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望·赵嘏》原文与赏析

网上有关“《长安秋望·赵嘏》原文与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长安秋望·赵嘏》原文与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这是一首伤秋思归之作。全诗秋景的清冷和心境的凄凉结合得十分完美,在移情于物、物我交融手法的运用方面,颇具特色。

前四句描写望中见闻。在一个深秋的拂晓,也许是思乡心切,也许是别有苦衷,诗人凭高而望,只见秋云带着寒意在清冷的晨光中流动,高耸的皇宫群楼在这清冷的晨光中,也似乎萌动着深深的秋意。这景象,迷蒙中带着凄楚,壮阔中含有惆怅; “凄清”二字与下句的“动高秋”三字相应,眼中景,心中情,都透出一股凄凉清冷的愁意。这为全诗的伤秋定下了基调。接下去,诗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莫不与此相契。你看,此时曙色渐褪。抬眼望去,几点残星还缀在天空,仿佛星星也有忧愁似的,不愿隐去;而北来的飞雁正横越边塞,一字儿向南归去。此情此景怎不叫人更添一层愁思呢?正当人惆怅莫名之时,耳畔忽闻一声长笛,悠悠飘来,是思乡的哀曲,还是归去的召唤,这简直把诗人的心给搅碎了。在这里,倚楼人是诗人自身,还是另有吹笛者,已不是主要的了,作为传情的物事,它已与上句残星几点、横塞之雁的典型画面融为一体,物我相浃,移情于物,把伤秋之情渲染得格外浓烈,意味深长。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指出: “以写景之心理言情,则身心中独喻之微,轻安拈出。”赵嘏的这两句诗,正是“以写景之心理”,将心中的伤秋之情由景中“轻安拈出”,加之诗句动静互衬,韵味清远,杜牧等人对之激赏不已,称诗人为“赵倚楼”,也就不足为奇了。

后四句抒写思归之情。“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竹篱旁的紫菊半开未开,荷塘里的莲花红衣尽脱,只剩残花枯叶。一般认为,这两句是写诗人望中的眼前景物,而赵臣瑷《唐七言律笺注》则说这两句与下一句“皆遥想故园景物也,解作长安景物者误”。这是颇有见地的。其实,诗人在目视南归之雁、耳听长笛之声时所触动的伤秋之情,主要的是思归,因而遥想这深秋时故园紫菊半开、红莲凋谢的花事,是极其自然的。篱边紫菊又让人想起“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荷塘莲花更是诗人常常忆及的故乡风物: “芰荷香绕垂鞭袖”(《忆山阳》)、“风动衰荷寂寞香”(《宿楚国寺有怀》)。因此,故园景物,和伤秋思归之情正妙合无垠。还有使人玩味的是,诗人采用了拟人笔法,仿佛那故园的紫菊含苞待开,正企盼主人归去采撷;莲塘荷花虽已凋零,却还在为主人未归而愁肠百结。把故乡风物写得如此缱绻多情,诗人思归退隐之心几可呼之欲出。水到渠成,在结句中诗人毅然发出了何不归去的深沉感喟:故乡的鲈鱼正当鲜美;难道还不归去,还要象囚徒那样自囿于京城吗? “鲈鱼”句用了西晋张翰事:张翰想念家乡鲈鱼,决然辞官回乡。“空戴”句用了战国时楚国钟仪事:钟仪被郑国俘虏,又被献给晋国,他常戴南冠(楚国帽子),以示不忘本国。诗人用这两个典故作结,表明不愿再空留长安,决心及早归去。一个“空”字,似乎暗示思归还另有原因,使思归的思想内涵又深了一层。在写法上,鲈鱼作为故园风物,巧承上二句文路,又落在思归之情上,使物事、情理达到了高度一致。

综观全诗,造境设景紧扣秋望,移情于物,旨在思归,给人以一种“情中景,景中情”的美感,含意隽永,余味无穷。

杜紫微览赵渭南卷《早秋》即《长安秋望》诗云: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吟味不已,因目嘏为“赵倚楼”,复有赠嘏诗。(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七)

诗写长安秋望所见闻。上句(即“残星”句)言晓星明灭之时,见雁行自塞北而来,写秋空之清旷也。下句(即“长笛”句)赋闻笛,设言吹笛者为风鬟雾鬓之人,或言闻笛者为愁病怀乡之客,皆著迹象。赵以七字浑然写之,而含思无限。

(俞陛云《诗境浅说》丁编)

晏几道《南乡子·新月又如眉》原文及翻译赏析

唐代诗人赵嘏有一首诗《长安晚秋》!

写的是深秋拂晓时分的长安景色和自己羁留长安思念故乡的心情。

其中第二联“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意思是说夜色慢慢退去的时候,夜空里还有几颗残星,一对南归的大雁从空中飞过。正满心沉浸于此景的诗人,这时听到有人在楼上吹笛的声音。想来此人也是一夜未睡,吹笛聊以抒发内心的忧愁。

这里赵嘏不仅仅写出了高楼上的笛声,还写出了那人的姿态,“人倚楼”,或者是诗人亲眼所见,或者是想象,但是它都与此情此景相贴合。

正是这个“倚楼”,一方面它更加衬托出作者难以负担的思乡之情,另一方面因为这种内涵,倚楼这个姿态愈发显得具有美感。所以当时的杜牧特别喜欢这句诗,他直接称赵嘏为“赵倚楼”。于是后人提到赵嘏的时候,也都称他为“赵倚楼”。

这种由佳句而得雅号的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少见。比如:

1、东晋诗人谢灵运因《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而人称“谢春草”。

2、晚唐诗人惯休因“万水千山得得来”而人称“得得和尚”。

3、宋代宋祁因《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而人称“红杏尚书”。

4、宋代张先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而人称“张三影”。

5、宋代词人贺铸因《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被人称为“贺梅子”。

6、宋代秦观因《满庭芳》“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而被苏轼称其为“山抹微云秦学士”。

7、宋代诗僧如璧因“间携经卷倚松立,试问客从何处来”,人称“倚松道人”。

8、元代张翥因“西风了却黄花事,不管安仁两鬓秋”,人称“张了却”。

9、清代王士祯因“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而人称“王桐花”。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原文: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翻译及注释

翻译 又是新月如眉,悠悠哀音,长笛月下为谁吹?独倚高楼,暮云中初见雁南飞,雁南飞,莫道行人迟雁归。意欲梦中一相见,山重重,路迢迢,却向何处寻!只待短信解离恨,信来应是太迟迟。岁月悠悠,还是凉生玉枕时。

注释 1「新月」句:暗用 五代 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未有团栾意」与唐王涯《秋思赠远》「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之意为后文的「行人」「短书」作伏笔。如眉,指月钩弯如眉状。2「长笛」句:借用唐杜牧《题元处士高亭》「何人教我吹长笛,与倚春风弄月明」为背景。3「楼倚」句:化用唐赵嘏《长安晚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诗意。4南飞:雁为候鸟,每年春分后往北飞,秋分后飞回南方。5「漫道」句:语出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漫,空,徒;又莫,勿。6佳期:相会的美好时光。7「梦里」句:化用南朝粱沈约《别范安成诗》「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意,典出南朝粱萧统《文选》李善注引《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此处藉以表达男女相思之情。8书:信。破:消解。恨:指离恨。9应:是。十玉枕:玉制或玉饰的枕头,亦用为瓷枕、石枕的美称。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创作背景

 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晏几道春风得意的生活也戛然而止,他立刻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霜刀雪剑。他和六哥祗德,八弟传正及姊妹四人都还年幼,后由二哥承裕的妻子张氏「养毓调护」,嫁娶成家。后来恩荫为太常寺太祝。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晏几道的朋友郑侠因进《流民图》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罗织罪名,交付御史台治罪。政敌们从郑侠的家中搜到晏几道的一首《与郑介夫》(郑侠字介夫),上面写着:「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这些人如获至宝,以讽刺「新政」、反对改革为名,将晏几道逮捕下狱。后来宋神宗释放了晏几道。这件事虽然有惊无险,但经过这么一折腾,原本就坐吃山空的家底更加微薄,晏家的家境每况愈下。这件事对晏几道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从一个书生意气的公子哥,沦落为潦倒落魄的贵族。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离思的怀人之作。

 上片以时景起笔,而归结于情思。「新月」颇有与「故人」暗成对比的意味,「如眉」则是不圆之意,暗点离思主题,愁上眉间。「又」是此景之叹,表明她已历见多次,既状时间之长,亦隐隐透出触目经心、怎堪又见的苦涩。「谁家玉笛暗飞声」(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恍惚间,耳际晌起声声长笛。「谁教」表面上探寻的是月下吹笛的缘由,实则却在千般埋怨它的不是时候,或许是因为不忍它「与倚春风弄月明」(十牧《题元处士高亭》)的欢乐情调,也或许是因为不忍它「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的愁伤动思,无论为何,此二字一变客体为主体,显示并非她有意闻笛,而是笛声无端相扰,牵动其离愁别恨。「楼倚」两句写其所见极具层次感,独倚高楼,先是看到天涯尽处一片「暮云」夕景,继而苍茫云间「初见」斑黑点点,尔后逐渐清晰扩大为可识别的「雁」,继而在雁过后醒觉它们所循的方向,点破时节。「南飞」两字独为一句,语音短促似结未结,仿佛状写了、也涵括了她凝眸追踪群雁行迹的整个时间过渡,直至影踪全无。「漫道」语极失落凄婉,别说希冀行人雁前归,怕是连「行人雁后归」也是一种徒然空盼。本片先由所见引其思,旋即思绪便被声音中断;再由所闻引其思,旋即思绪又被景物中断;复由所见引其思。几经转折,悱恻渐深,最终转入沉沉的哀伤。

 下片以情思起笔,而归结于时景。「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五代 顾《浣溪沙》),她已不敢奢望现实中的「佳期」,唯有寄望于托梦圆愿,「意欲」表示她退而求其次的转念,也存了但求稍解离愁的期待,可却偏偏连这小小渴望也无法得偿。人说「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李白《长相思》),而她虽不畏「关山路」苦,奈何「不知」关山路!现实梦境两头空,离恨已不可能由「佳期」来解,那么就只能再退一步等待千里之外的尺素。「短」是一退再退,不求绵绵情话,但求只言片语便于愿已足;「破」状她极欲消除、从此远离别恨,一至于要将之彻底粉碎使其无法重拼再生;「却」又是一个满怀希望的期待之辞。然而「应迟」,这短书必是迟米的肯定判断,似乎出于她过去的经验。「簟凉枕冷不胜情」(顾《浣溪沙》(雁响遥天玉漏清)),等到那「短书来」,又已然是秋意深重寒侵闺衾的「凉生玉枕」时了。至此退无可退,「还是」两字,萧冷无边,思量无尽,幽怨无限,神伤无已。

 该词的一大特色,在于隐括大量前作前事,或诗境、或词句、或意象、或典故,但又不将之凝用一处,而散融于全篇,彼此呼应,互为伏笔,息息相关却又不著于形,而其佳妙处,更在以虚字点化、提挈全篇,紧松敛放之间,不仅使前人兴象浑化如一、浑化盘如己,更曲尽心念情绪之婉折深绵,抑扬顿挫,味中有味。(郭思韵)

诗词作品: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诗词作者: 宋代 晏几道 诗词归类: 离思、怀人、惆怅

关于“《长安秋望·赵嘏》原文与赏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欣怿]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zlan/202507-10829.html

(14)
欣怿的头像欣怿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欣怿的头像
    欣怿 2025年07月28日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欣怿”

  • 欣怿
    欣怿 2025年07月28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长安秋望·赵嘏》原文与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长安秋望·赵嘏》原文与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 欣怿
    用户072801 2025年07月28日

    文章不错《《长安秋望·赵嘏》原文与赏析》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