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鼓什么时候可以打

南狮鼓

五个阶段基本鼓打法:

(1) 擂鼓:开始拜神或行礼均擂鼓三次左右中。

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每三次)

(2) 起狮鼓:拜完神或行完礼开始起舞

打法:打鼓边(得得得)后打鼓:(咚撑撑撑撑撑撑撑撑切)

(3) 行狮鼓:(三星鼓)其动作是左望右望,寻找食物。

打法:(得咚切),(得得咚切) (咚咚撑切)循环二至三次。

(4) 抛狮鼓:法备动作去食青,或试探动作。

打法:(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 (咚咚洞咚切)。

(5) 七星鼓:咬七星试探动作看其动作可否进食。

打法:(咚撑撑),(咚撑撑),(咚撑撑),(咚洞洞咚撑撑撑撑切)。

上五个阶段打法,配合狮子开始行礼拜神,起动寻找食物,后其试探食物没有问题便进食,完毕。循环一样,像如驾驶汽车第一上车开车,入一波后二波三波四波或五波的循环动作。鼓乐的配合不是短短时间完成,如分阶段去了解便容易得多了 。

醒狮采青技法:狮子找寻食物之前,以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表达。

以下是简单采青技法:

(一)参拜:

拜神,分三次,先由左边开始,依次左、右、中,「前进约五步,退后约五步,再四平马开狮口,举狮向左右中」。

鼓乐:「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

(二)起狮:

用右手握起,左手按狮口,左右摇动狮头走一个圈。

鼓乐:打鼓边:「得得得」,后打鼓:「咚撑撑撑撑撑撑撑撑撑撑切」

(三)庄狮:

「三星」:阴阳手按狮口,四平马、弓步马(如寻找食物动态,四五次左右不等)。

鼓乐:「撑咚切、撑咚切、咚切、撑撑切、撑咚切、撑撑切、咚切」

(四)抛狮:

准备去试探食物,步法:四平马、合脚跳前一步,开四平、三次动作。

鼓乐:「咚咚咚咚撑、咚咚咚咚撑、咚咚咚咚撑」三次

(五)洗脚:

「打七星」试探食物:先左脚摆前用狮头洗脚动作,洗完左,洗右再洗左,后举起狮头摇动(要鼓乐配合刀停止摇动)。

鼓乐:七星鼓:「咚撑撑、咚撑撑、咚撑撑、撑咚撑撑撑撑撑 撑切」

(六)食青:

狮子开口,像食东西样子,「慢慢咬嚼,左边吐,右边吐,中间再吐生菜地上,后洗脚」。

鼓乐:擂鼓打法:「咚咚咚咚咚、切切切」「咚咚咚咚咚、撑撑切」三次

以上采青是简单易学口诀,后加上实习,便可成为舞狮子采青的,这是我的小小心待,请大家努力学习。

全部的过程约5~8分钟

采青次序及方向如下:

(一)拜神 (二)起狮走圈 (三)庄狮寻找食物(围着青一个圈寻找动作) (四)抛狮,洗脚 (五)食青 (六)完毕

南狮鼓谱

一、走路鼓:(进场)

鼓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三、三、七)

钹 :戚戚戚,戚戚戚,戚戚戚戚戚戚戚。

小锣: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

大锣:……………………………………关。

二、行三礼:战鼓三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由慢而快,狮头举高时加一声咚。

三、请金礼:四个六拍 咚咚叉(叉是鼓棒敲大鼓两侧),咚咚戚(戚是鼓棒前端轻压大鼓息音)。

四、敲四门:数个六拍,咚咚叉,咚咚戚,反复敲打至狮头转回原位。

五、踩七星:1.七个六拍,咚咚叉,咚咚戚。2.一个战鼓(狮子退回原位)。

六、踏八卦:连续十个六拍,咚咚叉,咚咚戚(含狮子归回原位之姿势)。

七、咬脚:1.舞动狮头准备咬脚,六个三拍,咚咚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2.咬脚,七个一拍半,咚-戚,咚-戚,咚-戚,咚-戚,咚-戚,咚-戚,咚-戚,咚(多半音狮头望正前方)。3.换边,一个战鼓。4.咬脚,七个一拍半,咚-戚,咚-戚,咚-戚,咚-戚,咚-戚,咚-戚,咚-戚,咚(多半音)。5.回正,一个战鼓。

八、咬虱:1.六个三拍,咚咚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2.咬虱三次战鼓。3.转身一个六拍,咚咚叉,咚咚戚。4. 咬虱三次战鼓。5.转身一个六拍,咚咚叉,咚咚戚。

九、睡狮:1.六个三拍,咚咚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2.八个一拍,咚-咚-咚-咚-咚-咚-咚-咚。3.七个一拍,咚-咚-咚-咚-咚-咚-咚。4.狮子打盹,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十、翻狮:1.六个三拍,咚咚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2.翻狮,五个战鼓。

十一、过桥:1.狮子前进至桥头,二至三个六拍,咚咚叉,咚咚戚。2.闻桥头前石狮子,先右边,再左边,十二个息鼓,戚.戚.戚.戚.戚---戚。3.战鼓后退。4.狮子第二次前进至桥头,二至三个六拍,咚咚叉,咚咚戚。5.六个息鼓,试三下,三个一拍半,咚-戚.咚-戚.咚-戚。6.战鼓后退。7.回桥边,二至三个六拍,咚咚叉,咚咚戚。8.战鼓上桥。9.试水深度,三个一拍半,咚-戚.咚-戚.咚-戚。10.喝水十个息鼓,戚.戚.戚.戚.戚---戚。11.战鼓跳下。12.息鼓回谢,戚.戚.戚.戚.戚---戚。

十二、咬水果:1.八个三拍,咚咚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2.一个战鼓,后退。3.前进,八个三拍,咚咚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4.一个战鼓,后退。5.八个三拍,咚咚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6.试探性咬水果,十四声息鼓,戚.戚.戚.戚.戚---戚,一个战鼓。7.八个三拍,咚咚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8.咬水果,将胡须盖住水果用十五声息鼓,戚.戚.戚.戚.戚---戚(将水果吃完,并将果皮从嘴巴向外吐出。),一个战鼓退回原位。

十三、杀狮:杀狮的动作技艺是要配合另一手持关刀之人的动作,因此鼓、锣、钹的打法是以请金礼、七星、行三礼之动作配合,但唯一要注意的是当大刀要坎狮子的头或脚时,一定要以战鼓来指示后退或是双脚跳起。

十四、桌上桌下功夫:1.先探桌子是否稳固,正面、右面、左面各试三下,动作与过桥5同。六个息鼓,试三下,三个一拍半,咚-戚.咚-戚.咚-戚。2.回原位用战鼓跳上桌。3. 鼓声要配合舞狮者桌上之各项动作(可结合桌上探井)。4.战鼓跳下

打鼓的基本常识和技巧

动次打次其实是拟声词。

架子鼓在不需要变节奏的时候的填充部分,加入强音镲之后,在低音太混的情况下听不清弱鼓点的时候听到的就是动次打次的感觉。

架子鼓由低音大鼓、踩镲、军鼓、嗵鼓、镲片所组成。低音鼓

低音大鼓 (Bass drum)

单槌头用右脚演奏,双锤头左右脚交替演奏,有点踏法和垫踏法等多种踩踏方法。是爵士鼓中主要的低频音色,用于突出律动和切口。

踩镲 (Hi-hat)

通常用左脚和右手演奏,有时左右手交替演奏。演奏中有开镲和闭镲两种主要音色,闭镲时多用于打拍子和装饰律动,开镲时则用于渲染和切口。

嗵鼓(Tom Drum)

左右手交替演奏。一般有三或四个音高由高到低的嗵鼓。因为音高明显,在演奏中常用于配合其他乐器音高、华彩部分或为律动增加旋律性。

军鼓 (Snare drum)

一般为左手演奏,在内容复杂多变和solo独奏时左右手一起或交替演奏,有非常多的打击方式和打击位置,以边击和平击为主,在爵士鼓中作为最主要的中频音色,决定着整套鼓的风格,在演奏中有非常高的使用频率。

叠音镲/叮叮镲(Ride)

通常用右手演奏,演奏中用于固定拍子和渲染气氛。镲面音色清脆,镲帽音色明亮。在爵士风格演奏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吊镲(Crash Cymbal)

左右手交替演奏,在演奏重音渲染强烈气氛时,用槌杆敲击镲的边沿处,通常和低音鼓一起演奏。在渲染轻柔气氛时用槌头轻点镲面。

架子鼓基本的演奏技法

1.求架子鼓的基本知识和入门技巧

鼓手是乐队的灵魂,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控制着整个团队的节奏性与速度。一个好的鼓手,不光是要有全面的技术,还要对音乐有很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当然,这是从根儿上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鼓相对于其他乐器来说,相对简单一些。因为它不涉及和声、调式、调性等方面,需要的知识节奏性和速度还有肢体的协调能力,建议买本基本乐理经常看看,打好理论的底子。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是稳定的速度,左脚在踩镲踏板上跟随节拍器做速度练习,确定稳定后加右脚底鼓的重音进来,节奏型从4分音符开始,之后逐渐进8 分 16 分,三连音等节奏性,肯下辛苦的话,大概3-5个月就可以完成双脚节奏性基本协同练习了。

这个时候就要开腕了,首先要规范持拿鼓棒的方法,之后就是放松单击了,练习时注意肌肉放松,观察击鼓的位置并尝试控制力量。很难一下子说清楚。

总结一下就是:乐理+速度+节奏型+听力+调性+稳定的速度+乐感+刻苦的练习+勤于思考并努力做到举一反三+理解能力

。 如果还有其他具体问题,百度空间里有我的资料

2.打大鼓基本技巧

侧击边是演奏时拿鼓槌的手型不变,从平腕变成扣腕或者侧腕,然后用斧锤击打鼓边或者鼓帮,制造出鼓槌与铁钉相互碰撞的声音,这种声音短促、清脆、响亮、与击打鼓面发出的声音截然不同。

平击边是演奏时手型略微改变,手持鼓槌让鼓槌与鼓面保持平衡然后去抽打鼓面的左右边缘区域,相比侧击边来说平击边更加考验演奏者的技术和演奏的感觉。

靠近鼓边有较多的共鸣、靠近正中心则是点比较清楚但是共鸣不足。如果是短促或是要扎实的声音时,打的位置则会靠近中心,或是也可以直接打在中心。鼓棒可以用硬一些的棒子,如果遇到快速的音符时,这时就会用到较多的手腕,如果在快一点时,就要用到两只鼓棒了。

扩展资料:

乐器结构

大鼓由鼓身、鼓皮、鼓圈、鼓卡和鼓棰等部分组成。

鼓的材料,鼓身∶初期有金(金属)、玉、木、石等种种制品。一直到现代,则多已改用木料和牛、马、猪皮等制造。

用金属制造的叫“钲鼓”,用石料制造的叫“石鼓”,兽皮制成的称为“皮鼓”。鼓圈和鼓卡:多用铝合金制成。鼓棰:短而粗的木棰,一端包以皮条、布料或绒毡,呈球状。

近世佛寺中所用的鼓,其状多为矮桶式,大型鼓多半悬挂在鼓楼中,或大雄宝殿的檐角下。中、小型的鼓,则配以吊钟,架放在鼓架上,以备赞诵唱念之用。手鼓则于离位行进时执持敲用。

大鼓属于双面膜鸣乐器,无固定音高,但可控制发音的强弱 变化。用鼓棰敲击发音,随用力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其音色低沉响亮,雄壮有力,用于模仿雷声和炮声时恰如其分。

现代大鼓起源于古代土耳其,因此又称大军鼓,中世纪时传入欧洲。

是军乐队、管弦乐队和交响乐队中最重要的打击乐器,几乎不作独奏,而是参与合奏或衬托乐队和声的伴奏乐器, 但大鼓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不仅使乐队的低音声部更加充实、丰满,而且为整个乐队带来一种气势,增添了活力。

搜狗百科-大鼓

3.架子鼓的基本常识

架子鼓又称爵士鼓,它形成于本世纪40年代,它包含着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音色的手击乐器和脚击乐器。手击乐器有小鼓、嗵鼓、吊钗等,脚击乐器有大鼓、踩钗。在此基础上,根据演奏的需要、可随时增减附加打击乐器。

架子鼓是用以演奏“摇滚”、“扭摆”及“爵士音乐”的打击乐器,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形成一套固定的节奏类型,如迪斯克、伦巴、探戈、桑巴、恰、波菜罗等节奏。这些节奏型气纷强烈、节奏鲜明,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

1.架子鼓的组成

架子鼓是由许多鼓和钗有机地组合而成,常见的有五头鼓、七头鼓和九头鼓。下面以五头鼓为例加以说明;大鼓(BD)小鼓(SD)低嗵鼓(FT)耳鼓(TT)踩钗(HH)大中立钗(CC)。

2.架子鼓的记谱

架子鼓的记谱用五线谱的低音谱表,即F谱表,低音大鼓在第一间,小鼓在第三间,耳鼓Ⅰ在第四间,耳鼓Ⅱ在第四线,大嗵鼓在第二间,大立钗分别别记在上加一间,踩钗写在下加一间。架子鼓并无固定的音高,一般由演奏者根据乐曲的需要去调定选择。

3.演奏基本方法

(1)小鼓击奏法:小鼓也称军鼓,是西洋无调打击乐器中最主要的一件乐器,是架子鼓中的一件。小鼓的演奏姿势,也是架子鼓的演奏姿势。在架子鼓演奏中,因脚需同时踩大鼓和踩钗,所以采用坐姿演奏。演奏时要姿势端正,胸、肩、大臂等上身肢体自然放松。击奏时,双臂向上自然弯曲置于鼓面上,双手握槌,右手拇指第二关节和食指二三关节握鼓槌柄部,拇指与食指第三关节自然并拢,中指、无名指、小指掌心弯曲,与槌柄保持一定的间隙以控制鼓槌。左手掌心向内侧,拇指食指虎口处夹持鼓槌柄部,用无名指第三关节托住鼓槌底部。其它手指向掌心方向自然变曲成握球状。

掌握了正确的持槌姿势,还要有正确的击奏方法。在训练中一定切记“击奏”二字,也就是说要弹击。鼓槌击打在鼓面后,须立即恢复击鼓时的预备动作。击鼓动作要完成于瞬间,而且有“弹性”和充分的共振,要奏得明亮、集中、结实、有力度,奏出丰满的音响效果。初学者练习击奏时还应注意击奏位置,应击在小鼓的中心点三至五厘米处。此外,还有边击法、制音边击法、交替击奏法、滚奏等等。在练习时可先单手练,然后双手练,也可双手交替练习。

(2)低音大鼓踏奏法:低音大鼓用右脚踏击,在通常情况下,脚跟踩在踏板的后端,以踝关节为轴,用前脚掌踏击踏板而带动鼓槌击打鼓面。踏击时,大腿、小腿、脚部肌肉相应放松,槌头击鼓面后要立即返回,形成循环的踏击动作。在极强击奏时,可将脚悬起后用脚尖踏击踏板,使右腿全部重量落在一个点上,从而加强踏击的力度,得到预想的效果。

(3)踩钗踏奏法:踩钗用左脚踏击,它的击奏要领是将脚跟踩在踏板的后端,以踝关节为轴,由脚前掌踏击踏板,当脚前掌击下后,不需要立即返回而需控制延音,造成封闭的音响效果,这也是与右脚大鼓不同之处。

(4)嗵鼓击奏法:嗵鼓击奏要领同小鼓,在换鼓击奏时,需用手腕带动小臂和大臂,自然地运动到其它各鼓的部位,形成自然协调的动作。

4.学打鼓的基本口诀是甚么

先练习手上基本功,由双跳和单跳练起,单跳既左右手个打1下,要节奏均匀(重点),双跳既左右手个打两下,要节奏均匀(重点),其次还有24个基本功(文字说不清)单跳双跳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可以说是衡量架子鼓水平的1个标准!练习基本功中的强弱拍时,右手的强弱拍要和左手完全分开,不要右手打重左手也随着打重,要左右手各干其事,无联系手上基本功练习1个月再上鼓,由简单节奏型打起(要能看懂谱子),如咚次哒次,每4小节加个花子练累节奏型再练脚鼓基本功,左脚拍子,右脚可以和拍子1样的速度,可以分成4分8分的练习,固然越快越好然后试着听歌打其中的节奏型,试着加花子,渐渐来,和音乐1起打差不多两月就能够扒谱了,和乐队合作比较轻松如要玩出好音乐,需刻苦练习基本功,非1朝1日。

5.请教一些学习架子鼓的基本要求、知识和技巧

一一回答你,第一20多岁不算晚,只要喜欢什么时候学都可以,我以前教过50多岁的人!

第二,如果家里实在是不能用真鼓,你可以选择先买一套哑鼓,价钱在1000多不等,你可以在鼓手中国的二手市场里看看,或者你可以先买个哑鼓垫先练习手上的基本功(这很重要)

第三,新手的话没有必要买太好的鼓,《美派斯》不错喔用的就是这个牌子的,不过个人还是比较喜欢tama的,只是当时资金不够呵呵,对于擦片来说一般的练习擦就可以了,你也可以在鼓手中国上买二手的会比较便宜。

第四,鼓谱是一定要学习的,不然很难练习,基本上去买一本教打鼓的书认真看看就可以看懂,因为鼓谱全部都是节奏谱,比较好学。

希望可以帮到你.

6.打架子鼓的基本姿势有哪些

打鼓的基本姿势,众说纷纭,因为每个人身高、体重、以及手脚的长度、甚至于挥棒的角度,都会影响结果的关系。

然而话虽如此,实际上姿势不正确却又真实会影响以后的进步( 因为基本姿势是经过前人不断失败又不断改良,才得出心得的总和),所以在这里针对刚开始学习的人,还是要详细描述一下,以免以后偏差太大,重新再调整就相当辛苦。 1。

坐姿:打大鼓因为会用到大腿的重量( 要不然脚就必须很用力),所以保持大腿没有受干扰才好。因此坐椅子的时候,应该坐在1/3 ~ 1/2 为最佳,如此才不会在踩下去的时候,大腿下方的肉,被椅子碰撞而抵消下踩的力量。

2。 握棒:正确的握棒,是以拇指及食指抓在鼓棒( 从后起) 算1/3 的地方。

( 之后若因演奏效果,比如重摇滚需要强化力量,那抓在尾端也可以,而本文是以没有预设立场时候的基本理论 ) 3。 挥棒:挥棒是两个部分的组合,包括『手腕』及『手指』。

因此每一次挥下,其实也会有两种力量在里面。 。

 架子鼓即爵士鼓,是爵士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打击乐器,架子鼓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它包含着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音色的手击乐器和脚击乐器。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架子鼓基本的演奏技法,欢迎阅读。

 (一)架子鼓的记谱

 架子鼓的记谱用五线谱的低音谱表,即F谱表,低音大鼓在第一线,小鼓在第三间,耳鼓Ⅰ在第四间,耳鼓Ⅱ在第四线,大嗵鼓在第二间,大立钗分别记在上加二间和上加一线,踩钗

 写在下加一间和上加一间。新的五鼓架子鼓的记谱用五线谱的低音谱表,即F谱表,每条线代表一个鼓,低音大鼓在第一线,军鼓在第三线,一嗵鼓在*上面,也就是第五线,二嗵鼓在第四线,三嗵鼓在第二线,,踩钗写在第五线划一个X,吊钗写在上加一间划一个X,用一个O把X

 圈起来。

 架子鼓并无固定的音高,一般由演奏者根据乐曲的需要去调定选择。五鼓:底鼓,军鼓,高音桶鼓,中音桶鼓,低音桶鼓。分别在的位置为:第*间,第三线,第四间,第三间,第*间。

 三镲:吊镲,节奏镲(叮叮镲),踩镲。踩镲有三种击打方式:用脚踩踩镲,手击闭合踩镲,手击开镲音。

 注:在这里为大家介绍的记谱法是*常用,也比较实用的记谱法,四川音乐学院架子鼓表演系用的鼓谱教材就是这种格式的谱子。

 (二)架子鼓的基本演奏方法

 (1)小鼓击奏法:小鼓也称军鼓,是西洋无调打击乐器中*主要的一件乐器,是架子鼓中的一件。小鼓的演奏姿势,也是架子鼓的演奏姿势。在架子鼓演奏中,因脚需同时踩大鼓和踩钗,所以采用坐姿演奏。演奏时要姿势端正,胸、肩、大臂等上身肢体自然放松。击奏时,双臂上自然弯曲置于鼓面上,双手握槌,右手拇指第二关节和食指二三关节握鼓槌柄部,拇指与食指第三关节自然并拢,中指、无名指、小指掌心弯曲,与槌柄保持一定的间隙以控制鼓槌。左手

 掌心向内侧,拇指食指虎口处夹持鼓槌柄部,用无名指第三关节托住鼓槌底部。其它手指向掌心方向自然变曲成握球状。掌握了正确的持槌姿势,还要有正确的击奏方法。在训练中一定切记击奏二字,也就是说要弹击。鼓槌击打在鼓面后,须立即恢复击鼓时的预备动作。击鼓动作要完成于瞬间,而且有弹性和充分的共振,要奏得明亮、集中、结实、有力度,奏出丰满的音响效果。初学者练习击奏时还应注意击奏位置,应击在小鼓的中心点三至五厘米处。此外,还有边击法、制音边击法、交替击奏法、滚奏等等。在练习时可先单手练,然后双手练,也可双手交替练习。

 (2)低音大鼓踏奏法:

 低音大鼓用右脚踏击,在通常情况下,脚跟踩在踏板的后端,以踝关节为轴,用前脚掌踏击踏板而带动鼓槌击打鼓面。踏击时,大腿、小腿、脚部肌肉相应放松,槌头击鼓面后要立即返回,形成循环的踏击动作。在极强击奏时,可将脚悬起后用脚尖踏击踏板,使右腿全部重量落在一个点上,从而加强踏击的力度,得到预想的效果。

 (3)踩钗踏奏法:

 踩钗用左脚踏击,它的击奏要领是将脚跟踩在踏板的后端,以踝关节为轴,由脚前掌踏击踏板,当脚前掌击下后,不需要立即返回而需控制延音,造成封闭的音响效果,这也是与右脚大鼓不同之处。

 (4)嗵鼓击奏法:

 嗵鼓击奏要领同小鼓,在换鼓击奏时,需用手腕带动小臂和大臂,自然地运动到其它各鼓的部位,形成自然协调的动作。

 (三)持棒方法

 影响著手与鼓棒间的一惯性,*重要的两大观念,就是鼓棒的控制与鼓棒的挥动。

 在控制方面:主要是持棒的三种方式。

 1、直腕式:左右手持棒一样,以大拇指、食指、中指捏在鼓棒三分之一的地方,无名指与小拇指自然并拢轻贴在后面,不要影响棒的运动,两手手心相对,注意双手的对称与平衡,鼓棒敲击点要相对集中。定音鼓、梯形木琴等基本都用此种腕法演.

 2、标准式:右手如直腕式,左手虎口夹住距离鼓棒棒尾端约三分之一的地方,并搁在无名指与小拇指半握后的关节上,食指与中指自然弯曲,整个手形呈半握拳状。掌心向内。以虎口拇指持棒,并以无名指与小拇指将棒托住,两鼓棒呈九十度左右。左手以翻转力量打击。此种腕法主要用于演奏小军鼓,以及爵士鼓奏法。

 3、扣腕式:持棒与直腕式大致相同,但双手要向内翻一下,使手心朝下,两鼓棒集中于敲击点上,两棒呈九十度左右的角度。玛琳巴琴、钢片琴、爵士鼓以及室内演奏小军鼓等均用此腕法。

 注意事项:

 不论何种方式控制鼓棒,均须灵活运用手臂、

 手腕及手指,尤其是手腕及手指,使双手

 与鼓棒成为一体,自然地运动鼓棒,轻松自如。

 (四)滚奏和压奏

 滚奏:方法通过控制鼓追均匀密集的击奏形成一定的速度才称知为滚奏。(滚奏的概念在国外一些教材上对滚奏的解释是单击和复击通称滚奏,但要求了单击的速度和复击的速

 度,有些则分开论述,但到最后还是一个速度问题。)加强单击和复击练习是滚奏得以实现

 基础。滚奏并不是完全的腕子,有时手指也能起到很大辅助作用,甚至有时手指的功劳更多。

 压奏:

 这种演奏方法是靠手腕的控制及鼓皮的反弹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技巧是表面上看很简单其实很难练习的,开始先用你的鼓锤在鼓皮上反复弹跳,然后要做到均匀,且在不同的演奏中还有很多连音的技巧,可不是想来的这么简单。练习方确速度要慢,要求每一下要让鼓锤充分的在鼓面上弹击并控制好鼓追的弹跳高度直至停止,再换另一只手进行相同的练习(这里说的是对称式,标准式道理相同),寻找鼓槌在鼓面弹击的感觉。练习到多次连续敲击时要有腕子控制的配合。*好有有老师的演示,一定要做到力度均匀和节奏稳定。

 压奏:

本文来自作者[醉山]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yule/202508-19472.html

(13)
醉山的头像醉山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醉山的头像
    醉山 2025年08月10日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醉山”

  • 醉山
    醉山 2025年08月10日

    本文概览:南狮鼓五个阶段基本鼓打法:(1) 擂鼓:开始拜神或行礼均擂鼓三次左右中。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每三次)(2) 起狮鼓:拜完神或行完礼开始起舞...

  • 醉山
    用户081007 2025年08月10日

    文章不错《醒狮鼓什么时候可以打》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