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雅人韵士:意为高雅而有风致的文人。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科诨》:“文字佳,情节佳,而科诨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又《声容·治服》:“若果如是,则亦艳妆村妇而已矣,乌足动雅人韵士之心哉。”
2、落落大方:释义是指人的言谈举止自然大方。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出处: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对于我们也是非常宽大的。还有他的夫人也落落大方。"
3、知书达理:有知识,通事理,形容有教养。
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4、风度翩翩:常用来形容人的举止优雅,潇洒超凡。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5、温文儒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次后便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白面书生。”
6、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
7、礼贤下士: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出处::《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1、有道德的;有才能的。
三国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
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2、有德有才的人。
西汉贾谊《过秦论》:“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译:宽宏厚道而又爱惜人民,尊敬贤才而又重视士人。
3、善;好。
战国吕不韦属下门客《察今》:“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译:不是不好啊,因为它不可能被效法。
4、胜于;甚于。
战国时期《触龙说赵太后》:“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译: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胜过长安君。
贤达有德有才有声望的当地人士。
扩展资料1、“贤”今义:
(1) (形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多财)
(2) 有德行;多才能
(3) 又如:贤声远达(好的名声远扬四处);贤歌(品行技艺都好的歌妓);贤才(德才并美之人);时贤(指当代有贤能有声望的人)
(4) 对人的敬称
(5) 又如:贤宰(知县);贤乔梓(尊称人家父子);贤竹林(魏晋间“竹林七贤”。后用作对他人叔侄的敬称);贤弟;贤甥
(6) 良,美善
(7) 又如:贤否(好的与坏的);贤妻(贤淑的妻子);贤慧(称美女子善良而明大义)
(8) 艰难;劳苦
2、组词:
(1)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祠。
(2)贤达:指有才德、有声望的人:社会~。
(3)贤惠: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
(4)礼贤下士:指帝王、大臣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敬重、结交有德有才的人。礼贤:尊敬贤者。下士:降低自己的身份结交一般有才能的人。
出处:《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释义:他在朝廷;正直谦虚介;是宗室大臣表;礼贤下士有始有终;曾带领李巡、张参在幕府。
(5)求贤若渴: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也说求贤如渴。
出处:《隋书·韦世康传》:“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
释义:我从早到晚差不多;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希望与共同治理天下;导致太平。
本文来自作者[悦然心]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zhishi/202508-1483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悦然心”
本文概览:1、雅人韵士:意为高雅而有风致的文人。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科诨》:“文字佳,情节佳,而科诨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又《声容·治服》:“若果如...
文章不错《一个人高雅、成熟、有品味的用词来形容》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