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善鼓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网上有关“伯牙善鼓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伯牙善鼓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伯牙善鼓琴告诉我们:知己难寻、知音难觅。

全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

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扩展资料:

伯牙善鼓琴选自《列子》,为战国郑国人列御寇所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讲述了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之间由于鼓琴听琴而产生的交情。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伯牙鼓琴》这则短小的文言文,讲的是与中国古代艺术家有关的故事,叙事简洁,余味悠长。

六年级语文教材封面

《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这篇文言文的大概意思是: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课文共4句话,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了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将自己的情操和志向融入琴声,锺子期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赞叹;“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对琴声的描述,更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情怀。锺子期知其“音”,更知其“志”。锺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因为他“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因为一个友人的逝去,毁坏了自己心爱的乐器,而且终身不再鼓琴,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失去“知音”之后的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和决绝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两人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基础上无比深厚的情谊。文章用墨极简,但是画面感很强,富有想象空间。

关于“伯牙善鼓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向梦]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yule/202507-3570.html

(10)
向梦的头像向梦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向梦的头像
    向梦 2025年07月19日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向梦”

  • 向梦
    向梦 2025年07月19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伯牙善鼓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伯牙善鼓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向梦
    用户071910 2025年07月19日

    文章不错《伯牙善鼓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