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朱权结局

网上有关“宁王朱权结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宁王朱权结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权死在正统十三年,享年七十,寿终正寝,在那个时代可算是高寿了。朱权死后,其子嗣爵;子死孙继。到第四代孙朱濠宸(就是《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宁王原型了)时,已经是正德年间。

宣德三年(1428年),朱权请求明宣宗将靠近南昌城的灌城乡土田赐给他。对此,明宣宗朱瞻基这位皇帝十分生气,对朱权颇有指责之意。对于这位朱棣孙子,也即自己孙子辈的指责,宁王朱权只能忍气吞声,并立即上书谢罪。正统十三年(1448年),朱权去世,活了70岁左右。

朱权(1378年5月27日-1448年),男,汉族,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

?明代有几个宁王 宁王之乱讲的是谁 宁王简介

被强行绑架了。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皇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不久即开始对他的叔叔们进行削藩行动。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朱棣曾与诸将商议道:“以往我巡察塞上时,见大宁诸军十分剽悍。如果我能获得大宁,截断辽东,采用边骑助战,便大事可成啊!”

同时,建文帝害怕朱权投向朱棣,派人召朱权回京,朱权未到,被削三护卫。当年九月,江阴侯吴高进攻永平,燕王前往营救。吴高退兵,朱棣于是从刘家口抄小路直趋大宁,诈称是因为穷蹙前来求救。

朱权邀请朱棣一人骑马入城,朱棣握住朱权的手大哭,诉说自己是不得已才起兵的,求他代为起草奏章谢罪。朱棣居住数日,朱权都诚恳相待,全无防备之心。

北平精税部队则埋伏城外,官兵也渐渐入城,暗中勾结三卫部长及诸守军。朱棣这才告辞离去,朱权到郊外为其饯行,伏兵趁机而起,将朱权拥往前行。三卫弓广骑及诸守军,一呼云集。

守将朱鉴抵挡不住,力战而死。王府妃妾世子均随入松亭关,回到北平,大宁成了一座空城。朱权进入燕军之后,时常为朱棣草拟檄文。朱棣对朱权许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扩展资料:

从朱权开始,历代宁王与朝廷之间的矛盾重重。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时,为谋得大宁诸军的助战,用计挟制宁王朱权,使大宁边军俱听其指挥,朱棣还哄骗朱权:“事成,当中分天下。? ”

燕王即皇帝位后,宁王要求改封苏州、钱塘等南方地方,均遭朱棣拒绝,宁王与皇帝间的矛盾由此而生。

朱权死后,其孙朱奠培嗣位,因“增造宫殿及派岁禄于进府县,奏请南昌城内东、西二湖”,被时任左布政使的崔恭抵制而生怨恨,“遂劾奏(崔)恭不法,恭与按察使原杰亦奏奠培私献惠二王宫人,逼内官熊璧自尽。按问皆实,遂夺护卫” 。

削去宁王护卫,改为南昌左卫,使自朱权以来与朝廷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朱宸濠反叛失败后,正德十五年十二月,朱宸濠在通州被处死,并遭到了焚尸扬灰的下场,既而明政府废除宁王封国。

经过这次剧烈的变故,宁王府这支宗族终于归于平静,彻底安于眼前的地位和处境。

百度百科——朱权

百度百科——宸濠之乱

第一代宁王:宁献王朱权>朱权,生于1378年,死于1448年,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字臞仙,号涵虚子、丹丘先生,自号南极遐龄老人、臞仙、大明奇士,原籍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自幼体貌魁伟,聪明好学,人称"贤王奇士",卒谥献,又称宁献王。>朱权是 著名的道教学者,修养极高,被改封南昌后,深感前途无望,即韬光养晦,托志冲举,多与文人学士往来,寄情於戏曲、游娱、著述、释道,结交道家第43代天师张宇初友善,拜为师,研习道典,弘扬道教义理。朱权多才多艺,自经子、九流、星历、医卜、黄老诸术皆具,且戏曲、历史方面的著述颇丰,有《汉唐秘史》等书数十种,堪称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二种,现存有《大罗天》、《私奔相如》两种。作品和论著多表现道教思想。生平好宏装风流,群书有秘本,莫不刊布之。朱权善古琴,编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谱》和北曲谱及评论专者《太和正音谱》>第二代宁王:宁靖王朱奠培>朱奠培,朱权之孙,正统十四年(1449年)以世孙的身份继承王位,弘治四年(1491年)薨。奠培是朱权嫡长子朱磐烒的嫡长子。朱磐烒死于正统二年(1437年),后因为儿子奠培继承王位,被追赠为宁王,谥「惠」,为宁惠王。>第三代宁王:宁康王朱觐钧>宁康王朱觐钧,为奠培嫡长子。弘治五年(1492年)袭封宁王。弘治十年(1497年)薨。>第四代宁王:朱宸濠>朱宸濠,宁康王的庶子,初封上高王,因宁康王没有嫡子,他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袭封宁王。正德十四年(1519),朱宸濠借口明武宗荒*无道,集兵号十万造反,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率舟师下江,攻安庆。四十三天之后,朱宸濠大败,与诸子、兄弟一起为王守仁所俘,押赴南京,又引出朱厚照再次平定「叛乱事件」,废为庶人,伏诛,史称「宁王 」或「宸濠 」。自此,宁藩被废除。>宁王之乱>宁王宸濠是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权的后裔。武宗即位后,宸濠向刘瑾行贿,得于正德二年(一五○七年)五月,恢复护卫。刘瑾败后,其护卫又被革除。一五一三年请托故友兵部尚书陆完,得复护卫。强夺民间田宅子女,豢养无赖(时称「把势」),劫夺民财,恣为不法,甚至称护卫为侍卫,宁王令旨自称圣旨。>群臣屡奏宁王不法事,武宗不问。一五一七年,宁王府典宝阎顺、内官陈宣、刘良等赴京揭发宸濠,宸濠遣承奉刘吉贿赂钱宁等锦衣卫,将阎顺等发孝陵卫充军。武宗荒*无子,宸濠图谋由其子承嗣皇位,因钱宁等取旨召其子入京,在太庙司香。江彬与钱宁不和,向武宗进谗,武宗命驱逐宁王府人出京。一五一九年五月,御史萧淮上疏揭发宸濠不遵祖训,包藏祸心,招纳亡命,反形已具。请加裁制。内阁大学士杨廷和看到奏疏后,请遣勋戚大臣宣谕,令王自新。武宗派驸马都尉崔元、都尉史颜颐寿、太监赖义等奉旨前去宁王府,收其护卫,并令归还夺占官民田。>宸濠闻讯,不待使臣来到,即于六月十四日起兵反。宸濠与他的亲信举人刘养正、致仕侍郎李士实等密谋,前此一日以祝寿为名,宴请江西地方官员。次日天明,官员前来道谢,宸濠令护卫数百人包围,声称奉太后密旨,起兵入朝。巡抚江西副都御史孙燧和江西按察司副使许逵拒不从命,皆被杀害。参政王纶、季学、佥事潘鹏、师夔、布政使梁宸、按察使杨璋、副使唐锦等附宸濠起兵。宸濠以李士实、刘养正分任左右丞相,以王纶为兵部尚书,集兵号称十万,发布檄文,指斥朝廷败政。七月初一日,留其侄宜春王朱拱条与内官万锐等守南昌城,自率舟师蔽江而下,攻打安庆。>汀、赣巡抚副都御史王守仁得知宸濠起兵叛乱,即与吉安知府伍文定等急檄各府州县,派兵前来会剿。七月二十日攻克南昌,擒拿朱拱条、万锐等。宸濠围攻安庆不下,回兵救南昌。二十四日与王守仁部相遇于黄家渡,败退八字脑。第二天又败,退保南昌东北的樵舍,联舟为方阵。二十六日,王军火攻,宸濠大败,妃嫔多投水死,将士死者三万余人,宸濠及其子、李士实、刘养正、王纶等皆被擒。宸濠起兵四十三日,即彻底失败了。>

关于“宁王朱权结局”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翟洁]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yule/202507-8295.html

(26)
翟洁的头像翟洁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翟洁的头像
    翟洁 2025年07月26日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翟洁”

  • 翟洁
    翟洁 2025年07月2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宁王朱权结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宁王朱权结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权死在正统十三年,享年七十...

  • 翟洁
    用户072603 2025年07月26日

    文章不错《宁王朱权结局》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