神亏,积累成病,焉能长命。

寡欲:欲不可绝,亦不可纵。纵欲招祸,绝欲不生。少私寡欲,清静为正。少*欲,不欺男霸女;节物欲,不图财害命;淡利欲,不夺权争势;寡名欲,不投机钻营。

清静:清之静之,心态安宁,稳中自控,静中养生。头空心静,身轻神宁。利于健身,利于防病。

5、西汉 董仲舒:

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6、晋代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葛洪养生“除六害”:

“善于养身者,必先除六害:禁声色,薄名利,廉钱财,捐滋味,除佞忘,去嘴嫉。”

7、唐代医学家“药王”孙思邈,养生“三慎”:

慎情志:淡然无欲,神气自满。于名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勿汲汲于所求,勿悄悄于怀恨。

慎饮食:安身之本,必须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食当熟嚼,常学淡食。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切忌:饮酒过多,饱食即卧。

慎劳逸: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介绍:“天竺 *** 法,老子 *** 法”。以此三遍者,月余百病除。天马行空,补益延年。能食,能睡,轻捷,明目。不复疲矣。

8、“药王”孙思邈,养生忌“六多”: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智散,多欲则智昏,多事则劳形,多言则气乏,多愁则心慑。

9、吕洞宾,养生“三寡”:

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精生气,气生神,神自灵也。

10、宋代苏轼,养生“四味”:

“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11、宋代周守忠,养生“五知”:

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

12、明代医学家万密斋,养生之“四法”:

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法时,四曰却疾。

13、明代医学家袁坤仪,养生“五曰”: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14、.明代医学家汪绮石,养生“六节”:

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

17、清代养生家石成金,吃食“七宜”:

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

15、清代养生家石成金养生“八乐”:

*** 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写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

16、孔子养生“九思”: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维,见德思义。

名人经典养生格言

1、水之生不杂则清。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此养神之道也,散步所以养神。

2、大凡快意外,即是受病处。老年人随事预防,当于快意处发猛醒。

3、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4、热食伤骨,冷食伤肺。

5、心神欲静,骨力欲动,胸怀欲开,筋骸欲硬,脊梁欲直,肠胃欲净,舌端欲卷,脚跟欲定,耳目欲清,精魂欲正。少思虑以养心气,寡 *** 以养肾气,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6、心逸则日休也。

7、精神不运则愈,血脉不运则病。

8、冬寒犹可近火,火在表也;夏热必纳凉,凉入里也。

9、太饥伤脾,太饱伤气。

10、智者养生也,必须四时而调寒暑。

11、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12、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

13、苦茶久食益意思。

14、食不语,寝不言。

15、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16、食取称意,衣取适体,即是养生之妙药。

17、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邱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18、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19、养生如病,不得他求。

20、风者,百病之始也。古人避风如避矢石焉。

21、以虚养生,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事。

22、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孔子适郑是什么典故 孔子九思说明了什么

翻译:

以前孔子叡圣明哲,天生卓尔不群,高于侪辈,确定经典学术,删定《诗经》、《尚书》,使《礼》《乐》雅正,制作《春秋》,使后世治国者有所依循。孔子门人三千,个个通晓老师论述六经的微言大义。孔子死后,大义离乱而微言断绝不传。当时,君主昏庸,朝政紊乱,而忠贞之言不被采纳,愤懑之情充斥胸间,时或喷薄而出,于是又作《九歌》及其以下25篇。楚国人民为屈原的高风亮节、瑰丽文采所折服,因而将其作品辗转传播。

原文:

昔者孔子叡圣明哲,天生不群,定经术,删《诗》《书》,正《礼》《乐》,制作《春秋》,以为后王法。门人三千,罔不昭达。而屈原履忠被谮,忧悲愁思,独依诗人之义,而作《离骚》,上以讽谏,下以自慰。遭时闇乱,不见省纳,不胜愤懑,遂复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

此文出自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序》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楚辞章句序》是《楚辞》注本。东汉文学家王逸注。《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原为十六卷,王逸增入己作《九思》一卷,改编为十七卷。书中对《楚辞》各篇作了文字注解,记述了各篇的创作由来和作者经历。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他评价《离骚》“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楚辞章句》的每篇前都有序文,另外在《离骚》、《天问》之末还各有一序。这些序文的内容是说明各篇的作者和写作时间,并阐释题意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这些序文集中体现了王逸对《楚辞》的理论认识。王逸用汉代儒家经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楚辞,将屈原独特的人格精神和诗歌艺术都儒学化了。

“楚辞”这一句词不知起于何时。《史记》在张汤的传中已经提到它,可能至晚也是汉初就有的。至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以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汉代一般称“楚辞”为赋,这是不十分恰当的。“楚辞”和汉赋,体裁截然不同,前者是诗歌,后者是押韵的散文,它们的句法形式、结构组织、押韵规律都是两种不同的范畴。再从音乐的关系上看,虽然都是不歌而诵,但汉赋同音乐的距离比“楚辞”更远些。

所以司马迁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史记·屈原列传》)可见辞与赋本来是有区别的。由于汉赋是直接受“楚辞”的影响发展起来的文体,在习惯上汉代人多以辞赋并称,把屈、宋之辞与牧乘、司马相如的赋等同起来。于是辞与赋的概念混淆了,从此以后,屈原的作品甚至全部楚辞都称之为赋了。

其实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文体,不应混为一谈。至于后人以《离骚》代表《楚辞》而称之为“骚”,如《文心雕龙》有《辨骚》篇,《文选》有“骚”类等。这和后人称《诗经》为“风”一样,虽然名实不符,都是有意把楚辞和汉赋两种文体区别开来。

作者简介:

王逸(生卒年不详),字叔师,南郡宜城(今湖北襄阳宜城县)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官至豫州刺史,豫章太守。所作《楚辞章句》,是《楚辞》中最早的完整注本,颇为后世楚辞学者所重。又作有赋、诔、书、论等21篇,及《汉诗》123篇,今多散佚,仅存《九思》,为哀悼屈原而作。明人辑有《王叔师集》。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乃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译文:

原文出自于《史记·孔子世家》,其大意为:孔子到郑国去,和弟子走散了,孔子一个人站在城东门外,郑国的人有的对孔子的弟子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像子产,然而从腰以下就不到禹的三寸,像一只走离了家的狗.子贡把这些话如实说给了孔子,孔子高兴地笑道:人的外形像什么那是次要的,然而说像无家可归的狗,真是这样呀!真是这样呀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中记载“君子有九思”

,即“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

思义“

关于“古人养生经典格言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学渣执笔]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wiki/202507-9629.html

(15)
学渣执笔的头像学渣执笔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学渣执笔的头像
    学渣执笔 2025年07月27日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学渣执笔”

  • 学渣执笔
    学渣执笔 2025年07月2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古人养生经典格言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人养生经典格言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古...

  • 学渣执笔
    用户072710 2025年07月27日

    文章不错《古人养生经典格言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