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安乐死于忧患是几年级的课文

网上有关“生于安乐死于忧患是几年级的课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生于安乐死于忧患是几年级的课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语文九年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1

  一、初识课文,自然导入: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炼,才能使人的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论述这个问题的。

 板书课题,理解课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翻译为“忧患可以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可以使人萎靡死亡。”

 出示学习目标:美读课文、理解文意、评价手法

  二、自学指导

 1、听读,掌握句子节奏。

 2、自由朗读,读顺课文。

 3、结合课后注释和有关资料,疏通重点字词意思、文意。

 4、初步读懂了什么内容?并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同桌交流。

 5、开头这一段列举了6位名人,这六个人有什么共同点?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三、展示交流

 1、让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加强朗读指导。

 2、齐读课文,重点指导重点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所不能。

 3、检查学生对文章字词、句子、文意的理解。

 4、开头这一段列举了6位名人,这六个人有什么共同点?共同点:出生贫贱、历经磨难、终有成就

 5、由此,我们得到的人生感悟是:苦难是人生的一种磨砺,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6、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句)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地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7、请举一个现代人经过逆境磨炼成才的典型事例。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遭受两耳失聪的情况下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等音乐作品。

 8、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经得起考验的有志人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的人)

 9、由他们经受磨难而成就大事业的例子归纳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结论,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10、再读: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等到曾益其所不能。

 11、这一大句阐述的道理是什么?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

 12、最后一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3、最后一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4、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6、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17、文章的论据思路是怎样的?(从个人到国家、从小到大、从点到面)

 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了什么道理?

 (要有忧患意识、逆境成就人才、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19、本文和第一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相比,它们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都是议论文,都运用了道理论证,都属于治国理想的议论文。

 不同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属于道理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有举例论证,又有道理论证。

  四、挖掘美点

 文章有不少美点,美在哪里呢?(排比美、对称美、结构美、论据美、思想美,美在详略得当、美在短而精辟)

  五、拓展延伸

 1、温总理在四川发生地震的时候,说过“多难兴邦”,你认为这句话与什么有关?(忧患意识)

 2、辩论:

 辩题⑴:是否有忧患意识

 正方——我方认为不管从个人、集体乃至于国家,都应该有忧患意识。

 反方——我国地大物博、国富民安、军力强大,不应该有忧患意识。

 辩题⑵:环境与成才(选这一论题辩论)

 正方——逆境对成才更有利反方——顺境对成才更有利

 4、分组准备,教师指导结合名人和生活中的例子做论据。

 5、展开辩论。

 6、今天我们以“环境与成才”为辩论题目,赞成和反对的双方都说出了各自的理由,认识到了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出人才,关键在于人自身的主观愿望和努力。

  六、总结

 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更美好,使未来的日子更幸福?(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提示:其实同学们不畏严寒,不怕酷暑,每天坚持来上学,这种恒心与毅力让人佩服,你们在老师眼里就是最优秀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古代科举考试考什么内容吗?对了,四书、五经。能具体说一说四书、五经指的是那些书吗?(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非常正确,同学们很博学,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文章就是选自两千多年以来莘莘学子们读的《孟子》一书。

  二、文章简介、作者简介

 《孟子》是一部什么书呢?哪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孟子》这本书是孟子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撰写的,文章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就能看出这些特点来。)

 大家对孟子这个人了解吗?谁能把孟子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称为“亚圣”,后世以“孔孟”并称。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们先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1、听录音范读:听读注意:读音停顿重音节奏

 2、齐读一遍。

 3、自由读,思考本文的中心是什么。学生发言(明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翻译全文

 下面我们翻译课文看文章具体写了什么。

 明确翻译步骤:结合课下注释以及其他资料分两步翻译完全文,

 (1)①第一步第一自然段

 ②俩人到讲台上指着黑板上的课文翻译

 ③我重复翻译一遍并重点强调一些词语。

 (2)①第二步第二自然段

 ②俩人到讲台上指着黑板上的课文翻译

 ③我重复翻译一遍并重点强调一些词语

 (3)学生通篇翻译全文一遍

  五、研读赏析

 疏通了文意,我们就应该分析文章。

 1、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句)

 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2、这六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什么共同点?

 出身卑微、历经磨难、终有成就

 3、由他们经受磨难而成就大事业的例子归纳出什么结论?(背诵)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起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起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受磨练的益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那几句是从个人角度正面进一步论述经受磨难的好处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愈。

 5、那几句是从国家角度反面进一步论述论点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文章的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点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7、总结:文章开头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摆事实)这些事例暗示: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

 紧接着就归纳概括第一段的事例。说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讲道理)

 第2段: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进一步阐发上述结论。(正面)和(反面)

 最后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经历,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强人的上进心。文中也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仲尼厄而作《春秋》;韩非囚秦,《说难》、《孤愤》.;马迁受腐刑而作《史记》;欧阳修两岁丧父,笃而成才。司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

  六、作业:

 背熟并默写全文

  七、结束:

 我们这节课是从四书五经开始的,就让我们用朗朗的背书声结束这篇课文吧,实在背不过的地方可以看一下课文。

关于“生于安乐死于忧患是几年级的课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环凌硕]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yule/202507-12018.html

(11)
环凌硕的头像环凌硕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环凌硕的头像
    环凌硕 2025年07月30日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环凌硕”

  • 环凌硕
    环凌硕 2025年07月3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生于安乐死于忧患是几年级的课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生于安乐死于忧患是几年级的课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 环凌硕
    用户073001 2025年07月30日

    文章不错《生于安乐死于忧患是几年级的课文》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