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处理与新闻媒介的关系

企业应处理好与新闻媒介关系,因为无论企业形象或品牌形象的建立,基本上是在新闻媒介上完成的,没新闻媒介这平台企业形象的建立缺少众口相传的渠道,仅靠口碑营销,速度太慢,而且大部分企业的产品不具备口碑营销的条件。

新闻媒介同样需要企业的资金投入,以获得回报,同时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传播的同时,也在扩大新闻媒介的知名度,信息的传播只有具有稀少性才有价值。

二者相辅相成。

企业应建立公共关系部门,专门处理针对营销或有关企业形象的对外传播事宜。

用的好就是自己握着一把刀,否则刀不在你手里,就只有受到威胁了。

媒介融合的介绍如下:

本次主要带大家了解一下关于媒介融合的相关知识,媒介融合是近些年来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媒介融合逐渐深入。

1.媒介融合的概念

媒介融合最早1983年,美国传播学者、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伊契尔·索勒·普尔教授提出,“媒介融合,就是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南京大学丁柏铨教授也曾提出对其定义,媒介融合是新媒体及其他相关因素所促成的媒介间的在诸多方面的相交融合状态。

媒介融合至今没有统一的概念

1.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会随之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

2.而广义的“媒介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不仅包含一切与之相关的要素结合,如文化、体制、技术、内容等,而且涉及社会多领域、多行业的跨界合作。

3.媒介融合的表现

基于我们对媒介融合的上述理解和界定,我们可进一步理清媒介融合的内涵与外延,并将其概括为四个层面,即媒介技术的融合、媒介业务的融合、媒介所有权的融合以及媒介政府规制的融合。

(一)媒介技术融合

以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为支撑的技术融合是“媒介融合”这一概念的所有内涵中最为本质的一点,是媒介融合的依据,它可化分为信息源融合、传输渠道融合、接收终端融合三方面。多种媒介形式共存,技术壁垒被打破。

eg:两会报道:5G+VR+4K

(二)媒介业务融合

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与融合,各类传播媒介在行为、目标等业务实践层面的交叉愈加频繁,这使得媒介业务也逐步走向融合,新闻采集的跨媒体分工与协作。

1.融合性新闻的发展:文字、、声音视频等手段结合,在平面媒体、广电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媒体平台上,形成多形式、多落点、多角度的新闻报道体系的一种业务模式。

2.媒体间合作、互动加强—疫情报道、记者“一专多能”

(三)媒介所有权融合

媒介所有权融合,即指不同媒介在融合、兼并过程中实现的所有权的集中,并在此基础上组建相对较大型的传媒集团,从而充分整合媒介资源,降低媒介运营成本,增强信息传播效益,打造媒介整体与核心竞争力,以此来应对国内外媒介市场的激烈竞争。所有权的融合,是媒介行为主体的融合,是媒介融合的内涵中层次最高的一点。

eg:媒介机构内部重组,媒介间的融合——报业集团、广播电视台

湖北长江云新媒体有限公司

(四)媒介政府规制融合

媒介政府规制融合在媒介融合的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媒介融合的重要外部环境之一。积极的、面向媒介融合的政府规制会有助于媒介融合的顺利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媒介融合的发展。媒介政府规制融合包括规制法律融合、规制机构融合、规制行为融合三个方面。

其他分类:5W+传播过程

1.传播者:信息生产者多样化,”人人皆记者“,人们利用社交媒体传播信息。PGC+UGC+OGC

2.传播内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音视频;内容制作个性化,精准定制。

3.传播平台|渠道:新闻分发多平台

4.传播媒介|技术:多种媒介形式并存,技术壁垒被打破

5.受众:新闻内容生产双向互动

3.媒介融合的影响

(一)媒介融合之利

1.使各种媒介都有所获益、如虎添翼

各种媒介都有其特长与特短。特定媒介在与网络实行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以后,各自的固有之短消失或减少了,固有之长得到了彰显或张扬;

2.使新的媒介形态随之产生

当下的媒介形态较之以往的媒介形态更趋丰富,有利于全方位的展现社会生活,满足受众的多元文化需求和现代生活方式。

3.使新闻从业者的能量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

摆脱一些重复简单的工作,去做更多有深度的内容。

4.使媒体创新和新闻创新的空间有所拓展

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闻理念和表现手段,即萌发和诞生于媒介融合的实践之中。

(二)媒介融合之弊

1.新闻从业者的业务专精不被强调

媒介融合要求“记者一专多能”。记者要同时兼顾多种题材和文本的提供,使新闻从业者没有时间和精力花在题材的开掘和报道的深化上。

2.新闻从业者的个性特点趋于弱化

强调媒介融合,一个直接的结果是新闻报道较多体现了共性,而个性则有所缺失。

eg:中央厨房模式

3.对传播活动的人文底蕴有所忽视

过分强调传播技术的作用,以致对技术层面的注重超过对人文层面的注重,则是不可取的。(大型活动对媒体来说某种程度上变成技术的比拼)

4.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生错位

媒介融合,使市场上原本就存在的激烈的同质媒体竞争和异质媒体竞争,增加了新的内容或改变了原有的方式。

4.媒介融合的建议

(一)观念亟待转变

传统媒体进入网络传播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以办传统媒体的思路做新媒体的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传播观念的转变、强化互联网思维是建设新型媒体集团的前提条件。

(二)规制建设有待改变和完善

过去管理传统媒体的法律法规、政策纪律等对于新兴媒体有些已经不适应,媒体融合过程中还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需要管理机构转变思路,研究和破解。

(三)体制与机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融合,媒体组织的重构、生产流程的再造,虽然已有多年的探索,但随着技术与媒体形态自身的进一步变化,以及媒体产品目标的进一步调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eg:激励机制分配不合理、部门之间的合并与融合问题

(四)正确处理媒体经营与新闻内容生产关系的处理

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

eg:假新闻

(五)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发展动力

媒介融合需要技术、人才等,这些都需要资金来支撑,许多传统媒体,尤其是地方媒体,融合发展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财力不足。

(六)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新闻从业者素质能力的提升

只有全面掌握多种媒体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同时又特别擅长某一类型媒体的业务技能,才能适应现代新闻传播的要求

本文来自作者[掬月亭]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yule/202508-19877.html

(12)
掬月亭的头像掬月亭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掬月亭的头像
    掬月亭 2025年08月10日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掬月亭”

  • 掬月亭
    掬月亭 2025年08月10日

    本文概览:企业应处理好与新闻媒介关系,因为无论企业形象或品牌形象的建立,基本上是在新闻媒介上完成的,没新闻媒介这平台企业形象的建立缺少众口相传的渠道,仅靠口碑营销,速度太慢,而且大部分企...

  • 掬月亭
    用户081004 2025年08月10日

    文章不错《企业如何处理与新闻媒介的关系》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