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约等于29.95kg,也就是59.9斤。
石或作儋、担,是中国和日本古代容积单位,一石=十斗,通常用来量米。中国古代官员是以米、麦等粮食当作薪俸的,故有郡守两千石之说。《汉书·律历志》记载,汉时“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各朝代对石的定义不同,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今人乃以粳米一斛之重为一石。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又史量才《称谓杂记》:“俗民或直以百斤为石,或作担。”
石在古代的用处
日本室町到江户时代一石是52.5公斤稻谷与明清两代不同,脱谷折算糙米约廿多公斤或不到廿公斤白米,日本历史上,则以稻谷石高数,分判诸侯的经济实力,石高制是生产毛额并非租税净值,为一领地生产毛额,抽税后由众多人领取,非领主一人所得,不容易与中国官员作比较。日本的1石米大约相当于现在150公斤米,一个成年人一年消耗的米量最少需120公斤白米。
石高(生产量)有时是以钱换算(丰收时1石约0.4贯钱,饥荒时1石有时会高达5~10贯),有时又以其他的出产(如矿物、特产、渔获、商业收益等)来估计,但不论如何,它都是衡量当时经济生产的单位。日本明治19年改一石为180.39升。
石,读音dàn,常只切。量词,意思是计算容量,重量的单位;官俸的计量单位;计算弓弩强度的单位;方言。
“石”本来是重量单位,一石一百二十斤。古时粮食论斗,斗是容量单位,因为十斗粮食的重量大致相当于一石,所以粮食也论石,一石等于十斗,“石”被挪用来表示容积,成了容量单位。
后来又因为一石粮食恰好是一个人所能挑担的重量,所以一石又叫一担,可是仍然写作“石”;这样一来,“石”字就有了两个读音:一个读shí,一个读dàn。
扩展资料
第一,人们通常用杆秤来计量物体的重量,在称物时要在秤的一端悬挂石头做的秤砣(后来多用铁做的秤锤),以使秤杆随时保持平衡;物体有轻有重,秤砣可大可小,这可能就是“石”字被借用作为计量单位的原因。
第二,《说文》收了“禾石”字,也就是给“石”字加上“禾”旁,专作计量单位用,以与石头的“石”相区别,但这个字始终未见通行,人们还是习惯于把“石”字借来用作计量单位。
百度百科-石
本文来自作者[笑槐]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zlan/202508-2229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笑槐”
本文概览:一石约等于29.95kg,也就是59.9斤。石或作儋、担,是中国和日本古代容积单位,一石=十斗,通常用来量米。中国古代官员是以米、麦等粮食当作薪俸的,故有郡守两千石之说。《汉书...
文章不错《一石多少斤》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