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历史系研究生是如何找工作的
?本人是南京大学小硕,学的专业也很冷?历史系专门史(国际关系史)。记得曾经有人在学校的BBS上问专门史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怎么样,我决定将自己的经历写下来,算不上典型,但至少是个案吧。
去年10月,国家某部委来学校招人,自此,我的求职序幕就拉开了。
一直到今年3月初,总算是尘埃落定。期间整整4个月。
说实话,虽说升入三年级后也知道该找工作了,但心里总没有太在意。偶尔在宿舍里谈论起毕业后做什么工作,好像大家都信心十足,对很多工作都不屑一顾,说起来,都是?这种工作你也做啊?那么点工资我宁愿自己一个人打工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语气。
国家某部委今年来得比较早,据说是与其他部委(外经贸部、外交部等特殊部门)争夺人才。招聘的领导没有来系里,而是直接在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招聘了一天。大概是星期六晚上,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了这个消息,并说该部委的人星期一要到系里。星期天,我匆忙做了一份简历?后来证明我的这一举动是正确的,班里的其他人在星期一接到通知时完全措手不及,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简历,空着手就到系里了。相比之下,我则是有备而来,所以给招聘者的印象也就深刻些。后来,两个招聘的领导还专门让我去他们住的宾馆谈了一下。
之后是江苏省某省属机关、南京市某市属机关来学校招聘。因为有了应聘国家某部委的经历,所以简历已修正得完美一点了,心里底气也足了些。后来江苏某省属机关通知我面试,并发给我表格让我参加考试。可惜的是,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和江苏省公务员考试是同一天,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国家某部委,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这期间,我陆续参加了南京的几场招聘会,作为历史系这种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其间滋味一言难尽。
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JOB网页不断有新的招聘信息。我按地址寄了几份简历,还参加了一场广州日报集团的招聘会。广州日报的招聘程序相对简单一些,就是递上你的简历,然后当场半小时(也可能是一小时)写一篇文章,题目是?大学期间你感到最困难的事?,写完交上就等通知吧。听同学讲,南方日报则根据简历要初选,然后再是笔试,据说题目还比较难,题量大,科目是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等。
后来,我通过了广州日报集团的初试,但面试没通过,我感觉虽败犹荣,能通过初试对我而言已是意外的收获。曾经在北大BBS上看到有人问南方日报和广州日报哪个更好一些,南方日报的考试虽然我没有参加,但根据自己广州日报面试的经历和同学讲的南方日报的面试经历,我自己还是觉得广州日报更好一些,至少面试对你很尊重(广州日报是一对一的面试,大约半小时左右;南方日报是一对多,十几人坐一圈让每人自我介绍就完了)。当然这纯属我个人看法,毕竟我连南方日报的面试资格都没取得。
12月14日,我去了上海?这是我第一次去上海,是求职的第一次,也是我长这么大的第一次。不过,从那时到现在我已来往上海六次了?都是为了求职。第一次去上海是为了参加上海的公务员考试,顺带参加了12月15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的一个毕业生招聘会。坐公交、乘地铁,花十块钱买了门票和招聘信息材料,进门后挤来挤去,最后只投了一份简历,惟一投出的这份简历后来也无消息。
12月16日,我参加了上海的公务员考试。上午考完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后感觉一塌糊涂,题量太大(比国家公务员考试多了30个题),心想肯定没有什么希望了,但还是坚持把下午的申论考完。申论感觉考得还可以。考完试当天就赶回了南京,心里失落的很,但还是安慰自己:?权当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次模拟考试了,12月21日还有一次机会!?
接下来的一周我忙得脚打后脑勺。从上海回到学校后,星期一,我参加了南京农业大学招聘辅导员的笔试,星期四又第二次去了上海参加一个面试,当天回到南京,第二天参加南京农业大学的面试?这是我参加的最最正规的第一次面试,虽然前面有过几次面试,但都是简单地面对面随便聊聊。这次面试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锻炼,我自己感觉发挥的还不错。星期六,我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完后也没有多少把握,但比上海考试的感觉略好一些。考完试的当晚就与班里的其他两个同学一起乘火车去了北京。国家某部委通知说两天后也就是星期一要面试。这一周我忙得团团转,有几个面试通知因为时间冲突只好放弃了。
到了北京后,刚好遇上北京几年来罕见的一场大雪。在国家某部委招待所里住下,第二天上午参加了国家某部委的笔试,13个题目任选一个,3个小时。我选的是布什主义评价,很俗的题目,写完也没太大感觉。事后才知道自己只得了一个?良?,这也就决定了我这次面试的失败,因为后来隔天的面试其实是在赶时间,三十几个人一上午,每人也就面试3分钟左右,而且问的问题也是很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下,再是结合简历提两个问题,诸如你为什么想来这里工作等?这能看出一个人的水平?
当天下午就知道了结果,尽管面试后我没什么感觉,我也告诉自己一定要抱最坏的打算,但经过几次选择,跑了这么远的路我当然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可现实还是重重地打击了我一下,我被淘汰了!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刚接手机时心里紧张得要命,心跳急剧加速,听到对方委婉地告诉我?你很优秀,但由于名额有限?,随后我的心一沉,脑子在一瞬间一片空白。晚上,回我住的`地方,刚坐下一会儿,忍了一天的眼泪实在忍不住流了出来这是我找工作以来的第一次流泪,也是最后一次。北京就这么轻描淡写地把我拒绝了。
从北京回到南京后,打电话问南京农业大学,对方告知说录取名单里没有我,又打电话给其他几个前几日说等消息的单位,比如青岛海洋大学、杭州商学院等,竟连连碰壁,那几天心情简直郁闷透了。
郁闷归郁闷,工作还是要继续找的,继续和几个室友一起上网查信息?各高校就业网、各省市人事人才信息网继续复印、邮寄简历。然后又第三次去了上海?在2003年元旦过后的第一个周。
寒假我没有回家,一来太晚了,火车票不好买,其实这更多地是个借口,真正的原因是工作没找到,总感觉回家?无颜见江东父老?,毕业论文也还没有一点头绪,索性在学校里呆着。
大概是正月初十,我去杭州体检。为了省钱,买的是慢车车票,而且没有座位。在火车上站了8个多小时,一路上站都没地方站,好不容易熬到凌晨近5时下火车。一下火车两腿发软,头重脚轻,还好时间尚早,晃晃悠悠地进了候车室,一坐下就睡了过去。被冻醒时已是近7时,连忙坐公交车去杭州市中医院。结果还是预料中的被淘汰?面试加笔试成绩的前六名可以参加体检,取前三名,而我排第六名。但我还是来了?明知不会有希望。
也许是上天可怜,本学期开学后,我的工作终于有了眉目,在跑了第四次、第五次上海之后,总算签了上海的一所规模不大的学校做学生工作。陆续也有其他消息:南京农业大学又愿意接收我;山东省一家省属单位要到学校考查我;杭州那家不接受我的单位把我推荐到同一级别的另一单位去了。
最后我想说一下几点求职感悟:
第一,现在有很多人反对扩招,我想说的是,扩招也许会有很多问题,但不扩招更没有出路。其实很多人找到的工作与专业并没有多大关系,高等教育除了给受教育者提供知识的培养之外,还有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熏陶。而后者相比之下更为重要。高知识、高能力、高人格的人才现在还是供不应求。因此,学生在上大学时除了学知识之外,更要重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二,求职过程中,信息是很重要的,其实也不仅是求职,无论做什么,信息都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后来我可以多次参加不同单位的面试,首先因为我掌握了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当然是关键,很感谢南大,不仅宿舍里可以上网,而且都是免费的,也非常感谢我的室友们,他们发现了什么好的招聘信息都主动让我分享。
第三,给自己信心,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受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许会不止一次。郁闷、埋怨、牢骚是会有的,但都无济于事。自己可以选择的只能是屡败屡战,总结教训,吸取经验,再接再厉。我很喜欢那句话,?不管怎样,试一试,不试连个失败的机会都没有!?
;对考取历史研究生,是否有前途,这样的学科毕业后
1、历史学就业方向:
该专业研究生去向主要为政府、企业、教学、科研等部门中负责策划、咨询、管理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近年来,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出版社等。
2、历史地理学就业方向:
历史地理学是一个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专业,具有跨文、理两大学科的特点,它是一门理论性强、宏观用途广泛的实证性学科,五十多年以来为国家建设贡献巨大,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年该专业就业情况都比较理想,毕业生去向以从事文职为主的企事业单位。
专业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区域规划、环境保护、新闻出版、方志地名、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为政府决策部门作专题研究等。
3、历史文献学就业方向:
从历史学研究生就业范围来看,毕业生的择业面看似狭窄,但凭借该专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厚重感,完全可以在媒体的文案策划、企业的企划部门、图书出版界、旅游等岗位或领域闯出一番天地,而不一定限制在研究或教学领域。
4、专门史就业方向:
专门史专业的就业选择范围可能相对窄一些。但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专门史专业可从事教学研究,文笔好的可从事公关文秘,行政管理等。能够胜任专门史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专门史专业研究工作,以及中等学校历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也可在行政、经济、文化等部门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
5、中国古代史就业方向:
中国古代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专业对口的职业相对需求较少。就业方向相当广泛,毕业生可适应管理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因为中国古代史学专业属于长线专业,社会需求以教学单位为主,且由于盲目扩招、毕业生数量膨胀,使得本就饱和的该专业就业市场始终处于供大于求的不良局面。竞争非常激烈,因而职业发展空间不大,薪水也不太高。
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历史与社会学教师历史教师;从事历史研究,博物馆管理;档案管或单位公司档案工作;从事图书相关工作或政府部门从事政策研究、党史研究等。
6、中国近代史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95% 以上,其中大部分毕业生在三星级以上中学从事教学工作,在中学的地位大大提升,各中学对历史教师的需求有所增加,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愈加广阔。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毕业后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事业及党政军等有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7、世界史就业方向:
从历史学研究生整体就业范围来看,毕业生的择业面不是很广。该专业毕业生多数都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或文物考古研究、博物馆等单位任职。
扩展资料:
就业方向
历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专业对口的职业相对需求较少.就业方向相当广泛,毕业生可适应策划、咨询、管理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科研单位:包括各高校及相关研究单位,从事教师、研究员职位.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全面的人文素质.要有踏踏实实做学问的精神和对历史学浓厚的兴趣以及刻苦专研的精神.
党政机关:主要是公务员系统.要求毕业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政治素质以及行政能力,要拥护中国***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校期间就能入党的同学无疑具备优势.
新闻出版部门:主要从事记者、编辑等职位.具有较强的新闻意识和出色的写作能力,良好的悟性和执行能力;思路开拓,文笔流畅,富创新精神,中文功底扎实,知识面广;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气质形象;工作责任心强,具备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企业:由于历史是基础性学科,可以尝试对专业要求较低的一些职位.需要较强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百度百科-历史学专业
历史学作为基础性长线学科,其就业前景相对于热门专业来说无疑面临着更大的困难。从整体就业范围来看,研究生毕业后相对于本科生来说有较宽的就业门径,既可以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也可以进入各级党政机关、教育单位、新闻出版和文化事业等部门从事 管理和专业工作。 就业前景: 因为历史学专业属于基础性长线学科,社会需求以教学单位为主,且由于近年多数高校盲目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多,使得本就趋于饱和的就业市场始 终处于供大于求的不良局面,竞争激烈。除了毕业生相互间竞争激烈之外,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数大中城市的高等教学科研单位均要求毕业生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而大中城市的中等教学单位,待遇较好者均要求毕业生具有硕士以上学位,部分重点中学甚至要求是博士毕业生。毕业生的专业对口也是用人单位 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就业市场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形势,用人单位选择余地极大,除了要求毕业生拥有良好的名校教育背景和高学历之外,对专业对口程度要求亦十分严格。
从业方向: 历史学就业方向主要涉及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党政机关、新闻出版部门、博物馆、企事业单位等相关职位。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主要在政府、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出版社等部门中负责策划、咨询、管理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在历史学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全国省、市、区各级文物考古研究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各系统的博物馆文化部门,国家及省市机关(公务员),全国各高校(任教),出版部门(编辑、记者)。 历史地理学: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区域规划、环境保护、新闻出版、方志地名、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为政府决策部门作专题研究等。
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主要有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历史与社会学教师历史教师,在博物馆从事历史研究、博物馆管理,导游,档案管理工作、政府部门或各报纸新闻单位相关工作,或者在社会科学院系统从事专职历史研究。 专门史:主要从事专门史专业研究工作,以及中等学校历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也可在行政、经济、文化等部门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 世界史:主要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科技政策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科技管理工作以及有关咨询、宣传、编辑和出版工作,国家各类文化、宣传、出版、文博、涉外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总体而言,作为一个相对冷门的基础性长线学科,历史学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想选择历史专业的考生,一定要慎重,充分做好思想准备。
本文来自作者[怜晴]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zlan/202508-2034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怜晴”
本文概览:一个历史系研究生是如何找工作的 ?本人是南京大学小硕,学的专业也很冷?历史系专门史(国际关系史)。记得曾经有人在学校的BBS上问专门史专...
文章不错《一个历史系研究生是如何找工作的》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