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硅谷的区位优势

两个不同的新兴工业区,一个是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另一个是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区,主要区分他们崛起的优势区位因素。下面我来逐一分析并进行两者的比较。

一、概述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诞生了,它是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的发明和应用为基础的技术革命,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新的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对传统工业造成了冲击,使传统工业区开始走向衰落,而在发达国家的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逐渐出现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如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慕尼黑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地区,相对于传统工业区而言,我们把这些工业地域称为新兴工业区,也叫新产业区。

对于新兴工业区,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通俗理解。第一,时间新,距今也就四五十年时间,大多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第二,地区新,避开传统工业区,另辟新地,一般形成于乡村地区,表现在既不接近原料地,也不接近市场,但要有高科技水平与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第三,企业规模不比传统工业庞大,多以中小型为主。

先来分析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1.意大利新、老工业分布位置特点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机遇及其条件

3.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相比,突出特点?

4.工业小区的含义及模式。

对于以上问题,

1.分布位置及形成原因

意大利的老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以米兰、都灵、热那亚最为发达,是意大利的“工业三角地带”,全国的经济中心,主要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有汽车、造船、纺织、冶金、化学等部门。意大利的新兴工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这里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一直以农业经济为主,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们充分利用这里的区位优势及国内外有利条件,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区。为了同西北部的传统工业区和至今工业化尚未得到普及的南部加以区别,人们把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称为“第三意大利”。

2.发展机遇及条件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传统上是农业、旅游业和轻工业生产区,工业组织松散、设备落后、手工作坊。70年代以后,西北地区传统工业受到冲击,出现衰退,而这里由于具有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中小企业和较好的社会、文化教育环境,形成了许多专业性较强的、内部经济联系密切的、由中小企业组成的工业小区,使得经济蓬勃发展。

以后,又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等条件和机遇(如课本图5.37),使得这里迅速发展成了一新兴工业区。

以上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其中,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先决条件,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和国内经济的高度开放是经济保障,而原料和能源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使新兴工业选择了低能耗、污染小的轻工业。新兴工业区的工业,正是以轻工业和传统轻工业为主,主要有纺织业、服装业、制鞋业、陶瓷业、木工机械、食品业和自动化设备等工业,它们都分散在众多的工业小区内。

3.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从以上的分析中则可了解到,它与传统工业区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别。为了便于更方便地了解,我列出下表对其进行比较(如下表)。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对比

新兴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生产规模

中小型企业为主

大型企业为主

主要工业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生产过程

分散

集中

资金集中程度

工业分布

分散

集中

从以上表格中,可明显地看出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优势条件。

4.工业小区的含义及模式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是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在意大利,工业小区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之间)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赖,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它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这种工业小区,在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内星罗棋布,如课本图5.38所标注的工业小区,这只是这里众多工业小区中的一小部分。其中,普拉托的毛纺业小区靠近历史文化名城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众多新兴工业小区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纺织工业中心,这里的纺织业,历史悠久,技艺高超,在国际市场中处于优胜地位,曾与曼彻斯特(英国)、里昂(法国)并称为欧洲三大纺织工业中心。

普拉托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普拉托的生产与发展情况(如课本图5.39),从图中可以看出,普拉托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以毛纺业为生产的中心内容,形成了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意大利的工业小区虽然很分散,实力与传统的大型工业区无法相比,但每个工业小区能够独立经营、密切协作,集中力量生产一种或两种产品,实行了规模经济生产,并使这种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在意大利以至欧洲联盟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

意大利的工业小区虽然分散,实力与传统的大型工业区无法相比,但整个工业小区生产1~2个主要特色产品,且各企业间分工明确,独立经营,密切协作,实际上是一个巨型联合企业,进行规模经济生产。该模式有助于加强专业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使产品具有成本低廉、工艺考究、质地优良、款式新颖的特点,增强了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他们将新型的企业管理机制、管理方法和新技术注入较古老的生产部门,使传统工业部门焕发出勃勃生机。

下面,我来分析新兴工业区的另一类型,高新技术工业区,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我具体分析之。

美国“硅谷”

1.新技术革命诞生的时间、标志,主要工业部门

2.高技术工业与传统工业相比特点,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相比异同?

3.美国“硅谷”崛起的区位优势.

1.新技术革命的诞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革新,对工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70年代以来,第三次技术革命诞生了。这场科技革命首先是在工业最发达的美国开始的。到目前,这场革命还在继续发展。

这场技术革命是以原子能的开发、利用为先导的,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广泛研究与开发应用为主要标志,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在这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形成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遗传工程、激光工业等。特别是微电脑和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迅速增强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加快了技术与设备的更新周期,从而大大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推动着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现在世界上已经形成了一大批高新技术工业区,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九州岛、英国的苏格兰、德国的慕尼黑等。

2.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高技术工业,顾名思义就是代表目前科技水平最高、最先进的工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理论、工业技术基础之上的。它和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有着很大的差别。意大利的新兴工业是在原传统工业基础之上,增加新的技术、设备,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相互密切合作而形成的新兴工业区。而高技术工业是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独立开发出的新兴工业。它和传统工业相比,还有着许多特点。下面我们通过列表形式来了解高技术工业与传统工业的特点,从而加深对高技术工业的理解。见下表:

高技术工业

传统工业

科技人员比例

产品增加值

生产增长速度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投入中的研究开发费用

从以上,可以清楚了解到,高技术工业的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之类人才占较大比例,他们才能研制、开发新产品。高技术工业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例如,我国电视机业的发展状况:以前是黑白电视,之后出现了小彩电,随即有了大彩电,现在又开发出了液晶显示彩电、精显背投彩电、数码彩电等应接不暇。此外,高技术工业研究开发费用一般较高,其产品面向市场。高技术是知识、人才、资金密集的新兴群体,这三者的投入都明显高于一般传统技术,这是高技术及其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特点所决定的。高技术研究需要大量高、精、尖设备的投入。而其产品能否在有利时机适销对路占据市场,取得“捷足先登”或“后来居上”的效应,则是其关键所在。

3.“硅谷”崛起因素

美国“硅谷”,是世界上最早的、规模最大的高技术工业区,是世界高技术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典范。对分析得知:刺激“硅谷”迅速崛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硅谷”位于旧金山市东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湾(如课本图5.40)环境洁净优美。圣弗朗西斯科,即旧金山,是美国西部第二大城市,也是美国华侨和华裔人口最多的城市,它位于圣弗朗西斯科湾和太平洋之间的一个小半岛上,是加利福尼亚中央谷地的天然出海口,过“硅谷”向东又有垭口可穿越高耸的内华达山通往东部地区。

(2)气候宜人

“硅谷”位于太平洋东岸的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东南50千米处,其地理纬度为北纬37°左右,属地中海气候。地理位置三面环山,北面临海。由于面临圣弗朗西斯科湾,气候受海洋因素的影响较大,表现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暖夏凉、温暖湿润的特点明显。

(3)有高等院校

这里有斯坦福大学和8000多家高技术公司,它们互相合作,为研究、开发半导体、集成电路等电子工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并提供了“硅谷”第一个科研工业区的地盘。而高技术工业的发展正需要这样的科研工业区,于是有关人才迅速向斯坦福大学集聚,高技术工业也逐渐向斯坦福大学之外扩展,“硅谷”开始形成。现在,斯坦福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对“硅谷”的贡献仍然是重要的。

(4)便捷的交通

这里交通方便,有公路、铁路从边缘通过,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便于电子产品的运输。

(5)军事订货

这里生产的为军事工业配套的光学仪器和对电子工业占重要地位。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半导体元件稳定的订货量,其订货额一度占“硅谷”总产值的40%。著名的洛克希德导弹与航天公司就设在森尼维尔镇。

总之,“硅谷”得益于以上条件的优势,迅速崛起,成为世界著名的高新技术工业中心。

4.“硅谷”的发展与扩散

“硅谷”是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是美国以至世界电子工业的中心。微电子工业是电子工业的技术基础,因而,成为高技术中的最高技术。“硅谷”的每一项重要发明,都会影响到全世界电子工业的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电子工业更新换代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几乎都出自“硅谷”。

随着科技的发展,“硅谷”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至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内地的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如上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状况”,美国微电子装配工业在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地的分布状况,其目的就是充分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等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美国硅谷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的大都会区旧金山湾区南面,是高科技事业云集的圣塔克拉拉谷的别称,硅谷最早是研究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的地方,因此得名。

硅谷是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尽管美国和世界其它高新技术区都在不断发展壮大,但硅谷仍然是世界高新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开创者和中心,该地区的风险投资占全美风险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硅谷的计算机公司已经发展到大约1500家。?

扩展资料:

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全世界的人才高地;市场稳定;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硅谷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其特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

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谷歌、Facebook、惠普、英特尔、苹果公司、思科、特斯拉、甲骨文、英伟达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美国硅谷是哪个城市

美国硅谷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美国硅谷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硅谷的主要区位特点是拥有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顶尖大学作为依托,硅谷以高新技术中小公司群为基础,美国硅谷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美国硅谷是怎么发展起来的1

硅谷这个词最早是由美国记者Don Hoefler在1971年创造的。当地一直是美国海军一个工作站点,并且海军的飞行研究基地也设于此,后来许多科技公司的商店都围绕着海军的研究基地而建立起来。但当海军把它大部分位于西海岸的工程项目转移到圣迭戈时,NASA接手了海军原来的工程项目,不过大部分的公司却留了下来,当新的公司又搬来之后,这个区域逐渐成为被航空航天企业聚集区。

那个时候,此地还没有民用高科技企业,虽然这里有很多好的大学,可是学生们毕业之后,他们却选择到东海岸去寻找工作机会。斯坦福大学一个才华横溢的教授弗雷德·特曼(Frederick Emmons Terman)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他在学校里选择了一块很大的空地用于不动产的发展,并设立了一些方案来鼓励学生们在当地发展他们的“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事业。

在Terman的指导下,他的两个学生威廉·休利特和David Packard在一间车库里凭着538美元建立了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一个跟NASA及美国海军没有任何关系的高科技公司。这车库现已经成为了硅谷发展的一个见证,被加州政府公布为硅谷发源地而成为重要的景点。

在1951年,Terman又有了一个更大的构想,那就是成立斯坦福研究园区(Stanford Research Park),这是第一个位于大学附近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园区里一些较小的工业建筑以低租金租给一些小的科技公司,今日,这些公司是重要的技术诞生地,可是在当时却并不为人所知。最开始的几年里只有几家公司安家于此,后来公司越来越多,他们不但应用大学最新的科技,同时又租用该校的土地,这些地租成为了斯坦福大学的经济来源,使斯坦福大学不断的兴旺发达。Terman在1950年代决定新的基础设施则应以“谷”为原则而建造。

正是在这种氛围下,一个著名的加利福尼亚人威廉·肖克利搬到了这里。威廉的这次搬家可以称得上是半导体工业的里程碑。1953年由于与同事的分歧而离开贝尔实验室。离婚之后孤身一人回到他获得科学学士学位的加州理工学院,在1956年他又搬到了距他母亲很近的加利福尼亚山景城(Mountain View)去建立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在这之前的时期,尚未成型的半导体工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东部的波士顿和纽约长岛地区。为了公司的发展,他特意从东部召来八位年青人,这其中就有诺宜斯、戈登·摩尔、斯波克、雷蒙德。

威廉·肖克利打算设计一种能够替代晶体管的元器件(熟知的肖克利二极管)来占领市场。但在考虑设计得比“简单的”晶体管还要简单的这个问题时他却难住了。被困难难住的肖克利愈发变得偏执,他要求对职员进行测谎,并公布他们的薪金,这些事情惹恼了大家。在1957年,那八位优秀的年轻人集体跳槽,并在一位工业家Sherman Fairchild的资助下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仙童公司总部位于纽约市,主要经营照相机。

由于诺宜斯发明了集成电路技术,可以将多个晶体管安放于一片单晶硅片上,使得仙童公司平步青云。而1965年戈登·摩尔总结了集成电路上面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的规律,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摩尔定律”,这一定律虽然只是由1960年代的数据总结而成的,但是直到21世纪最初的那几年却依然有效。

这种事情又不断的上演,脱离控制的工程师不断的建立新的公司。1967年初,斯波克、雷蒙德等人决定离开仙童公司,自创国民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总部位于圣克拉拉。而1968年仙童公司行销经理桑德斯的出走,又使世界上出现了超微科技(AMD)这家公司。同年七月,诺宜斯、戈登·摩尔、安迪·葛洛夫又离开仙童成立了英特尔公司。今天的英特尔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厂商,占有80%的市场份额。

1981年对仙童公司来说就是恶梦的开始。这一年,设在圣何赛的芯片厂发生有毒溶液的泄漏,于是公司不得不花费1200万美元来更换土壤和监测水质。从此,公司开始走向下坡路,最终销声匿迹。但是人们不会忘记他在硅谷历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和对于开发单晶硅片的丰功伟绩,由仙童雇员所创建的公司在硅谷乃至全美国已超过百家。

美国硅谷是怎么发展起来的2

美国硅谷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硅谷是高科技事业云集的圣塔克拉拉谷的别称,因为它最早是研究、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而得名,到现在,硅谷已经成为美国电子工业和计算机工业的王国,尽管近些年来世界科技发展迅速,但是仍然无法超过硅谷。

硅谷的主要部分位于旧金山半岛南端的圣塔克拉拉县,主要包括该县下属的从帕罗奥多市到县府圣何塞市一段长约25英里的谷地。而硅谷的总范围一般还包含旧金山湾区西南部圣马特奥县的部分城市(比如门洛帕克),以及旧金山湾区东部阿拉米达县的部分城市(比如费利蒙)。

硅谷的主要区位特点是拥有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顶尖大学作为依托,主要包括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还包括加州大学系统的其它几所大学和圣塔克拉拉大学。结构上,硅谷以高新技术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同时拥有谷歌、Facebook、惠普、英特尔、苹果公司、思科、英伟达、甲骨文、特斯拉、雅虎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硅谷是当今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尽管美国和世界其它高新技术区都在不断发展壮大,但硅谷仍然是世界高新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开创者和中心,该地区的风险投资占全美风险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硅谷的计算机公司已经发展到大约1500家。一个世纪前这里还是一片果园,但自从英特尔 、苹果公司、谷歌、雅虎等高科技公司的总部在此落户之后,出现了众多繁华的市镇。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内,硅谷走出了大批科技富翁。

硅谷这个词最早是由美国记者Don Hoefler在1971年创造的。它从1971年的1月11日开始被用于《每周商业》报纸电子新闻(Electronic News)的一系列文章的题目——“美国硅谷(Silicon Valley,USA)”。之所以名字当中有一个“硅”字,是因为当地的企业多数从事与由高纯度的硅制造的半导体及电脑相关的产业活动,而“谷”则是从圣塔克拉拉谷中得到的。而当时的硅谷就是旧金山湾区南端沿着101公路,从帕罗奥多市(Palo Alto)经山景城(Moutain View)、森尼韦尔(Sunnyvale),再经坎贝尔(Campbell)延伸到硅谷中心、圣塔克拉拉县的县府圣何塞市(San Jose)的这条狭长地带。后来,位于旧金山湾两岸地区包括费利蒙市(Fremont)等地的`加入使硅谷迅猛地发展起来。在开始的十几年时间里,由于记者的拼写错误它都被误称为“硅胶谷”,因为硅谷这个词语还没有融合到美国文化中(硅胶是一种广泛用于隆胸和堵漏等作用的物质)。

美国硅谷是怎么发展起来的3

1939年1月1日,两位大学毕业生在一间简陋的汽车库里,以掷硬币的办法确定创办公司的名称;50年后,这间车库被确认为美国加里福利亚洲历史文物——硅谷诞生地,它极大地影响了电脑发展的进程。

硅谷的诞生必须从斯坦福大学讲起。这所已有100多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当瑞典国王1984年访问该校时,竟有10位仍健在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与他合影。它是美国铁路大王斯坦福为纪念他早逝的独子,斥巨资创办的私立大学。

30年代末,受人尊敬的特曼教授出任斯坦福大学副校长,他大胆的作出决策:批租土地,吸引投资,转让技术,开发成果。他满怀信心的幻想着:这里将萌生出一个高科技的“斯坦福工业圆”。

在大学区创办企业,第一个“吃螃蟹”者是需要胆识的。特曼想到了自己的两位得意门生休利特和帕卡得,他支援他们538元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公司开在了一间小小的车库里,公司名称的英文缩写,是两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HP”(惠普)。惠普公司制造的第一个产品——用电子管制作的音频震荡器,恰好碰到迪斯尼公司拍摄动画片急等着使用这种仪器,一下就卖出8台。此后,他们又研制出电子计算器和其他产品,一发而不可收。

特曼教授显得比学生还要高兴,他逢人便讲惠普崛起的“神话”,向人们宣传靠近大学办企业的种种优势。“去找休利特或者帕卡得谈谈吧,”特曼由衷的说,“以惠普为榜样,你们一定能迅速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特曼精心播下的种子,不断的发芽,开花,结果。到了80年代,这里竟云集了近3000家电子电脑企业,像众星捧月般簇拥着斯坦福大学。如果把诸如营销,咨询,公关,投资等行业算在内,这条狭长地带的公司总数超过8000多个。

新闻记者兴奋地写道:“这里的人远远不只是把沙子变成黄金,他们是在把沙子变成智能。”这里(圣克拉拉谷)成了举世瞩目的神奇土地,成了电脑发展的基地。由于这里的企业,大都与硅晶体管和硅芯片关系密切,自1971年开始,人们为圣克拉拉谷换了一个响彻云霄的美名——“硅谷”。

美国硅谷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

美国硅谷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硅谷是高科技事业云集的圣塔克拉拉谷的别称,因为它最早是研究、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而得名,到现在,硅谷已经成为美国电子工业和计算机工业的王国,尽管近些年来世界科技发展迅速,但是仍然无法超过硅谷。

硅谷的主要部分位于旧金山半岛南端的圣塔克拉拉县,主要包括该县下属的从帕罗奥多市到县府圣何塞市一段长约25英里的谷地。而硅谷的总范围一般还包含旧金山湾区西南部圣马特奥县的部分城市,以及旧金山湾区东部阿拉米达县的部分城市。

硅谷的主要区位特点是拥有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顶尖大学作为依托,主要包括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还包括加州大学系统的其它几所大学和圣塔克拉拉大学。结构上,硅谷以高新技术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同时拥有谷歌、Facebook、惠普、英特尔、苹果公司、思科、英伟达、甲骨文、特斯拉、雅虎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美国硅谷形成的原因

1、硅谷的诞生离不开美国的整体环境。综合来看,美国的教育非常发达,能够为创新提供足够的新技术和源源不断的研发型人才;国家法制健全,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美国是移民国家,使得它的文化多元化程度高,包容性非常强,人们不怕失败,社会包容失败。

2、美国有非常发达的航空交通网和成本很低的公路运输网,使得经济发展所需的要素能够在全美国自由而内充分的流动。这样一个环境,使得美国能够在全国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而在局部地区形成足够的产业集聚效应。

3、形成了“高校产业园区+高校技术转化”的发展模式。形成了硅谷的雏形。这样的发展方式使得硅谷在技术创新中,起步就领先,一路领先,建立了强大品牌和吸引力,现在已经形成了强烈的马太效应。

4、硅谷自身非常幸运的一点是,它正好赶上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技术革命的“风口”。随着上世纪70年代微处理的发展,电脑的体积进行了大幅度缩小,这个技术把世界带进了“网络时代”。而硅谷当时在研发能力储备上和技术路径选择上,又全力以赴的向这个路径发展。

本文来自作者[时旭]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wiki/202508-18726.html

(15)
时旭的头像时旭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时旭的头像
    时旭 2025年08月08日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时旭”

  • 时旭
    时旭 2025年08月08日

    本文概览:两个不同的新兴工业区,一个是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另一个是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区,主要区分他们崛起的优势区位因素。下面我来逐一分析并进行两者的比较。一、概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

  • 时旭
    用户080804 2025年08月08日

    文章不错《美国硅谷的区位优势》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