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陶罐和铁罐》是三下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则很谦和,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已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这篇寓言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说明道理。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借助课后练习第一题,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朗读对话,体会两个角色不同的性格特点。比如:“陶罐子”“儒弱的东西”“你算什么东西”“我要把你碰成碎片”等语言,表现了铁罐的做慢无礼,而“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则体现了陶罐谦和、友善、克制的性格特点。此外,文中还有很多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如“做慢”“轻蔑”“恼怒”等词语,就直接展现了铁罐的横无礼,而“谦虚”“不再理会”等则表现了陶罐的谦和友善。
同时,利用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帮助学生梳理出故事的两个场景:国王的橱柜里、荒凉的废墟上。据此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 第一幅插图描绘的是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场景,展现了两个角色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是一副做慢的表情,闭着眼,又着腰,鼻子高高地粗着,满脸的不屑。陶罐则是一副谦和友善的模样。
第二幅插图画的是许多年以后的场景,画面上只有一个陶罐,仍完好如初,而铁罐却无影无踪了,暗示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结局。两幅插图将故事的主要情节直观地展现了出来,图文对照,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基础上,结合两个人物的结局,让学生谈一谈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则寓言带来的启示。
首先拓展到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也像陶罐和铁罐一样,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铅笔和钢笔、叉子和尺子。由物推及到人,认识到每个人也是如此,既各有优点,也各有不足。学生结合自己来谈,也可以谈谈其他人,从而让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寓言中的两个人物是各有优缺点的。但对于三年级学生,往往会因理解能力的局限,有的学生就误认为陶罐完美无缺,而铁罐一无是处。于是,我组织学生讨论,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长处和短处,启发学生各抒己见,明白在这个故事中人物的结局是由各自的特点决定的,从而帮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懂得在生活中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的道理。
? 部编教材的亮点在于,课文后的阅读链接,能很好地对文章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课后练习第四题,让学生进行《北风和太阳》与课文的对比阅读。
不足之处:没有更好地让学生思考:“北风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故事最后,北风为什么悄悄溜走了?”相信有这两个问题的引导,学生会读懂这个故事。接下来再联系课文《陶罐和铁罐》比较北风和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从性格和结局两个角度进行对比,性格上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个人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最了不起。结局上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个人物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铁罐最终连影子“也没见到”,而北风最终“悄悄溜走了,”更深入地体会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陶罐和铁罐》
篇一
教学目标:
读通课文,认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这个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学习课文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汇报展示预习情况: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教室来了几位新朋友,瞧,它们来了。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吧。它们分别是……你对它们了解有多少呢?
2、读题。(那么,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罐和铁罐》这个童话故事。请齐读课题。“陶”是个生字,请同学们举起小手,书空,和老师一起写,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
3、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课文了,大家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吗?
(1)谁来读?(生字词)
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拼读。小手拍起来,读词语。
(2)汇报概括全文主要意思
孩子们,你们的自学生字词能力真不错。那么,你预习的时候有没有思考全文主要讲了什么呀?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来说。
指名说。用自己的话来说。
(你真厉害!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的大意。说明你预习的时候有动脑筋。思考)
(3)铁罐哪里去了呀?
铁罐氧化后不见了。渗透氧化的知识。(查阅字典词典等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同氧气合成氧化铁,即三氧化二铁,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铁生锈后呈现出来的红褐色粉末。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这就是铁罐最后无踪无影的原因。)
二、质疑。
孩子们,你在预习的时候有哪些弄不明白的问题?
1、铁罐为什么无影无踪了?
2、奚落是什么意思?
3、铁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
4、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特点?……,
5、那故事中的2个主人公到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
(这个问题得等我们学习了课文后才能有清楚的认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要。所以我们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三、自主学习、扎实模练。
自读。学习课文2——9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画下来,体会体会。
第一次对话
师:哪些自然段是写他们的对话的?
1、我们先来看第二段和第三段。
自己轻声读一读这两段话。陶罐和铁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从哪里看出它很骄傲把你的感受送进句子里,读一读。(老师听出了傲慢,但是还不够,再来,更傲慢点,更神气点)
它为什么这么骄傲?(是啊,它知道陶罐的短处是易碎,所以它有恃无恐地问________?)
你从哪里看出陶罐很谦虚?(谦虚地回答,兄弟)
该怎么读?指名读,生评价,师评价。
男生当铁罐,女生当陶罐,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小结:作者抓住称呼、标点符号、神态等方面来写对话,使对话更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2、学习2、3、4次对话。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这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3、细细品读4到9自然段。
(1)小组讨论交流: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铁罐的骄傲和陶罐的谦虚?
(2)画出表现他们的神态的词。
(小组讨论注意事项:组长安排好发言秩序,组员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可以互相补充)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表示铁罐神态的词有哪些?
(3)补充想像对话时的神态。
当陶罐”说我们应该和睦相处的时候,铁罐会是怎样的神态呢?
4、连起来,演一演,注意神态,动作。
A、同桌合作表演读。(一个傲慢,一个谦虚,多么鲜明的对比呀。孩子们,你们想当陶罐和铁罐吗?先同桌合作表演读)
B、上台展示。我们请一桌同学上来表演。
C、男同学当铁罐,女同学当陶罐,演一演。(孩子们,想当小明星吗?)我们班的**小明星课真多呀,掌声送给自己。
5、小结:学到这里,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奚落”是什么意思?可以结合陶罐和铁罐来说。(铁罐一次又一次地用难听的话嘲笑、讽刺陶罐,)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特别好。以后我们阅读文章理解词语的时候可以经常用。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到9自然段,作者抓住了称呼的不同,标点的不同还有神态的不同,来描写对话,把人物的不同的特点表达的更加生动传神。我们现在也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当当小作家。
6、拓展模练:《大树和小草》
说一说:
国王的御厨里有有趣的故事。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也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瞧:骄傲的大树看不起小草,常常奚落它。
“——————————”大树()地问。
“——————————”小草()地回答。
“——————————”大树说,带着更加()的神气。
四、总结体验。
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老师也积累了一些关于谦虚的名言,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骄傲的铁罐这样奚落陶罐,后来它们的命运又是怎么样的呢?
篇二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寓意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故事有2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跟老师一起写(分析陶的写法),另外一个叫“铁罐”,(出示课题)
2、读题,
师:谁来读题?(读题)
3、质疑:你有什么问题: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
要求
1、努力把生字词读正确,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完以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能用这个句式试着说一说
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许多年过去了,陶罐,铁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陶罐御厨奚落懦弱
轻蔑争辩恼怒羞耻
流逝宫殿掘开朴素
和睦相处相提并论
小老师带读,正音,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提示“和睦相处”是多音字。
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语表现人物的神态?(懦弱、轻蔑、恼怒、羞耻)并适当理解。
3、生字词语都认识了,再来读读难读的句子。
4、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出示: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许多年过去了,陶罐,铁罐。
指名说。
追问,铁罐哪里去了?
补充小资料袋:关于铁罐氧化作用的科学道理。
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
4、整体感知
请你观察人物的表神态,说说故事中的2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是的,故事一开头就写出了铁罐的骄傲,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这段中的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铁罐非常骄傲?(骄傲、奚落)
奚落是什么意思?我们往下读读看——
5、认真默读2~9自然段,
用“——”划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用“~~”划出陶罐回答的话。
三、学习课文2——9自然段
1、抓住人物“神态语气”体会,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师:首先我们来看这部分对话。
出示第一部分对话:1-6自然段
○第一次练读(直接读对话)
①同桌分别挑选一个角色,自由练习该怎么读。
指名分角色读,评价。
②注意神态的词语就能把句子读好。那铁罐和陶罐在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找出第一次对话时描写神态的词语。
你看看陶罐说的这句话,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他很谦虚?(称呼上)
再看看铁罐对他的称呼呢?(真是太骄傲了,没礼貌)
③再请一组对话。
问1:铁罐,你为什么这么傲慢啊?
问2:陶罐,听了铁罐的傲慢的语气,你没有生气,反而很谦虚,又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讲出铁罐的坚硬和陶罐的易碎的特点。)
④你还找到了铁罐说话时的哪些神态和语气?
(更加轻蔑)轻蔑是怎样的,你能来做个动作吗?谁来用更加轻蔑的神气读读铁罐说的这句话?(指名几个同学读句子)
(恼怒)恼怒就是说他(很生气了,越来越骄傲)铁罐为什么会越来越生气呢?(因为陶罐在争辩)
⑤陶罐要争辩些什么?出示句子(他不是懦弱……)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陶罐还想继续说下去)会说些什么呢?(自己读读,想想——指名说)但是铁罐容许他争辩吗?(不)哪里看出来的?(铁罐打断他说的话)所以这里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的快一点,硬一点。
⑥再指名2人来读这两句对话
○第2次推荐读(直接读对话)
(1)再同桌分角色练读,要读出铁罐和陶罐不同的神态和语气,你还可以加上一些眼神和动作。
(2)推荐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来推荐一位同学读铁罐,一位同学读陶罐。到台上来读,表演读,其他同学同样要听仔细,一会来点评。
(3)评价(估计读的好)如果读的不好,老师范读
○第3次展示读(直接读对话)
师:下面1、2大组做铁罐,3、4大组女生做陶罐,分角色来读这部分对话。
2、想象神态朗读
出示余下的对话:7-9自然段。
(1)师:这部分对话又该怎么读呢?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吗?
出示:“陶罐()地说”(心平气和、温和、平静、好言好语等)
“铁罐()地说”(歇斯底里、怒不可遏、暴跳如雷等)
在书本上写写,读读
(2)指名同学分别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
(3)同桌两人,也分别加上神态,再来练习一遍。
问1:铁罐,为什么你越来越生气了?
问2:陶罐,你为什么总是心平气和呢?难道你真的很懦弱吗?最后为什么又不再理会铁罐了呢?
3、全部对话练读
4、整体感悟
师:刚才大家从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中读懂并体会了铁罐的骄傲和陶罐的谦虚,
铁罐的态度一次比一次傲慢,一次比一次狂妄,而陶罐却始终是那么心平气和地在和它讲道理。
5、师:为什么铁罐一次比一次傲慢?
骄傲的铁罐自以为很坚硬,总拿自己的长处去和陶罐的短处比,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板书:坚硬
是的,陶罐的确不坚硬,容易碎,板书:易碎。
但是陶罐面对铁罐的奚落,他惧怕了吗?
指导书写:谦虚。
四、存疑结束
师:同学们,骄傲的铁罐一直拿自己的长处去奚落陶罐的短处,那故事最后的结局又将带给我们哪些更深的思考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无价之宝)
陶罐—谦虚,友爱,善良
(无踪无影)
铁罐—骄傲,自大,傲慢无理
第2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陶罐和铁罐》,知道了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只是陶罐,另一只是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成了无价之宝,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板书:无价之宝无影无踪)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
二、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板书: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齐读后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当人们发现陶罐时是什么样子的?而铁罐呢?
请快速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内容。出示14、17段,分别齐读。(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2、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3、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4、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三、作业
其实,像陶罐和铁罐这样的故事我们以前在课内课外都读到过,比如《小柳树和小枣树》、《骆驼和羊》,老师还重新编了一个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想读吗?咱们自己也能编一个这样的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
谦虚、友爱陶罐←→铁罐骄傲、自大
↓↓
易碎坚硬
↓↓
永久氧化
↓↓
无价之宝无影无踪
#课件# 导语课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语文教学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新天地。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陶罐和铁罐》,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理解奚落、傲慢、轻蔑、恼怒等词。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读一读,整体感知。
2、议一议,了解内容。
3、品一品,理解品味。
4、演一演,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在教学本课前,准备陶罐、铁罐的实物以及陶罐、铁罐的头饰,生字卡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老师让你们触摸了我从西藏带来的非常漂亮的罐子,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这两只罐子有些什么特点,好吗?(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坚固”“易碎”两个词语)
同学们通过触摸,发现了两只罐子的不同特点,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的孩子!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去认识两只特殊的罐子,他们是国王御厨里的一只陶罐和铁罐,在这两只罐子身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出示生字卡,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三、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然后告诉大家,从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二)从两个罐子的对话中,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
(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
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四)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师:铁罐正是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骄傲
师: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奚落”这个词的?
生自由回答,教师视情引导学生。
(五)下面我们一道来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1.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理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1.)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出示课件1:
师:同学们觉得这时铁罐的态度是怎样呢?
生:傲慢
板书:傲慢
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试着用傲慢的语气读。)
(2.)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出示课件2:
师:这时铁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轻蔑
板书:轻蔑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学生用轻蔑的神态练读。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来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
(3.)师: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
(学生找出句子“住嘴…………在这里”)
出示对话3“住嘴…………在这里”。
师: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现在的什么?请同学们读对话3,然后回答。
生读铁罐的对话,然后回答。
板书:恼怒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4.)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学生找出句子“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
2.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谦虚、大度、礼貌……(板书:谦虚、大度)
师:分别找出表现陶罐谦虚、大度的句子,并读一读,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出示课件5:“我确实不敢碰你……再说……”“何必这样说呢?……有什么可吵的呢?”
生读陶罐的话,教师相机引导。
四、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一)小组分角色练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二)戴上头饰表演。
五、学习课文10—17自然段
(一)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表演中看到了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俩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的后半部分,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
(二)学生认真读,积极发言
六、归纳主要内容,揭示寓意领会中心
(一)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
(二)教师:出示铁罐、陶罐的实物,看同学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归纳出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七、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学过的课文,模仿着编一则寓言故事。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做了提前预习,那你们能认出这两只罐子吗?说说谁是陶罐谁是铁罐?(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画出陶罐和铁罐)
师:在现实生活中这两只罐子各有什么特点呢?
生:陶罐易碎,铁罐坚硬,教师随机在两个罐子里板书。
师:这两个小罐子的性格差距可大了,一个傲慢无理,一个谦虚礼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一会老师要检查生字认读的情况。
师: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来认读老师所出示的生字,词。
师:同学们认读得非常好,看来生字是难不倒我们大家的,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把陶罐和铁罐的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好吗?老师看谁的动作快,开始了。
三、品读课文
师: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边读边画,做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对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师:读完了吗?哪位同学告诉大家你读了对话都读懂了什么?
生:不要骄傲,要学习陶罐一样谦虚……
师:好了,同学们知道了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
师:哪位同学能结合上下文,谈一谈你对奚落这个词的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生:瞧不起,嘲笑……
师:我们理解了这个词,通过读对话,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同桌先相互说说还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铁罐那么骄傲……
师:老师听了同学们的问题,知道同学们对这几个问题比较感兴趣。
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师:那我们就来逐个解决以上的问题。
汇报:
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2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陶罐对铁罐说了哪几句话?说这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的?谁来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读。
3铁罐奚落陶罐还有哪句呢?这时候又是什么态度呢?哪位同学带着轻蔑的样子来读读。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来给老师做旁白好吗?师范读
4再找找看还有哪些是描写铁罐奚落陶罐的?铁罐从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谁再来读读铁罐恼怒的句子。
5铁罐一心想把陶罐碰碎已经到了狂妄自大的地步,找一找描写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谁来模仿狂妄自大的语气来读读。
6我们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所了解,那么陶罐的态度又如何呢?学习前面的学习方法,抓住重点语句来读一读好吗?
7找到了吗?谁愿意来告诉大家。生答。这一句能体现陶罐的什么态度呢?
8我确实不敢碰你和我不敢碰你哪一句好呢?加上确实更能显出自己的态度。
9你认为陶罐懦弱吗?哪个词能证明它不懦弱。(争辩)现在请同桌互读对话,老师想请同学到台上来读。然后大家来给评评读得怎么样?
10这两只罐子的结果如何能,快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
11他们最终如何呢?
四、总结
1、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课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2、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3、人与人之间要懂得互相尊重,互相谦让,学会全面看问题。
五、作业
同学们联系课文,尝试着自己来编一则寓言故事。
关于“《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曼彤]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zhishi/202508-1397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曼彤”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