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译文和原文如下: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翻译: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虽有嘉肴》赏析
《虽有嘉肴》出自《礼记》之中的学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本文多使用对举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思路清晰,文势流畅,层层递进,文气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虽有嘉肴》
求虽有佳肴的原文
?初中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礼记·学记》: 虽有嘉肴(1),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3),弗学,不知其善也(4)。是故(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6)。知不足,然后能自反(7)也;知困,然后能自强(8)也。故(9)日: 教学相长(10)也。《兑命》曰:“学学半(11)。”其此之谓乎?
注释
(1)“虽有嘉”"虽”“嘉肴”,美味的鱼肉。"佳”美好。"着”的、鲜美的鱼肉等味美。
(2)“弗食不知其旨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良好"善”。
(5)“是故”,连词。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自强意思是自我勉励。勉励。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翻译
即使有美味的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在学习之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就会知道不能理解的地方。知道不足这样之后就能更好的反省自己:知道困难,这样之后就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原文如下: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扩展资料:
《虽有嘉肴》出自《礼记》,相传西汉梁国人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该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虽有嘉肴》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记》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本文来自作者[傲旋]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wiki/202508-2265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傲旋”
本文概览:《虽有嘉肴》译文和原文如下: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文章不错《虽有嘉肴译文和原文》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