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桂的人物生平

公元1335年(元朝至元元年,高丽忠肃王后四年)十月十一日,朝鲜太祖李成桂出生于元朝辽阳行省双城总管府(高丽称为和宁府,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南道金野郡黑石里)的李子春私邸。后来李成桂即位建国后,出生之地被改称为“永兴郡”(现称金野郡),并修建宫室,称为“永兴本宫”。

李成桂的本贯并不在出生地永兴,而是在朝鲜半岛南部的全州。

15世纪中叶朝鲜王朝曾创制一首用谚文歌颂李成桂的诗歌,叫《龙飞御天歌》,将李氏家族比作根深叶茂的大树和源远流长的溪流。但实际上,全州李氏并非是高丽王朝的名门望族,顶多只是地方土豪。李成桂的始祖是新罗司空李翰。后传了十多代,到李成桂的高祖父李安社(后追尊为朝鲜穆祖)时,因为与当地官员争夺官妓的风波而弄得在当地无法容身,于是就举家迁徙到江原道三陟,后又迁到东北面宜州(今朝鲜元山),高丽政府曾任命李安社为宜州兵马使。

后来李安社又投降蒙古,才在今咸兴一带定居下来,这是1254年的事。 当地聚集了很多女真人,李氏家族深受女真影响,并出任了元朝在当地的军事指挥,进而成为这一地区的豪族。

李成桂的曾祖父是李行里(后追尊为朝鲜翼祖)、祖父李椿(后追尊为朝鲜度祖,蒙古名孛颜帖木儿)、花、父李子春(后追尊为朝鲜桓祖,蒙古名吾鲁思不花),世袭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李成桂的母亲则是崔氏(后追尊为懿惠王后)。

李成桂自幼爱好打猎,武艺高强。他二十二岁那年,即1356年,高丽恭愍王利用中国爆发元末农民起义的机会,发兵北拓领土,吾鲁思不花成为了高丽的内应,协助高丽军队攻占元朝双城总管府,此后李成桂与其父归顺高丽,成为高丽将领。吾鲁思不花归附高丽后,恢复高丽名李子春,官至荣禄大夫判将作监事、朔方道万户兼兵马使。 高丽末年,战乱连连,此时正是李成桂赚取政治资本的时机。

公元1361年九月,秃鲁江万户朴仪反叛,官军平叛不力溃败。此时,李成桂官居通议大夫东北面上万户、金吾上将军,以一千五百的兵力大破叛军初战告捷。这是李成桂出仕以来的首次战功。

当年年底,中国境内的农民起义军——红巾军四万人渡过鸭绿江、攻入高丽境内。红巾军的活动范围与高丽相隔万里,但是两方早已结怨甚深。亲元的高丽恭愍王迫于蒙元的征召,发兵帮助元军镇压红巾军,由是双方产生摩擦。此次红巾军入侵即为报复而来。在潘诚的率领下红巾军攻破静州、铁州、麟州,进而攻入西京(今朝鲜平壤),蹂躏高丽的国土。

公元1362年正月,高丽参知政事安佑与上将军李芳实回师二十万攻击西京红巾军。李成桂本次领兵二千人参战,由东大门奋勇进击,率先等城,又立大功一件,从此威名日著。

此后,李成桂不断建立武功,公元1362年2月、7月李成桂任东北面兵马使击败元朝军阀纳哈出。公元1364年击败依附元朝的高丽反叛者崔儒,同年2月、侵入和宁(今咸镜南道永兴、现今的金野郡)以北讨伐女真。公元1370年以骑兵五千步兵一万自东北面渡鸭绿江攻打东宁府。北元东宁府同知李吾鲁帖木儿逃往于罗山城。

李成桂一度到达辽阳。仅以身免的纳哈出称李成桂“年少而用兵如神,真天才也,将任大事于尔国矣。”凭借战功显赫,李成桂得宠于高丽恭愍王,官至密直副使,进阶奉翊大夫,赐端诚亮节翊戴功臣之号。逐渐替代了权臣李仁任,与崔莹、曹敏修掌握实权。

公元1377年,李成桂在智异山歼灭倭寇名声大震、同年8月在西海道(黄海道)一帯大破倭寇。 公元1380年倭寇500只船侵入云峰(今韩国全罗北道南原郡),占领引月驿,高丽败北,驻扎在当地的将军阵亡。李成桂被任命总指挥官击败倭寇首领阿只拔都(荒山战斗)。

公元1382年,明朝命北元降将胡拔都深入到东女真地区,招抚当地的女真人等。翌年八月,胡拔都又率部进抵端州,女真首领金同不花降附,高丽命令其大将李成桂率兵出击,双方战于吉州,女真败退。 李成桂通过一系列重大战绩取得很高的威望,他也与郑道传、赵浚、尹绍宗等新兴士大夫势力联手,抵制高丽王室和崔莹代表的权门世族的旧势力。

公元1388年,明朝在原双城总管府之地设置铁岭卫,移文告知高丽。高丽国王王禑、门下侍中崔莹密议进攻辽东,守门下侍中李成桂反对无效。是年四月,王禑派左军都统使曹敏修、右军都统使李成桂出兵攻辽。五月,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后,发觉行军困难、粮饷不济,上书要求班师,王禑不听。于是李成桂劝服曹敏修,果断在威化岛回军,返回开京(今朝鲜开城),流放崔莹,此后掌握高丽政权。六月,王禑退位,其子王昌即位,以李成桂为东北面朔方、江陵道都统使,赐忠勤亮节宣威同德安社功臣之号;八月,都总中外诸军事;十月,兼判尚瑞司事。

公元1388年十一月,王禑意图复辟,事败,李成桂以明朝称王昌非恭愍王之后而不许入朝为借口,废王昌为庶人,改立高丽宗室王瑶,是为恭让王。王禑流放江陵,王昌流放江华,十二月被杀。恭让王只是李成桂的一个傀儡,他以李成桂为奋忠定难匡复燮理佐命功臣,封爵和宁君、开国忠义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三百户,田二百结、奴婢二十口,称中兴功臣,父母妻封爵,子孙荫职。

以威化岛回军为契机,掌握实权的李成桂与新兴士大夫势力开始进行私田改革,主要以限制权门世族和佛教势力为目的,这种对经济基础的重新洗牌成为新王朝建立的前奏。首先李成桂下令调查全国土地,1390年将所有现存的公私田册档都予以焚毁。次年颁布了土地制度的新法令——科田法。规定科田只能取自京畿地区,按每人已有的官阶对官僚集团成员实行分配,其他郡县土地属于公田。这样,高丽权门世族和佛教势力的经济基础遭到彻底破坏,从而敲响了他们的丧钟。另一方面,私田改革也象征着高丽王朝本身的没落,公田的增长使政府收入相应增加,为朝鲜王朝开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公元1392年四月,效忠高丽王朝的大臣郑梦周被李成桂之子李芳远刺杀,自此李成桂篡国的最后一道障碍被铲除。公元1392年七月十二日,右侍中裴克廉等胁迫恭愍王妃废黜恭让王。七月十七日丙申,在右侍中裴克廉、判三司事赵浚、奉化郡忠义君郑道传、同知密直司事南訚等亲信的劝进下,李成桂在开京寿昌宫即位,开创了朝鲜王朝五百年的基业。他时年五十八岁。

公元1394年四月,李成桂为免除后患,遣中枢院副使郑南晋、刑曹议郎咸傅霖绞死恭让王及其二子。分遣刑曹典书尹邦庆、大将军吴蒙乙至江华岛,刑曹典书孙兴宗、佥节制沈孝生至巨济岛,将囚禁在两处的高丽宗室全部诛灭。结果,高丽宗室为躲避杀身之祸,将“王”氏增加笔画,改为玉、全、琴、申、田、车、周、马,以及龙、乃、金等姓氏,所以后来朝鲜半岛的王氏人口十分稀少,成为稀姓。

李成桂建国以后,就确立了对明事大的基本国策。1392年七月,李成桂遣知密直司事赵胖至中国明朝礼部上表:“定昌府院君瑶权署国事,及今四年。瑶又昏迷不法,疏斥忠正,昵比谗邪,变乱是非,谋陷勋旧,谄惑佛神,妄兴土木,靡费无度,民不堪苦;子奭痴佁无知,纵于酒色,聚会群小,谋害忠直。又其臣郑梦周等潜成奸计,欲生乱阶,乃将勋臣李成桂、赵浚、郑道传、南訚等谮于权署国事,令有司论劾以致谋害,国人愤怨,共诛梦周。权署国事尚不悛改,又谋杀戮。举国臣民实虑社稷生灵俱被其害,惶惧失措,无可奈何,咸以为若所为难以主斯民奉社稷。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十二日,以恭愍王妃安氏之命,退居私第。窃念军国之务不可一日无统,择于宗亲,无有可当舆望者,惟门下侍中李成桂泽被生灵,功在社稷,中外之心夙皆归附。于是一国大小臣僚、闲良、耆老、军民臣等咸愿推戴,令知密直司事赵胖,前赴朝廷奏达,伏启照验,烦为闻奏,俯从舆意,以安一国之民。”礼部以明太祖圣旨答复:“三韩臣民既尊李氏,民无兵祸,人各乐天之乐,乃帝命也。虽然,自今以后慎守封疆,毋生谲诈,福愈增焉。尔礼部以示朕意。”李成桂遣门下侍郎赞成事郑道传赴南京谢恩,并献马六十匹。

当年八月,又遣前密直使赵琳赴京进表:“权知高丽国事臣李成桂言:伏惟小邦自恭愍王无嗣薨逝之后,辛旽子禑冒姓窃位者十有五年矣。迄至戊辰春,妄兴师旅,将犯辽东,以臣为都统使,率兵至鸭绿江。臣窃自念小邦不可以犯上国之境,谕诸将以大义,即与还师,禑乃自知其罪,逊位子昌。昌亦暗弱,难以莅位,国人启奉恭愍王妃安氏之命,以定昌府院君王瑶权署国事。瑶乃昏迷不法,紊乱刑政,狎昵谗佞,贬斥忠良,臣民愤怨,无所控告。恭愍王妃安氏深虑其然,命归私邸。于是一国大小臣僚、闲良、耆老、军民等以为军国之务不可一日无统,推戴臣权知军国事。臣素无才德,辞至再三,而迫于众情,未获逃避,惊惶战栗,不知所措。伏望皇帝陛下以乾坤之量、日月之明,察众志之不可违、微臣之不获已,裁自圣心,以定民志。”礼部再以明太祖旨意答复:“高丽限山隔海,天造东夷,非我中国所治。尔礼部回文书,声教自由,果能顺天意合人心,以妥东夷之民,不生边衅,则使命往来,实彼国之福也。文书到日,国更何号,星驰来报。”

当年十一月,再遣艺文馆学士韩尚质至明朝上表:“窃念小邦王氏之裔瑶,昏迷不道,自底于亡,一国臣民推戴臣权监国事。惊惶战栗,措躬无地间,钦蒙圣慈许臣权知国事,仍问国号,臣与国人感喜尤切。臣窃思惟,有国立号诚非小臣所敢擅便。谨将“朝鲜”(箕子所建古国名)、“和宁”(李成桂诞生之地)等号闻达天聪,伏望取自圣裁。”礼部复以明太祖旨意答复:“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于是,“朝鲜”这一名称经过宗主国明朝批准,正式成为新王朝的国号。李成桂遣门下侍郎赞成事崔永沚谢恩,又遣政堂文学李恬送明朝颁赐的给前朝的高丽国王之印,并请更己名为李旦。

不过,虽然国号被批准,但明太祖一直没有认可李成桂的王位。公元1395年十一月,遣艺文春秋馆太学士郑总赴京请诰命印章:“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十五日,差知密直司事赵胖奏达天庭,继差门下评理赵琳奉表陈奏,钦奉圣旨,许允权知国事。准奉礼部来咨内云:‘国更何号,星驰来报。准此。’即差知密直司事韩尚质赍擎奏本赴京,钦奉圣旨节该:‘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矣,可以本其名而祖之。钦此。’除钦遵外,洪武二十六年三月初九日,差门下评理李恬送纳前朝高丽国王金印,又于当年十二月初八日准奉左军都督督府咨,钦奉圣旨内一款节该:‘即合正名。今既改号朝鲜,表文仍称权知国事,未审何谋?钦此。’一国臣民战栗惶惧,咸请国王钦遵施行。见今虽称国王名号,窃缘未蒙颁降诰命及朝鲜国印信,一国臣民日夜颙望,仰天吁呼。伏请照验,烦为闻奏,乞赐颁降国王诰命及朝鲜印信施行。”礼部以明太祖旨意拒绝:“今朝鲜在当王之国,性相好而来王,顽嚣狡诈,听其自然,其来文关请印信诰命,未可轻与。朝鲜限山隔海,天造地设,东夷之邦也,风殊俗异。朕若赐与印信诰命,令彼臣妾,鬼神监见,无乃贪之甚欤?较之上古圣人,约束一节决不可为。朕数年前曾敕彼仪从本俗,法守旧章,令听其自为声教。喜则来王,怒则绝行,亦听其自然。尔礼部移文李成桂,使知朕意。”

李成桂由于一直没有得到明太祖的册封,在上书明朝时仍然使用“权知高丽国事”,国号更改后则使用“权知朝鲜国事”。朝鲜史官对李成桂屡上书明朝的事件,谓之“我太祖有百折不挠之毅”。

李成桂即位后,认为开京王气已尽,开始积极谋划迁都。即位后一个月就下旨由开京迁都汉阳(今韩国首尔,1395年改称汉城) ,建宗庙社稷、宫室城池,并在1394年开始营建景福宫。其间,一个传说相当传神地刻画了当年围绕新都争论的激烈情形——李成桂的挚友、高僧无学大师曾对汉阳的城池布局提出意见:“以仁王山作镇,白岳南山为龙虎。”首席谋臣郑道传则以儒家立场反对怪力乱神之说:“自古帝王皆南面而治,未闻东向也。”二人互不相让,场面剑拔弩张。最后,李成桂采纳了郑道传的意见,无学挖苦郑道传:“不从吾言,垂二百年当思吾言。新罗义湘大师云:择都汉阳,郑姓人是非之,不过五世,篡夺之祸生;岁才二百,板荡之难至。” 1396年,在宗社宫阙营建完成以后,朝鲜正式定都汉城。李成桂即位后,对内继续依靠郑道传等人实行改革,规划新王朝的蓝图,对外则通过招抚、武力征服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李成桂令进一步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管辖,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 李成桂晚年偏爱神德王后康氏所生之幼子李芳硕,立他为世子,引发元配神懿王后韩氏所生之第五子李芳远的不满。公元1398年八月,李芳远发动“戊寅靖社”(第一次王子之乱),世子李芳硕及重臣郑道传等人被杀。李成桂在李芳远的压力下,另立子李芳果为世子,同年九月又禅位于李芳果(朝鲜定宗),被尊为太上王。公元1400年,李芳远又发动“庚辰靖社”(第二次王子之乱),李芳果退位,五子李芳远即位,是为朝鲜太宗。经过两次变乱,痛失爱子和宠臣的李成桂对李芳远极其反感,“常郁郁不乐,游幸稍数” ,先后居住在老家咸兴、杨州桧岩寺及丰壤行宫等地,皈依佛门。公元1402年,被李芳远从咸兴挟持回京(参见词条咸兴差使),据史料记载,李成桂回京时企图用弓箭射死太宗,可见父子感情之淡漠。 此后李成桂被李芳远幽居在昌德宫内。公元1408年五月廿四日,李成桂薨于昌德宫广延楼下别殿。 共计在王位七年,在太上王位十年,年七十四岁,庙号太祖,谥号康献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大王。明朝赐谥康献。 葬在汉城近郊杨州俭岩山下的健元陵。

500年后,其后代高宗李熙建元称帝,追尊李成桂为太祖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高皇帝。

 罗雄州,(下。)与溪洞蛮獠接壤,历代未尝置郡,夷名其地为塔敝纳夷甸。俗传盘瓠六男,其一曰蒙由丘,后裔有罗雄者居此甸。至其孙普恐,名其部曰罗雄。宪宗四年内附。七年,隶普摩千户。至元十三年,割夜苴部为罗雄州,隶曲靖路。

 马龙州,(下。)夷名曰撒匡。昔僰、剌居之,盘瓠裔纳垢逐旧蛮而有其地。至罗苴内附,于本部立千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州,即旧马龙城也。领一县:

 通泉。(下。在州西南,与嵩明州杨林县接壤,纳垢之孙易陬分居其地。元初为易龙百户,隶马龙千户。至元十三年,改名通泉县,隶马龙州。)

 沾益州,(下。)在本路之东北,据南盘江、北盘江之间。唐初置州,天宝末,没于蛮,为僰、剌二种所居。后磨弥部夺之。元初其孙普垢历刂内附。宪宗七年,以本部隶曲靖磨弥万户府。至元十三年,改沾益州。领三县:

 交水,(下。治易陬龙城。其先磨弥部酋蒙提居之,后大理国高护军逐其子孙为私邑。宪宗五年内附。至元十三年,即其城立县。)石梁,(下。系磨弥部,又名伍勒部。其酋世为巫,居石梁原山。至元十三年为县。)罗山。(下。夷名落蒙山,乃磨弥部东境。)

 澄江路,(下。)治在滇池东南。唐属牂州,隶黔州都督府。开元中,降为羁縻州。今夷中名其地曰罗伽甸。初,麽、些蛮居之,后为僰蛮所夺。南诏蒙氏为河阳郡,至段氏,麽、些蛮之裔复居此甸,号罗伽部。元宪宗四年内附,六年以罗伽部为万户。至元三年,改万户为中路。十六年,升为澄江路。领县三、州二。州领三县。(本路屯田四千一百双。)

 县三

 河阳,(下。内附后为千户。至元十六年,为河阳州。二十六年,降为县。)江川,(下。在抃江路南,星云湖之北。蒙氏叛唐,使白蛮居之。至段氏,些麽徒蛮之裔居此城。更名步雄部。其后弄景内附,即本部为千户。至元十三年,改千户为江川州。二十年,降为县。)阳宗。(下。在本路西北,明湖之南。昔麽、些蛮居之,号曰强宗部,其酋卢舍内附,立本部千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县。)

 州二

 新兴州,(下。)汉新兴县。唐初隶牂州,后南诏叛,降为羁縻州。蒙氏为温富州。段氏时麽、些蛮分居其地。内附后,立为千户。至元十三年,改新兴州,隶澄江路。领二县:

 普舍,(下。在州西北。昔有强宗部蛮之裔,长曰部傍,据普具龙城,次曰普舍,据普札龙城。二城之西有白城,汉人所筑。二酋屡争其地,莫能定。后普舍孙苴历刂内附,立本部为千户。十三年,改千户为普舍县,治普札龙城,隶新兴州。)研和。(下。麽些徒蛮步雄居之,其孙龙钟内附,立百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县。)

 路南州,(下。)州在本路之东,夷名路甸,有城曰撒吕,黑爨蛮之裔落蒙所筑,子孙世居之,因名落蒙部。宪宗朝内附,即本部立万户。至元七年,并落蒙、罗伽、末迷三万户为中路。十三年,分中路为二路,改罗伽为澄江路,落蒙为路南州,隶澄江路。领一县:

 邑市。(下。至元十三年,即邑市、弥歪二城立邑市县,弥沙等五城立弥沙县。二十四年,并弥沙入本县,隶路南州。)

 普定路,本普里部,归附后改普定府。(至元二十七年,初斡罗思、吕国瑞入贿丞相桑哥及要束木等,请创罗甸宣慰司。至是,言招到罗甸国札哇并龙家、宋家、犵狫、猫人诸种蛮夷四万六千六百户。阿卜、阿牙者来朝,为曲靖路宣慰同知脱因及普安路官所阻。会云南行省言:?罗甸即普里也,归附后改普定府,印信具存,隶云南省三十余年,赋役如期。今所创罗甸宣慰安抚司,隶湖南省。斡罗思等擅以兵胁降普定土官矣资男、札哇、希古等,勒令同其入觐,邀功希赏。气罢之,仍以其地隶云南。?制可。)大德七年,改为路。(大德七年,中书省臣言:?蛇节、宋隆济等作乱,普定知府容苴率众效顺。容苴没,其妻适姑亦能宣力戎行,乞令袭其夫职。仍改普定为路,隶曲靖宣慰司,以适姑为本路总管,虎符。?)

 仁德府,昔僰、剌蛮居之,无郡县。其部曰仲紥溢源,后乌蛮之裔新丁夺而有之。至四世孙,因其祖名新丁,以为部号,语讹为仁地。宪宗五年内附。明年,立本部为仁地万户。至元初复叛,四年降之,仍为万户。十三年,改万户为仁德府。(本府屯田五百六十双。)领县二:

 为美,(下。县治在府北,地名溢浦适侣睒甸,即仁地故部。至元二十四年置县。)归厚。(下。县治在府西,地名易浪湳龙,旧隶仁地部。至元二十四年,分立二县,曰倘俸,曰为美。二十五年,改倘俸曰归厚。)

 罗罗蒙庆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建昌路,(下。)本古越巂地,唐初设中都督府,治越巂。至德中,没于吐蕃。贞元中复之。懿宗时,蒙诏立城曰建昌府,以乌、白二蛮实之。其后诸酋争强,不能相下,分地为四,推段兴为长。其裔浸强,遂并诸酋,自为府主,大理不能制。传至阿宗,娶落兰部建蒂女沙智。元宪宗朝,建蒂内附,以其婿阿宗守建昌。至元十二年,析其地置总管府五、州二十三,建昌其一路也,设罗罗宣慰司以总之。本路领县一、州九。州领一县。(本路立军民屯田。)

  县一

 中县。(县治在住头回甸,盖越巂之东境也。所居乌蛮自别为沙麻部,以酋长所立处为中州。至元十年内附。十四年,仍为中州。二十二年,降为县。隶建昌路。)

 州九

 建安州,(下。)即总府所治。建蒂既平,分建昌府为万户二,又置千户二。至元十五年,割建乡城十四村及建蒂四村立宝安州。十七年,改本千户为建安州。二十六年,革宝安州,以其乡村来属。

 永宁州,(下。)在建昌之东郭。唐时南诏立建昌郡,领建安、永宁二州。元至元九年,西平王平建蒂。十六年,分建昌为二州,在城曰建安,东郭曰永宁,俱隶建昌路。

 泸州,(下。)州在路西,昔名沙城睑,即诸葛武侯禽孟获之地。有泸水,深广而多瘴,鲜有行者,冬夏常热,其源可燅鸡豚。至段氏时,于热水甸立城。名洟笼,隶建昌。宪宗时,建蒂内附,复叛,至元九年平之。十五年,改洟笼为泸州。

 礼州,(下。)州在路西北,泸沽水东,所治曰笼麽城。南诏末,诸蛮相侵夺,至段氏兴,并有其地。裔孙阿宗内附,复叛,至元九年平之,设千户。十五年,改为礼州。领一县:

 泸沽。(县在州北。昔罗落蛮所居,至蒙氏霸诸部,以乌蛮酋守此城,后渐盛,自号曰落兰部,或称罗落。其裔蒲德遣其侄建蒂内附。建蒂继叛,杀蒲德,自为酋长,并有诸部。至元九年平之,设千户。十三年升万户,十五年改县。)

 里州,(下。)唐隶巂州都督。蒙诏时落兰部小酋阿都之裔居此,因名阿都部。传至纳空,随建蒂内附。中统三年叛。至元十年,其子耶吻效顺,隶乌蒙。十八年,设千户。二十二年,同乌蛮叛,奔罗罗斯。二十三年,升军民总管府。二十六年,府罢为州,隶建昌路。

 阔州,(下。)州治密纳甸。古无城邑,乌蒙所居。昔仲由蒙之裔孙名科居此,因以名为部号,后讹为阔。至三十七世孙僰罗内附。至元九年,设千户。二十六年,改为州。

 邛部州,(下。)州在路东北,大渡河之南,越巂之东北。君长十数,筰都最大。唐立邛部县,后没于蛮。至宋岁贡名马土物,封其酋为邛都王。今其地夷称为邛部川,治乌弄城,昔麽、些蛮居之,后仲由蒙之裔夺其地。元宪宗时内附。中统五年,立邛部川安抚招讨使,隶成都元帅府。至元十年,割属罗罗斯宣慰司。二十一年,改为州。

 隆州,(下。)州在路之西南,与汉邛都县接境,唐会川县之西北。蒙氏改会川为会同逻,立五睑,本州为边府睑。其后睑主杨大兰于睑北垲上立城,分派而居,名曰大隆城,即今州治也。元至元十三年内附。十四年,设千户。十七年,改隆州。

 姜州,(下。)姜者蛮名也。乌蛮仲牟由之裔阿坛绛始居閟畔部,其孙阿罗仕大理国主高泰,是时会川有城曰龙纳,罗落蛮世居焉。阿罗挟高氏之势,攻拔之,遂以祖名曰绛部。宪宗时,随閟畔内附,因隶焉。至元八年,为落兰部酋建蒂所破。九年平之,遂隶会川,后属建昌。十五年,改为姜州。二十七年,复属閟畔部,后又属建昌。

 德昌路军民府,(下。)汉邛都县地,唐没于南诏。路在建昌西南,所居蛮号屈部。元至元九年内附。十二年,立定昌路,以本部为昌州。二十三年,罢定昌路,并入德昌路,治本州葛鲁城。领州四。(本路立军民屯田。)

 昌州,(下。)路治本州。初,乌蛮阿屈之裔浸强,用祖名为屈部。其孙乌则,至元九年内附。十二年,改本部为州,兼领普济、威龙,隶定昌路。二十三年,罢定昌路,并隶德昌。

 德州,(下。)在路之北。其地今名吾越甸,城曰亦苴龙,所居蛮苴郎,以远祖名部曰赪綖。宪宗时内附。至元十二年,立千户。十三年,改为德州,隶德平路。二十三年,改隶德昌。

 威龙州,(下。)州在路西南,夷名巴翠部,领小部三,一曰沙娲普宗,二曰乌鸡泥祖,三曰娲诺龙菖蒲,皆獹鲁蛮种也。至元十五年,合三部立威龙州,隶德昌。

 普济州,(下。)州在路西北,夷名玕甸。昔为荒僻之地,獹鲁蛮世居之,后属屈部。至元九年,随屈部内附。十五年,于玕甸立定昌路。二十三年,路革,改隶德昌。

 会川路,(下。)路在建昌南。唐移邛都于此。其地当征蛮之要冲,诸酋听会之所,故名。天宝末,没于南诏,立会川都督府,又号清宁郡。至段氏仍为会川府。元至元九年内附。十四年立会川路,治武安州。领州五。(本路立军民屯田。)

 武安州,(下。)蛮称龙泥城。至元十四年,立管民千户。十七年,改为武安州。

 黎溪州,(下。)古无城邑,蛮云黎彄,讹为今名。初,乌蛮与汉人杂处,及南诏阁罗凤叛,徙白蛮守之。蒙氏终,罗罗逐去白蛮。段氏兴,令罗罗蛮乞夷据其地。至元九年,其裔阿夷内附,改其部为黎溪州。

 永昌州,(下。)州在路北,治故归依城,即古会川也。唐天宝末,没于南诏,置会川都督。至蒙氏改会同府,置五睑,徙张、王、李、赵、杨、周、高、段、何、苏、龚、尹十二姓于此,以赵氏为府主,居今州城。赵氏弱,王氏据之。及段氏与高氏专政,逐王氏,以其子高政治会川。元宪宗三年,征大理,高氏逃去。九年,故酋王氏孙阿龙率众内附。至元八年,以其男阿禾领会川。十四年,改管民千户。十七年,立永昌州,隶会川路。

 会理州,(下。)州在会川府东南。唐时南诏属会川节度,地名昔陀。有蛮名阿坛绛,亦仲由蒙之遗种。其裔罗于则,得昔陀地居之,取祖名曰绛部,后强盛,尽有四州之地,号蒙歪。元宪宗八年,其孙亦芦内附,隶閟畔万户。至元四年,属落兰部。十三年,改隶会川路。十五年,置会理州,仍隶会川。二十七年,复属閟属閟畔部。

 麻龙州,(下。)麻龙者,城名也,地名棹罗能。乌蛮蒙次次之裔,祖居閟畔东川,后普恐迁苗卧龙,其孙阿麻内附。至元五年,为建蒂所并。十二年,属会川。十四年,立管民千户,隶会川路。十七年,立为州。二十七年,割属閟畔部。

 柏兴府,昔摩沙夷所居。汉为定笮县,隶越巂郡。唐立昆明县。天宝末没于吐蕃。后复属南诏,改香城郡。元至元十年,其盐井摩沙酋罗罗将犭鹿鹿、茹库内附。十四年,立盐井管民千户。十七年,改为闰盐州,以犭鹿鹿部为普乐州,俱隶德平路。二十七年,并普乐、闰盐二州为闰盐县,立柏兴府,隶罗罗宣慰司。领县二:

 闰盐,(下。倚郭。夷名为贺头甸,以县境有盐井故名。)金县。(下。县在府北,夷名利宝揭勒。所居蛮因茹库,乃汉越巂郡北境,与吐蕃接。至元十五年,立为金州,后降为县,以县境斛僰和山出金,故名焉。)

 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

 临安路,(下。)唐隶牂州,天宝末没于南诏。蒙氏立都督府二,其一曰通海郡,段氏改为秀山郡,阿僰部蛮居之。元宪宗六年内附,以本部为万户。至元八年改为南路,十三年又改为临安路。领县二、千户一、州三。州领二县。(宣慰司所领屯田六百双,本路有司所管三千四百双,爨僰军千户所管一千一百五十双有奇。)

本文来自作者[子源酱吖]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yule/202508-19525.html

(11)
子源酱吖的头像子源酱吖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子源酱吖的头像
    子源酱吖 2025年08月10日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子源酱吖”

  • 子源酱吖
    子源酱吖 2025年08月10日

    本文概览:公元1335年(元朝至元元年,高丽忠肃王后四年)十月十一日,朝鲜太祖李成桂出生于元朝辽阳行省双城总管府(高丽称为和宁府,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南道金野郡黑石里)的李子春...

  • 子源酱吖
    用户081008 2025年08月10日

    文章不错《李成桂的人物生平》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