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读名著

《论语通译》、《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子夜》、《哈姆莱特》、《巴黎圣母院》、《普希金诗选》等20篇名著。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用口语写成,有着简练、晓畅、雍容和顺、迂徐含蓄的风格。许多句子内涵丰富,用意深远,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日常生活用语,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小不忍则乱大谋”、“道不同不相为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至今都还被人们频繁引用,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论语》的许多篇章有着很强的现场感,寥寥数语,人物情态及场景毕现。读着它,你会恍然以为自己正置身孔门弟子中,聆听着孔子的教诲,并不会感到太多的时空和语言的隔膜。

这一切奠定了《论语》在中国散文发展史和修辞学上的地位。

歌德简介

歌德的经典名言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

 歌德指出:?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种完整体不是他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实,或者说,是一种丰产的神圣的精神灌注生气的结果。?所谓?合智?,是指艺术家的感情、思想、智慧、秉性、意志、愿望等等,即艺术家主观的心灵世界。艺术家在对人世间提供的材料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中,必然?灌注?着自己的主观意识。真正的艺术,?它是一件精神创作,其中部分和整体都是从同一个精神熔炉中熔铸出来的,是由一种生命气息吹嘘过的。?艺术作品中的一切都是艺术家用自己的生命的乳汁哺育起来的。歌德指出,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所写的人物都显出那位伟大诗人的高尚心灵?,?莎士比亚所写的剧本全是吐自衷曲?一莎士比亚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从他的剧本中我们可以学会懂得人类的思想感情。?歌德自己的创作也同样如此。在谈到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体验时,歌德说:?我像鹊鹏一样,是用自己的心血把那部作品哺育出来的。其中有大量的出自我自己心胸中的东西,大量的感情和思想,足够写一部比此书长十倍的长篇小说。?关于《浮士德》这部代表作,他说:?不仅主角浮士德的阴郁的、无膺的企图,就连那恶魔的鄙夷态度和辛辣讽刺,都代表着我自己性格的组成部分。?歌德甚至称《塔索》?这部剧本是我的骨头中的一根骨头,我的肉中的一块肉。?正是由于艺术家的生气灌注,使主观心灵与客观生活相融合,才能使艺术作品成为一种?第二自然。?

 再次,艺术要服从?较高的意旨?。所谓?较高的意旨?,是指人作为社会的人所特有的意旨,也就是道德的意旨。歌德所理解的道德不是狭义的,而是指显示人的精神实质或社会性的,它和单纯的自然是对立的。他指出:?现实的东西如果没有道德的关系,我们就把它叫做平凡的东西。?造形艺术所涉及的是可以眼见的东西,是自然的东西的外在现象。纯然自然的东西只要同时是在道德上使人喜爱的,就叫做纯朴的,所以纯朴的对象才是艺术领域的。?又说:?艺术应该是自然的东西的道德表现。同时涉及自然和道德两方面的对象才是最适宜于艺术的。?歌德认为艺术家从事创作应具有伟大的人格。优秀的艺术家,?他们是凭着自己的伟大人格去看待自然的。?然而,?我们的守旧派艺术家们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凭着人格的软弱和艺术上的无能去摹仿自然,自以为做出了成绩。其实他们比自然还低下。谁要想作出伟大的作品,他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教养,才可以像希腊人一样,把狠琐的实际自然提高到他自己的精神的高度,把自然现象中由于内在弱点或外力阻碍而仅有某种趋向的东西实现出来。?一乡在歌德看来,希腊艺术家们纵使在刻划动物时,也能够达到?不仅妙肖自然,而且超越了自然?的境地,便是由于他们能?把很琐的实际自然提高到他自己的精神的高度?。可见,?关键在于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出什么样的作品。?

 总之,歌德关于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又是自然的主宰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艺术创作中主观和客观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反对了消极浪漫主义,又同自然主义划清了界限。这是歌德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精髓所在,是他对现实主义理论发展作出的卓越的历史贡献。

 歌德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在此整理了些关于歌德的名言及歌德的名言警句。

 歌德的名言一:

 ?最足以显示一个人的性格的,莫过于他所嘲笑的是什么东西了。

 ?最糟糕的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受到错误志向的阻碍而不自知,真到摆脱了那些阻碍时才能明白过来。

 ?自我心的深处,有鸟飞起,飞向天空。

 ?主宰世界的三要素,那就是智慧、光辉和力量!

 ?智者和愚人都没有害,最危险的倒是智愚参半。

 ?智慧最后的结论是:生活也好,自由也好,都要天天去赢取,这才有资格去享有它。

 ?智慧只能在真理中发现。

 ?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

 ?只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风格。

 ?只有具备真才实学,既了解自己的力量又善于适当而谨慎地使用自己力量的人,才能在世俗事务中获得成功。

 ?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

 ?知识的历史犹如一只伟大的复音曲,在这只曲子里依依次响起各民族的声音。

 ?正当利用时间!你要理解什么,不要舍近求远。

 ?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

 ?真理是一只火炬,而且是一支极大的火炬,所以当我们怀着生怕被它烧着的恐惧心情企图从它旁边走过去的时候,连眼睛也难以睁开。

 ?这种力量更早地,更普遍地、更确切不移地统治着全世界,那就是爱的力量!

 ?这世界要是没有爱情,它在我们心中还会有什么意义!这就如一盏没有亮光的走马灯。

 ?憎恨是积极的不快,妒忌是消极的不快。所以妒忌很容易转化为憎恨,就不足为怪了。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

 ?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

 ?音乐家必须不断地反身自省,培养自己最内在的东西,以便使它转向外界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Wolfgangvon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1831年完成《浮士德》。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48种语言,是各国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德通晓多种语言,熟悉欧洲国家各历史时代的文学作品和形式,他翻译、戏仿或用这些作品的风格写作。《浮士德》简直是欧洲文学传统的汇集。

扩展资料:

歌德论文学经典化

关于艺术家与时代的关系,歌德指出每个人,包括最伟大的天才在内,既因他所处时代的短处而受损,也会因所处时代的长处而受益。艺术家的思想受制于所处的时代,他所做的一切都在时代允许的范围内。

因此,当有人要求18世纪末的德国作家成为“经典”作家时,他坚决予以反对,因为这是不切合时代特点的过分要求,当时德国根本不具备产生“经典”作家的基本条件。歌德的责备并非说他不心仪文学经典,而是他认识到作家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自觉融入民族文学的时代精神中。

在他看来,既然作家无法摆脱时代,要想取得成就就必须与时代融为一体。他认为莎士比亚假如不是跟他生活的时代融为一体,就不会发生那么大的影响。

所以,他劝告青年作家,“要牢牢抓住不断前进的生活不放,一有机会就要检查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表明,我们现在是有生命力的;也只有这样,在日后的考察中,才能表明,我们曾经是有生命力的。”强调艺术家紧跟时代,不是任其随波逐流,而是强调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性。

真正的艺术家应当引导时代的潮流,而不应尾随时代的潮流、追随时潮,不能也不会附和读者或观众的要求,其使命是通过作品使读者或观众提高到他们已达到的思想水平。

即使像莎士比亚这样被称作“独一无二的伟大大师”级的人物,歌德也在更大程度上把他的成就归功于伟大而雄强的时代。他在《谈话录》说:“莎士比亚的许多天才奇迹多少还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有不少要归功于他那个时代的那股强有力的创作风气。”比起个人的天资禀赋来,歌德对时代环境和群体积累显然更看重些。

百度百科—歌德

本文来自作者[寒波]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zhishi/202508-21407.html

(15)
寒波的头像寒波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寒波的头像
    寒波 2025年08月19日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寒波”

  • 寒波
    寒波 2025年08月19日

    本文概览:《论语通译》、《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子夜》、《哈姆莱特》、《巴黎圣母院》、《普希金诗选》等20篇名著。《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用口语写成,有...

  • 寒波
    用户081901 2025年08月19日

    文章不错《高中必读名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