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学时代:
从 18 世纪中期开始,科学逐渐呈现出被今天所称为的“小科学”状态。
“小科学”的特点是大部分科学研究活动靠个别科学家发起,只有一个或几个实验室参加,管理上依靠的是传统的科层管理模式,研究主观上是以满足科学家的好奇心为动力源,客观上增长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形式上以个人的自由研究为主要特征。
这段时期还没有以科学研究为专门职业的科学家,一般由自己出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做科学实验。
过渡时代:
19世纪科学的发展更加辉煌和繁荣,“三大科学发现”促使科学向建制化方向发展,直接表现为:第一、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急剧增加,科研机构或组织的相继建立;第二、科研仪器与以往相比相对精密化和复杂化。
到19世纪中期以后,科学建制化发展加速,最终在20世纪发展成为相对稳定和成熟的一种社会建制,科学研究也逐渐从为满足少数有钱人的兴趣爱好,向专门化、公有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小科学”向“大科学”的过渡。
大科学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战争中应用的各项新兴方法和技术,在战后逐渐被人们总结和发展,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以20世纪40年代的 “曼哈顿计划”作为标志,,认为现代科学已进入了 “大科学时代” 。
扩展资料
第一时代是古希腊科学家时代开始的科学研究,大多数的理论都是空想出来的,没经过试验,所以大多理论都被第二时代的可以试验推翻!
第二时代是十六世纪开始,以牛顿力学作主要代表,这个时代的理论属于巨集观,就是试验中的东西都是以那种处于绝对之态存在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
第三时代,就是现在,以爱因斯坦作代表的相对论,还有就是量子力学、混沌、黑洞、蝴蝶效应等等。都是研究原子的的理论,弥补了牛顿力学的不足!
出自《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本段话是马克思在批判德国国内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的时候,指出其康德和黑格尔哲学只是停留在对世界的解释上,也即维护现实世界秩序或者说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秩序,对现实社会中的无产阶级的机器悲惨境地的无视。
对此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萌芽,马克思的历史观立足于现实,体现了对无产阶级生活工作状况的人文关怀。同时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哲的建构原则。马哲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做实践去理解。
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
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本文来自作者[拾星者]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zlan/202508-1855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拾星者”
本文概览:小科学时代:从 18 世纪中期开始,科学逐渐呈现出被今天所称为的“小科学”状态。“小科学”的特点是大部分科学研究活动靠个别科学家发起,只有一个或几个实验室参加,管理上依靠的是传...
文章不错《科学时代(时期)的划分》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