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出自哪里?

其实就是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是指物质的基础,上层建筑是指精神层面的东西。没有物质作为基础,就没有资格谈精神。当一个国家的人民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谈教育、艺术……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经济基础稳固了,上层建筑才能发展。所以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定社会的基础是该社会的经济关系的体系,即生产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等三个方面,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首要的、决定的部分。

而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复杂庞大的体系,由该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两个部分组成。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文学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

扩展资料: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

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命题,这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的胚芽。

这里的"市民社会"主要指现实的经济生活。随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和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批判,在1844年他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中,市民社会概念进一步具体化了,已接近于"生产关系"概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出自哪里,有没有道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与经济基础相对,“上层建筑”是社会结构两个基本层次之一、社会生活两个基本领域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初步形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马克思在1852年《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明确指出:“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11页)。马克思于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概念: 与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来看,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属于社会意识的领域。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但是,它一经产生以后,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表现出追求尽可能多的独立性的倾向,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两者的这种相互作用表现为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一切社会形态都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具体历史的统一。在阶级社会中,上层建筑具有阶级性。同一社会形态存在着不同阶级的政治组织和意识形态,它反映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复杂性和经济关系的对立性。在无阶级社会,经济关系不具有对立性,上层建筑也不存在阶级性。对于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中国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1) 认为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 认为反作用不能对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参见“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卡尔马克思资本论

有道理因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本文来自作者[立蓉]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yule/202508-17333.html

(15)
立蓉的头像立蓉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立蓉的头像
    立蓉 2025年08月06日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立蓉”

  • 立蓉
    立蓉 2025年08月06日

    本文概览:其实就是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是指物质的基础,上层建筑是指精神层面的东西。没有物质作为基础,就没有资格谈精神。当一个国家的人民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谈教育、艺术……都是没有意义的...

  • 立蓉
    用户080601 2025年08月06日

    文章不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出自哪里?》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