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墓穴财宝是什么?

网上有关“沉默的墓穴财宝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沉默的墓穴财宝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目前在法国境内共有36000座城堡,这些美丽的城堡都有着好几百年的历史,大都是法国中世纪传统建筑。几百年来,每一座城堡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秘密。雷恩堡宝藏就是在一个非常古老的城堡发生的。

帕里斯是个老实巴交的大男孩,一天,他来到到雷恩堡附近的一片山丘上放羊,看着羊儿在那边悠闲地吃草,帕里斯便躺在一个草丛里做着美梦睡着了。醒来时,他发现平日里那只最为顺从听话的老山羊不见了。这可把他急坏了,赶紧四处寻找。在不远的山坡下,他看见下面有个大裂缝,心想:“是不是羊钻进那里面了呢?”便疑惑地走了下来。再仔细一看,里面竟看不到尽头。怎么办?

想到家里父亲那威严的目光,他还是给自己壮了壮胆,顺着这个看不到头的地道,一直走了进去。

地道里很幽暗,只能接着外面的一点光亮。越往里走越黑,越黑他越怕,他几乎是一步步地挪动着往前模着走。再往里走,他吓得魂都要出来啦!因为他眼前到处都是骷髅。万分惊愕之中的帕里斯竟不由自主双腿一软,跪在那些骷髅旁,不停地向上帝祷告,生怕里面突然有鬼魂蹿出来把他弄死。大男孩毕竟是个小男子汉,后来他慢慢稳定了下来,这时他才注意到,原来里面并不都是骷髅,地上还摆放着几个已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的大箱子。大胆地掀开了箱子,突然眼前一亮:原来里面全是金币!

帕里斯将金币装满了自己的口袋,转身就往家里跑。接着而来的可以想像。这次惊险的经历,一夜之间彻底地改变了他和他父母的家庭状况,并很快招来了雷恩堡人的议论纷纷:有的不解,有的猜测,有人嫉妒,甚至有人到地方官员那里去告发了他。帕里斯是个虔诚的教徒,他不愿意说假话,但也不愿意说出来真相。由于他始终没有透露这些金币的真正来历,结果竟以莫须有的盗窃罪冤死于狱中。但是,这个倔强的孩子到死也没有说出来那个地下墓穴的秘密。

那个地下墓穴到底有多少金币?有多少财宝?又是谁隐藏在那里的呢?经过后人的考证,那是一笔多达1850万金币(1914年相当于180亿法郎)的宝藏!

这么大的一座“金山”,它们到底是谁的呢?

在法国人近百年的众说纷纭中,大致有三种说法比较集中:

有的历史学家们认为,这笔巨宝是1250年法国摄政王后布朗施·德·卡斯蒂耶隐藏的,它们至少已有700百多年的历史。王后为什么要把这笔宝藏藏在雷恩堡呢?

有人推测,1250年2月,由于不堪贵族主的压榨和国王赋税的负担,由牧羊人、农奴和城市贫民为主的一场武装暴动曾一度席卷了法国的北部和中部。为了躲避暴动的冲击,卡斯蒂耶王后带人来到了雷恩堡。那时雷恩堡叫雷达,有近3000名居民,四周筑有坚固的城墙,易守难攻,被认为是一座攻不破的城堡。而且这个城堡背靠大山密林,进退都比较自如。更主要的是,雷恩堡位于西班牙的大道上,必要时,还可以退往西班牙躲避。所以,摄政王后决定把雷恩堡作为临时的“道府”,把这笔国库巨宝隐藏在当年称之为“城堡主塔”底下的一个秘密处,以作为她需要时的储备金。

这笔财宝足以供养一支数量可观的军队,它对于重建霸业具有重要意义。摄政王后死于1252年,临终前她把这桩秘密告诉了她的儿子。

她的儿子即后来的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或称圣路易。路易九世从小善于骑马狩猎,未满13岁即位,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在十字军东征中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1244年,当时的耶路撒冷已落入异教徒之手,他决定前去解放圣地进行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年8月25日,他率领着35000名骑士和一百艘战船启程后在塞浦路斯登陆,随后占领了达米埃塔。1250年,路易九世在埃及的曼拉苏被俘,不得已交出40万赎金才获得自由。1250~1254年,他在耶路撒冷住了4年,试图重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1269年再次决定远征非洲,1270年7月初率军在突尼斯登陆,起初连连获胜,占领了迦太基。此后其军队遭瘟疫袭击,他本人也被鼠疫夺去了性命。临终前,他把这个秘密连同一卷羊皮纸一起告诉了他的继承人。

随后,勇敢者腓力三世十分警惕地守卫着这笔巨宝,他除了保留着那卷植物羊皮纸之外,还把一些知情者秘密处死。本来,他也想将来告诉他的继承人,然而,还没等他来得及实现自己的愿望,就在斯奥米加斯战役以后的回国途中突然死于热病。

腓力三世的继承人是腓力四世(1268年~1314年),他生于枫丹白露,3岁丧母,16岁封为骑士。此人身材高大,相貌英俊,金发碧眼,遂有“美男子”之称。他于1285年随父王南下参加为兄长查理争夺阿拉贡王位的战役,1294年开始对英格兰的战争。1303年与英格兰议和之后,把自己的女儿伊萨贝拉公主嫁给英格兰未来的国王爱德华二世。这一联姻使英法两国多年相安无事。在英法息战之前,腓力四世曾率兵镇压佛兰芒人。由于十多年战争的大量支出,结果弄得民穷财尽。1306年,为了搜刮民财,他决定驱逐所有犹太人,查抄他们的财产。出于同样的动机,1307年9月,他解散了圣殿骑士团,获得大量财富。遗憾的是,他当时并不知道他的先王隐藏着这么一笔巨大的财宝。

也有人认为,这笔巨宝不一定就是圣路易国王的母亲所隐藏,而可能是法国古代一个叫阿拉里克国王的财宝。阿拉里克国王的首都当年也设在雷恩堡,据说这个国王骁勇善战,从征战中夺取了不少财宝。但这一说法缺乏证据,因为这个墓穴是按照卡斯蒂耶的羊皮纸上的铭文找到的,金币铸造的时间是1250年以前,而不是古代的货币。

还有人认为,这也许是中世纪法国的异端教派纯洁派的财宝,因为雷恩堡曾经是纯洁派的主要据点之一。据历史记载,该派教徒生活很俭朴,却积累了不少财宝,并常常把财宝埋藏起来以做应急之用。这笔宝藏,可能就是“纯洁派”积累和隐藏起来的应急财富。但后来由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知道底细的财宝守护者失去了传承,遂使宝藏失落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1654年,人们重建雷达镇,并改称为雷恩堡。从此,这笔巨宝的真正下落就成了历史谜案。

200多年的岁月抹去了帕里斯和这笔财宝所有的痕迹。雷恩堡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1892年,一个极偶然的机会,又使雷恩堡教堂神甫贝朗热·索尼埃跨入了神秘的地下古墓,从而使雷恩堡引起全法国关注的目光。

贝朗热·索尼埃于1885年被任命为雷恩堡教堂神甫。此人十分虔诚,乐善好施,不久便赢得了当地人的尊敬。也得到了年轻美丽的玛丽·德纳多的芳心。

1892年,索尼埃得到了一笔2400法郎的市政贷款,用以修缮他的教堂和正祭台。

贝朗热·索尼埃神甫连忙用这笔钱请来泥瓦匠来修缮教堂的屋顶。一天,泥瓦匠巴邦一个人忙不过来,便叫神甫帮他在几根打过蜡的空心圆木柱中挑一根作为正祭台的柱子。神甫随手拿起一根圆木,发现里面有一卷陈旧的植物羊皮纸,纸上写着一些带拉丁文的古法文。乍一看,这无非是《新约全书》里的一些片段。但索尼埃凭直觉猜想,里边肯定大有文章。

索尼埃神甫草草结束教堂的修缮之后,便把一切精力都用到钻研这卷羊皮纸上。他认出来里面有段《新约全书》中的内容,还发现了上面有法国摄政王后布朗施·德·卡斯蒂耶的亲笔签字以及她的玉玺印章。于是在1892年冬天他动身去了巴黎,求教语言学家。出于谨慎,他给语言学家们看的仅是一些无法说明意思的只言片语。

最后,他终于领悟到,仿羊皮纸上写的是有关法国女王隐藏的一笔1850万金币巨宝的秘密。索尼埃在返回雷恩堡时虽然还没有弄清楚这笔巨宝究竟藏在何处,但已掌握了跑可靠的资料。他首先在教堂寻找,没有发现任何痕迹。

一天,漂亮的玛丽在公墓中看到从奥特布尔·白朗施福尔伯爵夫人墓上掉下的一块墓志,上面还刻着一些奇特的铭文。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铭文竟与羊皮纸上的文字极为一致。难道宝藏就藏在那座古墓底下?

神甫在玛丽的协助下,开始在公墓中转来转去。一天晚上,他们终于从伯爵夫人的墓志铭中得到启示,在一个早已空空旷旷的被称之为“城堡”的墓地底下发现了一条地道。他们顺着200多年前那个倔强的男孩帕里斯当年走过的地道,终于走进了一座神秘的地下墓穴,发现了里面的金币、首饰以及其他贵重物品!

索尼埃并没有忘记存在着的危险,为了永久的保守这个秘密,他干脆悄悄刮掉公墓中伯爵夫人墓石上的铭文,并精心消除了所有能使他人发现地下墓室的蛛丝马迹,又把那卷羊皮纸也藏进了只有他和玛丽知情的地下墓室。

神甫和玛丽从地下墓室中弄出了不少金币和首饰,一切都做得天衣无缝之后封闭了墓穴。

为了掩人耳目,他和玛丽商定,他先去西班牙、比利时、瑞士、德国,把金币兑换成现钞,随后用玛丽·德纳多的名义通过邮局寄到这里。不久,到1893年时,索尼埃神甫已经成了腰缠数十万贯的富翁。

他请来最好的建筑设计师,用最好的材料,整个重新翻修了教堂,新修的教堂富丽堂皇、高贵典雅,可以和法国任何一个著名的教堂相媲美。接着他翻建了住宅,在带喷泉和假山的花园里盖上了凉亭。后来又买地买房,这一切都是以玛丽·德纳多的名义进行的。再后来神甫又娶玛丽为妻,迷人的玛丽一下子成了雷恩堡当地最尊贵的第一夫人。神甫这种突如其来的巨变,这种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暴富,很快引来人们的各种猜疑。先是镇长,后是主教、大主教,直至教皇都在不断地追问他的钱到底是从哪来的。

镇长最早来找神甫,过问他的经费来源,甚至怀疑他贪污教友们的钱财。神甫对镇长说,他继承了在美洲的一位叔父的遗产,并给了镇长5000金币(1914年相当于560万法郎),镇长拿到金币之后再也不问什么了。

负责管辖雷恩堡镇教堂的大主教比拉尔对索尼埃的所作所为也深感不安。他派人进行调查,但神甫的金币、美酒和佳肴使这次调查不了了之,连比拉尔大主教也收到了一笔金币,从此装聋作哑。

1897年,索尼埃神甫开始兴建贝达尼亚别墅。这座带围墙和塔楼的别墅的费用相当于100万金币。为了四季能观赏鲜花,神甫还盖了一座暖房,还有供他洗澡用的豪华浴室。他把一切都做得太过分、太夸张了,这种奢华超出了当时所有人的想像。比拉尔主教的继承人德·博塞儒尔主教大人,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要求索尼埃神甫对他的财富解释。但此时的索尼埃根本不把这位主教大人看在眼里。

事情终于闹到教皇那里,教皇要求罗马法庭调查此事。索尼埃神甫被传到罗马出庭。最后,法庭宣布停止索尼埃的神甫任职。

财大气粗的神甫并不理会罗马法庭的判决,他继续在自己别墅里的小教堂做弥撒、祈祷。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教区教民也都来他家中做祈祷、弥撒。结果使得新上任的神甫非常尴尬,不得不发誓再也不去雷恩堡了。

索尼埃还热心于公益事业,作为一名神甫,他拟定了一个美化雷恩堡的长久规划。他表示要修筑一条通往库里伊萨的公路,兴建引水工程、水利设施,购买车辆,方便当地人的出行。其预算总开支达800万金币,这在1914年相当于80亿法郎的天文数字!

遗憾的是,神甫美好的规划还没来得及实施,1917年1月5日,他刚在几笔订货单上签字,就被肝硬化夺走了生命。痛不欲生的玛丽把神甫的遗体盖上一层带红色绒球的遮布,摆放在阳台上。全雷恩堡的居民都自动来为神甫做了祈祷,每个人都从神甫的遗体的遮布上拿走一只红绒球,就像是从圣徒那里拿走一件圣物一样。

此后,玛丽过起了深居简出的生活,那个古墓地秘密也只有玛丽一个人知晓了。

1946年,温柔的诺尔·科比先生在玛丽晚年时认识了孤独的玛丽。他整天陪玛丽散步、聊天,这赢得了玛丽的信任和友情,觉得此人十分可靠。一向守口如瓶的玛丽一天晚上对科比说:“您无需担忧,将来你也会有花不完的钱。我临终前会告您一个秘密。”但不幸的是,1953年1月18日,玛丽突然病倒后不省人事,带着她心中的藏宝秘密离开了世界一去不复返。

可怜的科比先生没能知道这个秘密,也没能从玛丽那得到任何好处,但却添了一块心病。从此,他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在雷恩堡到处乱转,企图找到这笔财宝。经过10年的日夜搜寻,直到1965年,科比终于绝望了。

也难怪,当年索尼埃和玛丽之所以能找到那座墓室,靠的是指点迷津的羊皮纸和墓石上刻的铭文,当这两条线索都再次被人消除之后,后来者又到哪儿去寻找呢?

彼得·保罗·鲁本斯

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Paul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教名伯多禄·保禄·鲁宾斯,17世纪佛兰德斯画家,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节。鲁本斯是佛兰德斯画家,是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

鲁本斯出生于德国锡根,在他的父亲去世后,12岁的鲁本斯跟随母亲回到了西班牙统治下的家乡安特卫普,并在那里接受了天主教洗礼,而宗教也成为鲁本斯画家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主题。

中文名:彼得·保罗·鲁本斯

外文名:PeterPaulRubens

国籍:比利时

民族:弗拉芒族

出生地:德国锡根

出生日期:1577年6月28日

逝世日期:1640年5月30日

职业:画家

信仰:天主教

主要成就:巴洛克艺术代表人物

西班牙驻外大使

代表作品:阿玛戎之战,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美惠三女神

人物生平

早年

彼得·保罗·鲁本斯1577年6月28日生于德国锡根,具体诞生日期仅见于其死后9年出版的一幅铜版画,来源存疑,可能是因为6月29日是圣伯多禄和圣保禄的纪念日。

鲁本斯在拉丁文学校vonRumoldusVerdonck学习,能阅读古希腊罗马书籍原著。也曾在一个伯爵夫人家里做侍童,因此有机会接受正统的贵族式教育,懂得了上流社会礼仪习俗,而且学会了为人处事,精通多种语言。

1592年,开始在母亲的安排下学习绘画,先后从师风景画家维尔哈希特、多才多艺的画家阿达姆·凡·诺尔特以及奥托·凡·韦恩(OttovanVeen),在他们的门下学习了4年时间,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不久又成为从罗马归来的维尼乌斯的弟子,使鲁本斯受益很大,这使年轻画家对意大利,特别是罗马充满美好的向往。

1598年,结束学业,加入安特卫普圣路加公会,成为正式画家。

父亲扬·鲁本斯(1530—1587)是在意大利接受教育的安特卫普法学家和舍芬型陪审官,和妻子玛丽亚一共育有6子,改宗新教后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德国。全家暂居锡根,1578年移居科隆。

1587年,扬·鲁本斯去世后,12岁的彼得·保罗·鲁本斯跟随母亲回到了西班牙统治下的家乡安特卫普,并在那里接受了天主教洗礼,此后终生未曾改变信仰,而宗教也成为画家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主题。

负笈意大利

1600年,鲁本斯前往意大利深造,未几就获得曼托瓦公爵VincenzoGonzaga青睐,待诏宫廷,从而有缘得见密藏。因为鲁本斯并不打算终老曼托瓦,所以他拨冗造访意大利各地,尤其是罗马、佛罗伦萨、热那亚。

在罗马,鲁本斯以不懈的热情研习古罗马的雕塑和文艺复兴全盛期的绘画,特别是拉斐尔·桑西和米开朗基罗。鉴于这两位大师的很多杰作都是湿壁画,故而这种经历是在任何地方都无法替代的,堪称其画家修业的完美结束。

1601年至1602年,第一次旅居梵蒂冈期间为位于罗马的耶路撒冷圣十字圣殿绘制了3幅祭坛画(现存格拉斯的医院)。

1603年,公爵派遣鲁本斯出使西班牙,期间完成名作《莱尔马公爵骑马像》,现存普拉多博物馆。画家还籍此一睹西班牙皇室收藏,其中就包括提香·韦切利奥的大批油画。

1605年底,鲁本斯再访罗马,计划在此停留3年。他被委托为罗马的新堂(又名小谷圣母教堂)的主祭坛创作祭坛画,这对于外邦人是极高的荣誉。在其第一稿中容纳了圣母、圣子、圣额我略以及诸位圣人,然而细致的人物刻画因为教堂不佳的采光而失去了光彩,画家又以3幅石板绘画代替,原稿现存法国格勒诺布尔的博物馆。

在1608年10月祭坛揭幕之前,传来母亲病重的噩耗,鲁本斯立即启程返回安特卫普,未料此后再也不曾踏上意大利的土地。

重返安特卫普

1609年,鲁本斯回到了佛兰德斯,并开始为大公爵阿尔贝托及其夫人伊莎贝尔·克拉拉·欧仁妮服务。大公爵及其夫人向他订画,同时也给他提供了一些参加外交使团的机会。他自身所具备的文化知识、政治能力、以及作为艺术家所享有的声誉,都使他得以在一些微妙的场合下仍能表现自如。他分别于1603年和1628年两次迁居到西班牙,另外也曾定居过英国和法国。这些经历都有助于扩大他的知名度,更有利于推动他的作品广为流传,同时,也使他得以借机欣赏到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更有助于他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巴洛克式风格并在作品中加以运用。收藏家们都争相抢购鲁本斯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充斥于欧洲贵族和天主教教士们的生活中,并对当时的美学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出自画家自己的笔下、还是由他的画室协助绘制的画作,尤其是版画作品,都充分展现了鲁本斯在艺术上的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为他在遥远的国度,包括美洲大陆,都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1608年,他回到安特卫普,次年出任佛兰德斯的统治者伊萨贝拉的宫廷画家,不久便与人文主义者兼名律师的女儿布兰特结婚,画家为妻子画过不少著名的肖像,过着豪华安定的生活。这种安定的生活使画家投入积极的创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特别注重带有旋转的运动感的结构来表现激动人心的场面,他善于运用对比的色调,强烈的明暗和流动的线条来加强这种画面的运动感。其间所作一批以宗教和神话为题材的油画《复活》、《爱之园》、《强劫留基伯的女儿》、《末日审判》等,笔法洒脱自如,整体感强,表明其艺术创作已进入鼎盛阶段。特点是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义思想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的独特风格,成为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

誉满欧洲

从1621年至1630年间,鲁本斯得到西班牙王室的委任,出访欧洲多国进行外交工作,其中最著名的成就就是成功地为西班牙和英国缔结了友好关系。为此他被查理一世封爵,并还为伦敦的宫廷白厅做过一幅题为《祝福和平》的天顶画。鲁本斯本人也显然很喜欢这种外交工作,曾评论说:“画画是我的职业,当大使是我的爱好。”

晚年生活

1630至1640年,他已进入老年,因患风湿病而手指成为畸形,但仍坚持作画。一批出色的风景画和人物肖像,用色、用笔更加奔放自如,虽然画作的大部分的要由助手和学生来协助完成,但他亲手制作的那些油画草图,仍可看出他的绘画到后期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人物性格

生活中,鲁本斯是一个开朗外向、和蔼可亲、超凡脱俗、极富教养而又活跃健谈的人,他有着令人惊叹的旺盛的精力,这一点不仅体现在绘画创作之中,而且也使他能够在致力于绘画艺术之余也参加大量的其他活动。

他最初的画作仍然没有完全脱离青年时代的浮夸矫饰的风格;意大利之行中,他临摹了许多绘画艺术大师的作品,模仿他们的画作风格,并从中逐渐学习到了一种古意大利革新主义的艺术倾向,但直到这时,他仍然在正确的道路的周边徘徊。然而,生活中的大量充实的积累铸造了他强悍的个性,这种现实主义的个性源于佛兰德斯,融入了他罕见的创造性和丰富的想象中,体现在他巴洛克式的绘画语言里,得益于这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他在作品中创造出了一种充满生机、熠熠生辉艺术表现形式,既迎合了天主教廷反改革的口味,也满足了欧洲的王公大臣们的英雄主义情结的需要,这一点在他的宗教寓言故事画和异教寓言画中都有体现。

代表作品

上十字架

译名上十字架、竖起十字架

原名Dekruisoprichting(荷兰语),L’ErectiondelaCroix(法语)

时间1609—1610

技法木板油画

尺寸460×340厘米,两翼护板460×150厘米

分类祭坛画,三联画屏中央部分

馆藏比利时安特卫普圣母主教座堂

典出《圣经·新约·福音书》。为了强调冲突与运动,采用从左上角向右下角展开的对角线构图,又称死亡对角线,加深悲剧意味。强光来自右下方,行刑的兵丁出现在与强光相背的方向。耶稣被钉的十字架刑具是从画面的右下往左上方向竖起的。这支十字架显得很沉重。行刑的人物都很紧张,右边一个兵丁紧拽着绳索,左边的执行者托着十字架,身上的肌肉似都要绽开的样子。可是十字架上的耶稣却现出坚定的神态,脸上毫无痛苦的表情。他举目斜视着天际,突出了一种英雄般的精神力量。耶稣与下面一群执刑的暴徒,构成了力度上的对比。

画家受威尼斯画派影响,对历史细节弱化处理。人物衣着既不是传统的中世纪长袍,也不参考文物上的古代造型,而是简化成近乎包裹身体的布匹。

鲁本斯很善于在这类画上添上些很生动的风景细节。右上侧那棵大树,叶子似被狂风吹得翻卷乱颤,而与此相对,左下角画了一只张着嘴的卷毛狗。全画处在一种旋风般的激情中。这些形象使我们想起了丁托莱托的某些画面。意大利风格在这幅画上是以传统的色彩与笔法来映衬的,因此,虽然显露着威尼斯的情调,然已展现出鲁本斯的个性特征了。特别是在造型结构上,他用心于自己的塑造风格。

下十字架

译名下十字架、卸下圣体

原名Dekruisafneming(荷兰语),LaDescentedeCroix(法语)

时间1611—1614

技法木板油画

尺寸421×311厘米,两侧各有421×153厘米的护板

分类祭坛画,三联画屏中央部分

馆藏比利时安特卫普圣母主教座堂

典出《圣经·新约·玛窦福音》:到了傍晚,来了一个阿黎玛特雅的富人,名叫若瑟,他也是耶稣的门徒。这人去见比拉多,请求耶稣的遗体;比拉多就下令交给他。若瑟领了耶稣的遗体,就用洁白的殓布将他包好,安放在为自己于岩石间所凿的新墓穴内;并把一块大石头滚到墓口,就走了。在那里还有玛利亚玛达肋纳和另外一个玛利亚,对着坟墓坐着。

基督的尸体处于中心的亮区顶端,那位老者用嘴含着布,托着基督的臂膀,他就是信徒若瑟。承受降下基督身体的穿红袍者是圣若望,对应的那位长胡子老人是圣伯多禄;抬手扑向基督痛不欲生的是圣母玛利亚,那位虔诚而多情地捧着基督脚的是玛利亚玛达肋纳。

鲁本斯在《上十字架》完成后,相继创作了同样的祭坛画《下十字架》,但是风格发生很大改变。画家以强烈的明暗对比,卡拉瓦乔式的聚光法布置画面,人物组合成对角线式安排。在这幅画中没有激烈的人物动势,没有强烈的激情,只有充满崇敬的爱和深沉的哀伤,画中人物被黑暗所包围,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好似山川大地也为基督的死而默哀抽泣。

家族肖像

译名老扬·勃鲁盖尔一家

原名FamilyofJanBruegheltheElder(英语)

时间1613—1615

技法木板油画

尺寸125.1×95.2厘米

分类肖像

馆藏英国伦敦考陶德画廊

老扬·勃鲁盖尔是画家的好友及合作伙伴,因此画得格外用心。勃鲁盖尔家庭成员衣着入时,2个孩子也身着正装,颇为华丽,表明他们属于安特卫普富裕阶层。勃鲁盖尔的第二任妻子凯瑟琳娜位于中心,把2个孩子彼得和伊丽莎白聚拢在身边。彼得在拨弄母亲的手镯,据推测可能是结婚时收到的聘礼。老扬·勃鲁盖尔站立于3人身后,呈护卫姿态,以温柔的目光注视着家人和观者。

鲁本斯甚至没有暗示老扬·勃鲁盖尔的画家身份,而是着力表现家庭成员的亲密联系。这种温暖的氛围在画家除了给自己家作画之外是非常罕见的。

阿玛戎之战

译名阿玛戎之战

原名DieAmazonenschlacht(德语)

时间约1618

技法木板油画

尺寸121×165厘米

分类神话

馆藏德国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

典出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画家在这里描绘的是神话中一则由英雄忒修斯与阿玛戎女王希波吕忒发生爱情而引起的战争场面。两队人马在桥上狭路相逢,战斗异常激烈,前仆后继。

英雄忒修斯远行至亚细亚的克律姆诺伊,见到亚马逊女战士女王希波吕忒并向她求婚。婚后英雄携她回家。这引起了亚马逊女战士的不满,发兵攻打希腊,一路所向披靡。其时忒修斯正去克里特岛的迷宫中翦除牛怪,直至他得知后赶到雅典,阿玛戎女族即将进抵雅典。忒修斯立即率军迎敌。双方在特尔摩顿河桥头短兵相接,展开了一场血腥的战斗:阿玛戎人为保住自己的军旗正拼死地搏斗着,希腊军队从左侧桥头冲去,势不可当。桥边出现人仰马翻的惊险形象。画上色彩流动,线条飞旋,一切都处在一种惨烈的杀戮风暴中。画家通过敌我激战的情景,烘托了夺军旗的英勇行为。阿玛戎虽处劣势,仍显出不可动摇的战斗意志。右边已出现脱缰狂奔的战马,滚落河中的阿玛戎战士,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全画气势激越,令人震颤。画面总的动势好象一团旋风,紧紧朝向桥的右侧滚动着。人物的层次绵密,所有的造型服从于一种连续性的运动。色彩所表现的激情已达到了最高点。有的研究者认为这幅画是鲁本斯受到达芬奇的一幅《安加利之战》或提香的《开多尔之战》的影响,这是不确切的。鲁本斯没有见到过那两幅画,即使他当时能见到,也只能是这两幅画的摹本或素描稿,要说汲取前人的构思,至多只是桥上的夺旗战斗。就鲁本斯这幅画的总构思看,他没有摹仿前人的动作,画家是凭借自己娴熟的写实技巧,使线条与色彩取得生动的呼应,并且有他的独创性。

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

译名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

原名RaubderT_chterdesLeukippos(德语)

时间约1618

技法布面油画

尺寸224×210.5厘米

分类神话

馆藏德国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

典出奥维德《变形记》:古希腊神话英雄卡斯托耳与波吕刻斯,传系廷达瑞俄斯和丽达的儿子,统称狄俄斯库里,意即一胎所生。其实波吕刻斯是丽达与宙斯所生的儿子,两人一个善骑,一个善战,英勇无敌。这幅描写的是传统的"抢婚"场面:卡斯托耳与波吕刻斯两个黝黑的壮汉把留西帕斯的两个女儿从睡梦中劫走,正准备强行拉上马背的情景。画面上人和马占据了整个空间,两匹马和两对男女的交错动势,给人以强烈的运动感。马头、人手、马脚、人脚,放射般地向四角展伸,这里既是暴力,又是一种充满喜悦的游戏。不管这种风俗是表现双方的心愿还是双方的敌对,对画家鲁本斯来说是并不重要的,他所注意的是肉体与马匹之间的色调对比,关心的是人仰马翻般的猛烈的场面。这种动势的色彩,线的运动与裸体的质感造成一种狂热的色彩交响。近乎方形的构图,本来是稳定的,但形象组成了X形,却又构成了极不稳定的动乱。画面左侧一角,画家又添画上一个长着翅膀的小爱神,它给整个画面作了一点暗示:这是一种爱情的暴力。

玛丽·德·美第奇组画

《玛丽·德·美第奇生涯》(法语:CycledeMariedeMédicis)是鲁本斯从1622年开始为玛丽·德·美第奇创作的组画,为装饰卢森堡宫,包含多幅巨幅油画。

译名1600年11月3日王后驾临马赛

原名LeDébarquementdelareineàMarseille,le3novembre1600(法语)

时间1622—1625

技法布面油画

尺寸394×295厘米

分类肖像、历史

馆藏法国巴黎卢浮宫

又名《玛丽·德·美第奇抵达马赛》,画家在这幅竖长画面上,描绘玛丽皇后的宫船刚刚进抵马赛港,她已盛装待迎,准备接受法国最高规格的礼仪。这时,立在船头上的一位象征法兰西的姑娘,头戴军盔,以古罗马的庄严装束,向皇后伸开双臂表示法兰西在欢迎她。豪华的宫船下面有许多海中女仙在尽力拽着绳缆,要让这条幻想的宫船靠近港岸。为使画面充溢着美感,画家除了刻意描绘船上的盛装皇后与法兰西姑娘以外,还在船下舷侧画了一些美丽的仙女。肉体的魅力加强了画面的神话色彩,同时还在天上画了许多迎客的天使。这些仙女叫涅端伊得斯。她们是海神涅莱斯与多里斯所生的五十多个女儿。这些仙女专门援救在航海中遇险的船只。此外,她们还象征乐观与载歌载舞的形象。这些穿着薄薄衣衫的仙女周围,还有几头海怪陪伴着。

亨利四世封神及玛丽·德·美第奇宣布摄政

译名1610年5月14日亨利四世封神及玛丽·德·美第奇宣布摄政

原名L'ApothéosedeHenriIVetlaproclamationdelarégencedeMariedeMédicis,le14mai1610(法语)

时间1622—1625

技法布面油画

尺寸394×727厘米

分类肖像、历史

馆藏法国巴黎卢浮宫

美惠三女神

译名美惠三女神、三美神

原名LastresGracias(西班牙语)

时间1630—1635

技法木板油画

尺寸220.5×182厘米

分类神话

馆藏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此作品一直由画家本人持有至逝世,后来由菲利普四世获得,归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收藏。典出赫西奥德《神谱》:美惠三女神分别是代表光明的阿格莱雅、代表欢乐的欧弗洛希妮以及代表花卉的塔利雅。宙斯所生的这三位女神均为圣女,同诸神一起生活,伺候筵席,创造生活的乐趣。她们服侍爱情女神阿佛洛狄忒,从不厌烦。女神位于上方饰有花环喷泉旁边,面孔秀丽俊美,形体健壮丰满,充满生命力,体现了画家对女性美的理想。这几个人物形象均基于古典雕塑,从中可见艺术家着力在肉体中再现大理石的冰冷感。圆滑的节奏和优雅的波动是这位艺术家晚年在油画作品中的惯用手法,同时伴有夸大的外形和暖色,充溢着激情与艺术魅力。

左边人物的灵感直接源于他的妻子海伦娜。时值新婚,见证了他的幸福生活。这段生活也从那个时刻开始融入到了他的情欲作品中。由于右边裸体女神的模特是画家记忆中的前妻依莎贝拉,所以在鲁本斯死后,海伦娜要烧掉这幅作品以发泄她的醋意。最后,多亏法国红衣主教黎塞留的保护,他以高价购下了这幅作品才使此杰作免遭横祸。

让两位妻子置于同一画面,其中一位妻子因嫉妒而差点毁了这幅名画,大概也算得上是模特儿史上的一件大事了。

人物影响

后世评价

在16世纪末动荡的几十年间,佛兰德斯画派整体转向无关痛痒和缺乏原创的手法主义,似乎并无诞生大师的土壤。然而鲁本斯不仅在此接受画家基本技法训练,而且确立了对古典时代起源的人文主义的信仰,贯穿其职业生涯,终生未衰。

他的绘画笔法洒脱自如,整体感强,将文艺复兴艺术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义思想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的独特风格。鲁本斯终其一生在欧洲艺坛盛誉不衰,各种规格的委托从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德国和他的家乡尼德兰南部纷至沓来。无尽的想象力、持续工作的动力和旺盛的高产出都堪称传奇。

1621年当鲁本斯未满45岁时,一位英国访客称他是“世间大师中的劳工”。鲁本斯本人也宣称:“我并非天赋如此雄心。然而数量和题材均过多的委托迫使我毫无勇气地冒险。”

人物名言

画画是我的职业,当大使是我的爱好。

我把世界的每一块地方都看作是我自己的故乡。

关于“沉默的墓穴财宝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依柔]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zhishi/202507-11867.html

(12)
依柔的头像依柔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依柔的头像
    依柔 2025年07月30日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依柔”

  • 依柔
    依柔 2025年07月3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沉默的墓穴财宝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沉默的墓穴财宝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目前在...

  • 依柔
    用户073010 2025年07月30日

    文章不错《沉默的墓穴财宝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