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求翻译

网上有关“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求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求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翻译: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出自:《寡人之于国也》先秦·孟子弟子录

节选: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译: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扩展资料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本文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本文写作上体现出的孟子散文的特点,谈问题先把主旨藏起来,从侧面、反面、外围人手,逐渐引向本题。如本意要讲实行仁政,却先以战设喻,从反面入手,使梁惠王不知不觉中跟着他走。这样,文章如曲径探幽,引人入胜;文势则波澜起伏,毫无板滞。

表面看来,文章铺张扬厉,散漫无纪,实则逻辑清晰,段落分明,层次井然。如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王道之始,王道之实,实行仁政,均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善用贴切的比喻、有力的铺排,考究用词,讲求句式。奇句与偶句,单势句与排比句,交错使用,笔势灵活,理直气壮,谈锋犀利,咄咄逼人。文章极富雄辩的气势。

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教,教化。

申,反复陈述。

孝,尊敬父母。

悌,敬爱兄长。

义,道理。

颁白,头发花白。颁,同“斑”。

负,背着东西。

戴,顶着东西。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关于“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求翻译”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梦之]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zlan/202507-6067.html

(15)
梦之的头像梦之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梦之的头像
    梦之 2025年07月22日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梦之”

  • 梦之
    梦之 2025年07月2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求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求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 梦之
    用户072207 2025年07月22日

    文章不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求翻译》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