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对颜人物介绍

曾对颜

曾对颜(1859-1914),名庆澄,字镜芙,号少泉,海南琼山桂林洋迈德村人。晚清最后一位琼籍解元。世代书香,诗礼传家。伯叔祖均以科考入仕,父亲剑泉是岁贡。受诗礼传家思想影响,曾对颜从小手不释卷。稍长,益加发奋笃学,尤喜古文诗词。

中文名:曾对颜

别名:庆澄、镜芙、少泉

国籍:中国

民族:黎族

出生地:海南琼山桂林洋迈德村

出生日期:1859年

逝世日期:1914年

职业:教育

信仰:孔孟之道

主要成就:创立新学、振兴海南教育

代表作品:《还读我书室诗录》、《海忠介公备忘集》

功名:解元

人物简介

曾对颜(1859-1914),名庆澄,字镜芙,号少泉,海南琼山桂林洋迈德村人。晚清最后一位琼籍解元。

世代书香,诗礼传家。伯叔祖均以科考入仕,父亲剑泉是岁贡。受诗礼传家思想影响,曾对颜从小手不释卷。稍长,益加发奋笃学,尤喜古文诗词。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解元。曾对颜中举后,无心仕宦,回琼从事教育工作。科举废除后,曾任雁峰两等小学,雁峰高等小学校长。民国初年出任琼山县劝学所所长。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校勘丘_的《琼台会稿》和海瑞的《海忠介备忘集》。著有《还读我书室诗录》二卷(由台湾企业家吴乾华与台湾学者林光灏重印出版,封面为国民党三大元老之一的李煜瀛所题写)、文集四册。现存《还读我书室诗录》所收67题184首,大多是直抒胸臆的忧时伤世之作。

科考风波

然而,这个“同邑解元”却因籍贯海南遭遇一场极其难堪的文化诽谤。当年,科场张榜之时,捷报“琼邑秀才夺魁”。得知来自蛮荒绝域的学子独占鳌头,岭南举子怅然若失,文化偏见致使群体失态,科考风雨骤然荡起,以至斥疑主考营私舞弊。

主考人员为了平服各省文人疑惑,即将对颜省试文章印贴各地,公布于众,阅看者佩服他的真才。

虽然“岁冠乡举”,声誉日隆,但地域歧视和文化偏见却在对颜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后来,他在《赠及门邢经三茂才》诗中有此自述:“我生过四十,学殖日益荒。蹉跎复蹉跎,岁月去堂堂。前岁冠乡举,意气颇蹶张。禹门竞点额,未登选佛场。归来处乡里,青毡味久尝。”后来,虽然曾对颜也赴京会试,但旋即废除科举,他从此无心仕宦,归乡闲居课童,以振兴本土教育为己任。

从雁峰书院掌教到雁峰高等小学校长至1914年逝世,曾对颜为地方教育竭尽了全力。

雁峰执教

曾对颜在世的57年,正是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风云激荡的特殊时期。由于旧学的浸润和熏陶,他曾热衷科举入仕并扬名科场。但是,随着历史变革,他能与时俱进,融入时代新潮,为创立新学不遗余力,成了那个时期振兴海南教育的代表人物。

方归里间,曾对颜就出任雁峰书院掌教。这所书院创办于乾隆三十六年(1761),其前身是雁峰社学,因海南名贤丘_在此就读时留下《雁集琼庠序》,又因社学对面有三元峰,故改名“雁峰”,是当年海南13所书院中名气较大的一所。能在这样的书院执掌教之鞭,足可看到曾对颜的文化功力和人格魅力。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科举废除,新学初创,研经书院与雁峰书院合并,取名雁峰两等小学,不久又改为雁峰高等小学。就在这一历史时期,曾对颜欣然出任校长,延请理化洋文教员授课。没有人能想到,这个“小学校长”,一任就是10年。

面对西风东渐,学校勃然兴起,曾对颜改弦更张,扩建教室,增设宿舍,扩大规模,添置仪器,新购图书,议定章程,拟订学规,延聘名师,充实内容,亲自教学,并兼任琼山县勤学所所长。由于曾对颜治校有方,纪律严明,管理严格,执教认真,家长称赞,学生欢迎,影响深远,以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华侨子弟慕名求学者纷至沓来。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民国创立之初,琼崖道范源濂和镇台成聚尚未归顺,琼崖宣抚使赵士槐奉命袭击府城镇台。其时,府城炮声隆隆,街市兵荒马乱,争夺东门之战血肉横飞,路人避之唯恐不远。然而,曾对颜却在枪炮声中从容讲学,安之若素。

光绪乙巳年(1905),正是办学热潮从城镇向乡村广为传播之年。同年,曾对颜和王国栋两人合作重编和刊行《海忠介公备忘集》。

济世益民

光绪乙巳年(1905年),福兴父老筹资,新建村门,增其旧制,并改祠堂为乡村学堂。为奖掖同邑乡亲仁心善举,题赠“光分鳌极”四字匾额,充分表现了这位海南早期优秀教育家的文化良知。

“光分鳌极”是一个罕见词语。查阅《辞海》“光”条,指“礼乐文物”。孔颖达疏:“明习国之礼仪。”所谓“分”,《实用大字典》解释为“律也”。《尔雅释器》曰:“律谓之分。”“鳌极”一词见于《淮南子·览里》,说“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在曾对颜看来,“光分鳌极”就是通晓诗书,熟习礼乐,传播文明,特立独行,就是像女娲那样,“断鳌足以立四极”,顶天立地,建功立业。

对颜题匾,语重心长。他不仅寄希望于福兴父老,也是寄希望于自己,寄希望于琼崖同胞:为传播文明建功立业。所说“光绪乙巳年福兴村仝建”,表面上是指当年福兴村既修村门,也建学校。也是这一年,琼台书院改为琼崖中学。面对蓬勃发展的海南教育,他和王国栋高兴之余,为鼓励同邑乡邻,题赠石匾。作为一名教育家,曾对颜注重修身齐家,尤其注重礼乐礼仪。曾对颜有感于福兴村民耕读持家,古风淳朴,怜孤惜寡,特别是村中缙绅“善缘倡首”,怜贫惜老,修建“暖心庐舍”让老人烤火取暖。在今人看来,此举纯属儿戏。其实,如果了解当年气象,了解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一月琼山“雨雪,卉木陨落,椰、榔枯死过半”;光绪十八年(1892)十一月“霜寒风凛冽,贫者冻死”的接连灾难,就会为那些缺衣少被的老人能够在小屋里烤火度冬而感到温暖。其实,此举所彰显的是仁义道德,所凸现的是济世益民。读书求明理,就是明白关乎民生疾苦的大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曾对颜的人品可谓光风霁月,他的所作所为可谓“鳌立四极”。曾对颜诗学造诣很深,著有《还读我书室诗录》二卷、文集四册,现存《还读我书室诗录》所收67题184首,其中“我亦忧时者,闲居感慨多”“方今天下正多事,我辈岂可纵情文宴事遨游”之类,大多是直抒胸臆的忧时伤世之作。曾同春是对颜第四子。法国里昂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暨南大学等著名院校教授。曾浩春是对颜第五子。就读于里昂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教授。“同邑解元”曾对颜对海南教育贡献巨大,对故乡桂林洋迈德村影响深远。作为“教育世家”,曾氏一家九代,代代育英才。对颜之后,迈德村出了一名院士,七名博士,可谓彦士俊才,代出无穷。

诗歌欣赏

拔萃人文贯古今,风骚犹数解元吟。

怀民忧国铮铮骨,浩浩华章驱霭云。

天生聪颖似童仙,少小经书兴沛然。

年富周游华夏地,见多识广驭云天。

赶考羊城器宇轩,泰然一气咏佳篇。

才高八斗登科第,锐笔曾惊南国天。

谁说南荒中解难?走龙千里泻流川。

秉公将卷披于世,喜见琼崖日薄天。

少泉折桂有奇传,三日潮清映碧天。

催卷红颜惊缈梦,一腔浩气贯江南。

不羡衙门羡杏园,丹心化雨百花妍。

深情授业传高德,炮击东城只等闲。

掌教杏坛三十年,儒童来广远东南。

莘莘学子索联句,笔底生花有洞天。

咏史吟诗公实健,三更寞寞总挑灯。

海邱遗作勤修订,沥血倾心一世情。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

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形象上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

2.司马懿,字仲达,东汉末期河内温孝敬里(今河南温县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后,曹操称魏王,立曹丕为太子,司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经常与曹丕谈论大事,研究谋略,深为曹丕信服。曹丕只当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时把辅佐曹睿之重任交给了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曹睿即位,是为明帝,他封司马懿为舞阳侯。

227年2月,驻守新城(今湖北房县)的将领孟达有叛魏归蜀之意。孟达本为蜀将,是叛变之后归附魏国的。司马懿当机立断,魏军进城杀孟达,俘叛军万余,新城仍为魏占有。

231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马懿与诸葛亮祁山斗智,成功抵制了诸葛亮的进攻。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死,八岁的曹芳即位。

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挟小皇帝外出拜谒高平陵,暂离京城。司马懿当机立断,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一派。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马懿病死,但由于他攻于心计,老谋深算,司马氏的势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对朝政并无震动。其子孙仍把握曹氏朝政。

3.刘备 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再夺汉中。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为替关张二人复仇发兵出击东吴,被陆逊在夷陵火烧连营,因此惨败使汉国元气大伤。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

4.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时值曹操一统北方,孙权虎踞江东,刘表和刘璋控制荆、益二州,但无所作为。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

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军进取荆州,刘备兵败。在此紧急关头,诸葛亮赶赴柴桑,同鲁肃、周瑜等劝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建安十六年,刘备以助刘璋为名,率兵数万入益州,于次年与刘备会师,攻取成都。蜀汉章武二年(222),刘备兵败夷陵(今湖北宜昌境),次年病亡。诸葛亮奉遗命辅佐后主刘禅。

建兴三年(225年)进军南中。采用攻心为上、攻战为下的方略,使孟获等心悦诚服,五年春,诸葛亮上《出师表》,自统大军10万,进驻汉中,准备攻魏,六出祁山,于建兴十二年春统军进驻五丈原,与司马懿所率20万魏军对峙于渭水南。八月,因积劳成疾,卒于军中。

5.孙权 字仲谋,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其兄孙策遇害后,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成为一方诸侯。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孙权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

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22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汉军。252年病逝。

6.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7.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8.张飞(约166-221)字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

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197年在曹操进攻吕布,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公元200年刘备衣带召事情泄漏,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下邳太守车胄,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投奔袁绍。

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刘备入蜀后,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215年在巴西之战中,击败魏国名将张郃,巴西郡自此获安。

221年刘备称帝,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被其部将范疆、张达所害。

9.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

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发愤勤学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10.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生于颍川。东汉末年献帝时军阀、权臣,官至太师,封郿侯。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董卓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汉桓帝末年,董卓被征召为羽林郎后又为中郎将张奂部下作军司马,讨伐汉阳羌人,董卓作战粗猛有谋,力建战功。又先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役,颇著威名。

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所召,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不久令其弟董旻联合吴匡杀掉上司何苗,又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很快就吞并了附近两大军阀兵力。随后董卓废少帝,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且不久就弑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

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绍联合关东各地刺史、太守,爆发董卓讨伐战。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孙坚击败,退守长安。董卓在朝野内外都广布亲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饰及车驾,呼召三台。司徒王允设反间计,挑拨董卓大将吕布杀死董卓,结果成功。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为其亲信吕布所杀。

本文来自作者[天亦]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wiki/202508-16834.html

(16)
天亦的头像天亦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天亦的头像
    天亦 2025年08月06日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天亦”

  • 天亦
    天亦 2025年08月06日

    本文概览:曾对颜曾对颜(1859-1914),名庆澄,字镜芙,号少泉,海南琼山桂林洋迈德村人。晚清最后一位琼籍解元。世代书香,诗礼传家。伯叔祖均以科考入仕,父亲剑泉是岁贡。受诗礼传家思想...

  • 天亦
    用户080601 2025年08月06日

    文章不错《曾对颜人物介绍》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