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读出蒙古族和汉族的关系融洽。句中内容可以看出描绘了汉族人民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被他们的热情所打动了,不想离开草原。
原文选段: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了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此文出自现代·老舍《草原》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这个作品被选进了北师大版的四年级上册语文书,部编人教版的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书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作者表达了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和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1944年,创作并由良友复兴印刷公司出版《四世同堂》第一卷《惶惑》。1946年,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同年出版《四世同堂》第二卷《偷生》。1949年,接文艺界三十余位友人信后决定回国,10月离美,12月抵达天津。
1950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成立,任副理事长。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1953年,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1957年,《茶馆》发表于《收获》第一期。
1966年,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1930年冬天,老舍回到北平。在罗的安排之下,老舍到处被朋友们拉去吃饭,而饭桌上总有胡絜青。在频繁的相见之后,胡与舒产生了情愫。直到1931年夏天,胡絜青毕业,两人举行了婚礼。
1、关汉卿:在中国戏剧史上,关汉卿虽然不敢说后无来者,却完全称得上前无古人。元代杂剧的空前繁荣,与关汉卿这个“梨园领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戏剧家,一个世界文化名人,关于他的资料却相当匮乏。一般认为,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号已斋(一作一斋),大都(今北京)人。主要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窦娥冤》。关汉卿是“元曲四大家”(也有人说是“元杂剧四大家”,下同)之首,被后人成为“曲圣”。
2、汤显祖:明代最伟大的戏剧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可见其在我国戏剧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汤显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它和《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他在《牡丹亭》中所塑造的杜丽娘的形象,是一个追求自由爱情的典型。汤显祖作品最显著的特点是它诗化的语言,这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另外,我们还应该知道“南柯一梦”这个成语,就来自他的《南柯记》。
3、王实甫:元代著名戏剧家。和关汉卿一样,他也是大都(今北京)人,他的生平资料也很少。王实甫的代表作品是《西厢记》,这部作品打破了元杂剧一般只有四折的惯例,共五本,连“楔子”二十四折,相对于其它杂剧,《西厢记》完全可以称为一部洪篇巨制。自作品问世以来,就备受好评,被称为杂剧之冠。《西厢记》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的众多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其中的红娘,更是家喻户晓。
4、孔尚任:清代著名戏剧家。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署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六十四代孙,康熙时曾任国子监博士。《桃花扇》问世后,大有“洛阳纸贵”的局面。由于剧中表现了明末清初汉人对明朝的哀思,表扬了史可法、左良玉、黄得功等抗清将领,遂引起皇帝及他左右人的不满,孔尚任被免职。孔尚任的《桃花扇》全剧共14折,具有结构细密、宏伟的特点。其最大成就在于,它摆脱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俗套,以张道士撕扇,侯方域、李香君入道的爱情悲剧,来衬托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富有独创性。
5、纪君祥:元代著名戏剧家。生卒年不详。著有杂剧6种,现仅存1种:《赵氏孤儿冤报冤》,一作《赵氏孤儿大报仇》,简称《赵氏孤儿》。故事主要是晋国大将屠岸贾为了权力,害死忠臣赵盾,赵家三百多口除赵氏孤儿被程婴设计救出外,全部被杀。20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练就一身武艺,擒杀屠岸贾,为赵家报仇雪恨,为国家铲除一大祸害。这是一部优秀的悲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戏剧冲突扣人心弦,气氛激越慷慨,在欧洲上演后,好评如潮。
6、马致远:“元曲四大家”之一,大都人。我们知道马致远,更多的是因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下,断肠人在天涯。”这脍炙人口的元曲。其实,在杂剧创作方面,马致远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就。《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他的杂剧代表作。马致远善于把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作品过于表现自我,缺少戏剧冲突的弊端。
7、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全剧集中刻画了倩女追求婚姻自主,忠贞于爱情的形象和性格。堪与《西厢记》相媲美。
8、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1226年,至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元代著名的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梧桐雨》和《墙头马上》为其代表作。前者是悲剧,雄浑悲壮;后者是喜剧,热情奔放。这两部作品,历来被认为是爱情剧中的成功之作。其中,《梧桐雨》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9、洪升:清代剧作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长生殿》是他的代表作品,写的也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长生殿》场面壮丽,情节曲折,曲词清丽流畅,充满诗意。上演后,盛极一时。)。它与当时孔尚任写的《桃花扇》堪称双璧。洪升与孔尚任被誉为“南洪北孔”。
10、高则诚:原名明,号则诚,又号菜根道人。元末著名剧作家,被誉为“南曲(与北曲——杂剧相呼应)之祖”。代表作是《琵琶记》。该剧上演以后,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在元末剧坛上成为一朵璀璨夺目的鲜花,六百多年来,流传不衰。
注:在清代,还有一位剧作家不得不提,他就是李渔。他的《比目鱼》、《风筝误》剧作虽然也较有名气,但与他在戏剧理论方面的成就相比稍逊一筹,故未收入。
本文来自作者[冰绡]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yule/202508-1589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冰绡”
本文概览: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读出蒙古族和汉族的关系融洽。句中内容可以看出描绘了汉族人民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被他们的热情所打动了,不想离开草原。原文选段:我们访问的是陈...
文章不错《《草原》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蒙汉情深”》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