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的界定和心理健康的界定分别是什么

体育锻炼的界定。体育锻炼是指人们根据需要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

心理健康的界定。1、认识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2、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悦纳自己自己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又一条标准。3、

调适自己个人的行为总是受社会的规范和环境的约束,两个人的需求又往往与规范和环境不符,并发生冲突。因此,个人必须经常调适自己,以使个人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不能或不会调适自己的人,就会经常产生心理问题,只有经常很好地调适自己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相关解读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搏动有力,每搏输出的血量比一般人的要大,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比一般人的慢.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对心肌的血液供应,使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使肌细胞逐渐变粗,体积增大,收缩力增强.而不是提高心率.

故答案为:×.

为什么《体育锻炼标准》的项目可以选择?

2014年6月11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为什么要在目前情况下制定“标准”,“标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体现哪些特色和亮点,如何贯彻落实,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就这些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近年来,高等学校体育在课程建设、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升科研水平、改善相关条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推进高教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打下了基础。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总的来看,由于缺乏必要的基本制度、基本标准和明确要求,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体育工作水平差距较大,影响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总体上看,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高等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切实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部出台了“标准”。 “标准”严格规定了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锻炼习惯。

其中,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为其他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选修课成绩计入学生学分。每节体育课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人。

要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每节体育课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 为推进实施“标准”,实现其制度设计和政策目标,近期教育部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我部将就“标准”的施行进行宣传,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集体宣讲、培训等各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督促并指导各地认真落实。三是组织督导检查,我部适时将“标准”的落实情况检查调研。四是鼓励社会监督,欢迎媒体和社会各界对各地各校贯彻落实“标准”的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和监督。

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20人。六年级的体育达标率是多少?

国家体委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锻炼标准》条例,是为了贯彻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指示,鼓励儿童和青少年为革命锻炼身体,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由于我国地广人多,一个全国性的体育锻炼标准,必须符合全国不同地区,一年四季的不同气候,和亿万儿童、青少年的不同情况,才能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总之,必须符合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原则。

标准中有6~7类项目,是以发展速度、耐力、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和战备需要来分的,各类中并列了几个作用相同的项目(少数除外),同一项目又准许用不同的器材或方式。这主要是为了适应不同年龄、性别、身体条件、个人爱好和不同的客观条件,使参加者可以选择较适宜于自己,情况和要求的项目来进行锻炼。

譬如,儿童组和少年一组的第六类,少年二组和青年组的第七类中,游泳是适宜于南方和夏季的项目,而滑冰则是适宜于北方和冬季的项目。至于行军拉练,则是普遍可行的《体育锻炼标准》的项目,可以选择,是考虑到全国各地区、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以便鼓励更多的儿童和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为革命练好身体。因此, 儿童和青少年在选择项目时,应有正确的态度。

在选择项目时,首先,要正确对待锻炼的目的意义。我们参加锻炼,是为了锻炼体质,锻炼意志,不是为了获得奖牌或以之炫耀于人。因此,在选定项目时,最好选那些对自已来说要花费较大精力、克服较多困难的项目。

其次,要正确对待达到标准的问题。锻炼标准只是指出我们在一个时期内奋斗的目标,绝不是最后的目标。从儿童组起,任何一项测验合格后,要继续向着高一级的年龄组进军。即使青年组的各项标准都合格了,还是要继续锻炼,或者在锻炼标准选定项目以外,作其他项目的锻炼。达到标准不是终止,而是一个段落,所以不能达到标准就不锻炼了,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使体质不断增强,为社会主义建设多贡献一份力量。

再次,要正确对待达不到标准的问题。这个标准是根据全国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一般说来,只要经常地认真锻炼,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个别地区的个别人说来,也可能有经过努力一时还达不到标准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坚持就是胜利。测验不合格,可能有技术问题,应该向别人学习。但应该肯定,经常的锻炼,体质或多或少总是有所增强的,这是我们主要的目标。除非所选的不合格的项目对身体不利,否则最好不要改选别的项目,也不要中途停顿,而是要用“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精神去克服它,使自己最后能达到标准。

达标的人数/总人数×100%=达标率.

120/160 ×100%=75%;

答:六年级学生的体育达标率是75%.

扩展资料

达标率为有效度、有效率,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合格率。达标率是指达到某个标准的数量比上未达到这个标准的比率。

达标的人数/总人数×100%=达标率

合格数量除以总数量乘100%等于达标率

达标率=(达到标准的数量÷总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达标率

本文来自作者[凡晴]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zlan/202508-18982.html

(12)
凡晴的头像凡晴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凡晴的头像
    凡晴 2025年08月08日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凡晴”

  • 凡晴
    凡晴 2025年08月08日

    本文概览:体育锻炼的界定。体育锻炼是指人们根据需要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心理健康的界定。1、认识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2、调节...

  • 凡晴
    用户080810 2025年08月08日

    文章不错《体育锻炼的界定和心理健康的界定分别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