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晨的诗句古诗
关于晨的诗句古诗 1.关于早晨的诗句
1,《早发白帝城》 唐代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2,《商山早行》 唐代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3,《早兴》 唐代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译文: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小狗在台阶上睡觉知道大地已经变得潮湿,小鸟正在窗前不停鸣叫仿佛在报告天晴的消息。
4,《早行》 宋代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译文:露水降落,我穿着厚厚的毛衣还感到丝丝的寒意;仰望天空,北斗星横斜着分外光明。孤单单地,我半醒半睡地过了座小桥,耳边传来稻田深处唧唧虫鸣。
5,《早发》 唐代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译文:灯光微弱,近乎熄灭,酒醒了,自己背着孤剑准备离开。惆怅的看着漫天飞舞的白雪,听着农家里的鸡鸣,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
2.描写早晨的古诗
1. 韩偓 晨兴 晓景山河爽,闲居巷陌清。已能消滞念,兼得散馀酲。汲水人初起,回灯燕暂惊。放怀殊未足,圆隙已尘生。
2. 杜荀鹤 秋晨有感 木叶落时节,旅人初梦惊。钟才枕上尽,事已眼前生。吟发不长黑,世交无久情。且将公道约,未忍便归耕。
3. 翁承赞晨兴 晨起竹轩外,逍遥清兴多。早凉生户牖,孤月照关河。旅食甘藜藿,归心忆薜萝。一尊如有地,放意且狂歌。
4. 曹松 晨起 晓色教不睡,卷帘清气中。林残数枝月,发冷一梳风。并鸟含钟语,欹荷隔雾空。莫疑营白日,道路本无穷。
5. 李建勋 春日小园晨看兼招同舍 最有杏花繁,枝枝若手抟。须知一春促,莫厌百回看。鸟啭风潜息,蜂迟露未干。可容排饮否,兼折赠头冠。
6. 吴筠 高士咏·荷莜晨门 荷莜隐耕艺,晨门潜抱关。道尊名可贱,理惬心弥闲。混迹是非域,纵怀天地间。同讥孔宣父,匿景杳不还。
7. 卢照邻 凌晨 日掩鸿都夕,河低乱箭移。虫飞明月户,鹊绕落花枝。兰襟帐北壑,玉匣鼓文漪。闻有啼莺处,暗幄晓云披。
8. 白居易 晨兴 宿鸟动前林,晨光上东屋。铜炉添早香,纱笼灭残烛。头醒风稍愈,眼饱睡初足。起坐兀无思,叩齿三十六。何以解宿斋,一杯云母粥。
3.描写清晨的古诗
李德裕 雪霁晨起 雪覆寒溪竹,风卷野田蓬。
四望无行迹,谁怜孤老翁。 许浑 晨起西楼 留情深处驻横波,敛翠凝红一曲歌。
明月下楼人未散,共愁三径是天河。 赵嘏 杂曲歌辞·昔昔盐·倦寝听晨鸡 去去边城骑,愁眠掩夜闺。
披衣窥落月,拭泪待鸣鸡。不愤连年别,那堪长夜啼。
功成应自恨,早晚发辽西。 虞世南 凌晨早朝 万瓦宵光曙,重檐夕雾收。
玉花停夜烛,金壶送晓筹。日晖青琐殿,霞生结绮楼。
重门应启路,通籍引王侯。 张九龄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张九龄 晨出郡舍林下 晨兴步北林,萧散一开襟。
复见林上月,娟娟犹未沉。片云自孤远,丛筱亦清深。
无事由来贵,方知物外心。 王勃 散关晨度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
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
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风 紫陌炎氛歇,青苹晚吹浮。
乱竹摇疏影,萦池织细流。飘香曳舞袖,带粉泛妆楼。
不分君恩绝,纨扇曲中秋。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云 南陆铜浑改,西郊玉叶轻。
泛斗瑶光动,临阳瑞色明。盖阴连凤阙,阵影翼龙城。
讵知时不遇,空伤流滞情。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蝉 九秋行已暮,一枝聊暂安。
隐榆非谏楚,噪柳异悲潘。分形妆薄鬓,镂影饰危冠。
自怜疏影断,寒林夕吹寒。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露 玉关寒气早,金塘秋色归。
泛掌光逾净,添荷滴尚微。变霜凝晓液,承月委圆辉。
别有吴台上,应湿楚臣衣。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 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
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澜。
西园徒自赏,南飞终未安。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水 贝阙寒流彻,玉轮秋浪清。
图云锦色净,写月练花明。泛曲鹍弦动,随轩凤辖惊。
唯当御沟上,凄断送归情。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萤 玉虬分静夜,金萤照晚凉。
含辉疑泛月,带火怯凌霜。散彩萦虚牖,飘花绕洞房。
下帷如不倦,当解惜馀光。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菊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
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
金翘徒可泛,玉斝竟谁同。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雁 联翩辞海曲,遥曳指江干。
阵去金河冷,书归玉塞寒。带月凌空易,迷烟逗浦难。
何当同顾影,刷羽泛清澜。 杜甫 晨雨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羊士谔 南池晨望 起来林上月,潇洒故人情。
铃阁人何事,莲塘晓独行。衣沾竹露爽,茶对石泉清。
鼓吹前贤薄,群蛙试一鸣。 杨巨源 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欧阳詹 晨装行 村店月西出,山林鹎鵊声。
旅灯彻夜席,束囊事晨征。寂寂人尚眠,悠悠天未明。
岂无偃息心,所务前有程。 刘禹锡 冬日晨兴寄乐天 庭树晓禽动,郡楼残点声。
灯挑红烬落,酒暖白光生。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
独吟谁应和,须寄洛阳城。 白居易 和梦得冬日晨兴 漏传初五点,鸡报第三声。
帐下从容起,窗间曨昒明。照书灯未灭,暖酒火重生。
理曲弦歌动,先闻唱渭城。 李德裕 晨起见雪忆山居 忽忆岩中雪,谁人拂薜萝。
竹梢低未举,松盖偃应多。山溜随冰落,林麇带霰过。
不劳闻鹤语,方奏苦寒歌。 许浑 晨起二首(后首一题作山斋秋晚) 桂树绿层层,风微烟露凝。
檐楹衔落月,帏幌映残灯。蕲簟曙香冷,越瓶秋水澄。
心闲即无事,何异住山僧。 许浑 晨起二首(后首一题作山斋秋晚) 残月皓烟露,掩门深竹斋。
水虫鸣曲槛,山鸟下空阶。清镜晓看发,素琴秋寄怀。
因知北窗客,日与世情乖。 许浑 晨至南亭呈裴明府 南斋梦钓竿,晨起月犹残。
露重萤依草,风高蝶委兰。池光秋镜澈,山色晓屏寒。
更恋陶彭泽,无心议去官。许浑 晨装(洛中次甘水,一作甘泉) 带月饭行侣,西游关塞长。
晨鸡鸣远戍,宿雁起寒塘。云卷四山雪,风凝千树霜。
谁家游侠子,沉醉卧兰堂。 许浑 晨别翛然上人 吴僧诵经罢,败衲倚蒲团。
钟韵花犹敛,楼阴月向残。晴山开殿响,秋水卷帘寒。
独恨孤舟去,千滩复万滩。 许浑 朗上人院晨坐 簟凉襟袖清,月没尚残星。
山果落秋院,水花开晓庭。疏藤风袅袅,圆桂露冥冥。
正忆江南寺,岩斋闻诵经。 赵嘏 昔昔盐二十首·倦寝听晨鸡 去去边城骑,愁眠掩夜闺。
披衣窥落月,拭泪待鸣鸡。不愤连年别,那看长夜啼。
功成应自恨,早晚发辽西。 韩偓 晨兴 晓景山河爽,闲居巷陌清。
已能消滞念,兼得散馀酲。汲水人初起,回灯燕暂惊。
放怀殊未足,圆隙已尘生。 杜荀鹤 秋晨有感 木叶落时节,旅人初梦惊。
钟才枕上尽,事已眼前生。吟发不长黑,世交无久情。
且将公道约,未忍便归耕。 翁承赞 晨兴 晨起竹轩外,逍遥清兴多。
早凉生户牖,孤月照关河。旅食甘藜藿,归心。
4.关于清晨的古诗
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健)
2、清晨望晴空,珠山又清明.
3、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4、晨兴步北林,萧散一开襟.复见林上月,娟娟犹未沉.片云自孤远,丛筱亦清深.无事由来贵,方知物外心.(晨出郡舍林下 张九龄 )
5、系船浮玉山,清晨得奇观.日轮擘水出,始觉江面宽.遥波蹙红鳞,翠霭开金盘.光彩射楼塔,丹碧浮云端.诗人窘笔力,但咏秋月寒.何当罗浮望,涌海夜未阑.(金山观日出 陆游)
5.带有晨字的古诗
1. 《晨坐寓兴》唐.权德舆
清晨坐虚斋,群动寂未喧。
泊然一室内,因见万化源。
得丧心既齐,清净教益敦。
境来每自惬,理胜或不言。
亭柯见荣枯,止水知清浑。
悠悠世上人,此理法难论。
2. 《晨兴》唐.白居易
宿鸟动前林,晨光上东屋。
铜炉添早香,纱笼灭残烛。
头醒风稍愈,眼饱睡初足。
起坐兀无思,叩齿三十六。
何以解宿斋,一杯云母粥。
3. 《晨装》唐.许浑
带月饭行侣,西游关塞长。
晨鸡鸣远戍,宿雁起寒塘。
云卷四山雪,风凝千树霜。
谁家游侠子,沉醉卧兰堂。
4. 《晨雨》唐.杜甫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5. 《倦寝听晨鸡》唐.赵嘏
去去边城骑,愁眠掩夜闺。
披衣窥落月,拭泪待鸣鸡。
不愤连年别,那堪长夜啼。
功成应自恨,早晚发辽西。
6.关于早晨的古诗有哪些
1,《望木瓜山》唐代:李白
原文: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释义:早晨起来看见太阳升起,傍晚时分看见归鸟还巢。身在异乡内心本已酸楚,何况还面对着木瓜山。
2,《商山早行》唐代:温庭筠
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释义:黎明破晓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踏上遥遥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残月高挂苍穹,村野客店鸡鸣声声;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槲树枯叶飘落,悄然铺满静寂山路;枳树白花绽放,映亮原本暗淡店墙。令我触景伤情,不由想起归乡之梦。遥想野鸭大雁,早已挤满曲岸湖塘。
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
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释义: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4,《早起》唐代:李商隐
原文:风露澹清晨,帘间独起人。莺花啼又笑,毕竟是谁春。
释义:春日的清晨,大地一片恬静,和煦的春风,晶莹的晨露,花儿开了,莺儿唱了,多美的景色!这美好的景致不属于我,还是留与他人吧。
5,《清平乐·画堂晨起》唐代:李白
原文: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释义:清晨堂上刚刚睡起,有人来报雪花飘坠。高卷窗帘看瑞雪飘飞,白色远近迷漫了阶级。纷扬的气势如炉烟蒸腾,素寒花草挂一身玉瑕。该不是天上的神仙狂醉,胡乱把洁白的云彩揉碎。
6,《散关晨度》唐代:王勃
原文: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释义:眼见关山随着日出展露了真面目,石路上轻盈洁净没有尘埃。我乘着白马长啸着离开散关,却看见仙人乘着青牛迎面而来。重重深门之外竟然便是万丈深壑,房之栋梁也随着这座山婉转连绵。今天扬策出关,不建功立业决不回来。
百度百科-望木瓜山
百度百科-商山早行
百度百科-题破山寺后禅院
百度百科-早起
百度百科-清平乐·画堂晨起
百度百科-散关晨度
7.关于晨曦的古诗
咏雪应诏
[唐] 上官仪
禁园凝朔气,瑞雪掩晨曦。花明栖凤阁,珠散影娥池。
飘素迎歌上,翻光向舞移。幸因千里映,还绕万年枝。
九日宴射
[宋] 宋祁
佳节凭高驻采旗,亭皋雾罢转晨曦,
堋间羽集号猿后,台外尘飞戏马时。
芳菊治疴争泛蕊,丹萸解恶遍传枝。
明年此会知何处,醉玉颓山不用辞。
晚起喜晴
[宋] 姜特立
老翁喜晴色,屋角候晨曦。
圆影才明隙,方晖已鉴帷。
呼童聊拥褐,得火即舒眉。
盥栉浑无事,看山就小诗。
效古(天宝十四年)
[唐] 皎然
日出天地正,煌煌辟晨曦。六龙驱群动,古今无尽时。
夸父亦何愚,竞走先自疲。饮干咸池水,折尽扶桑枝。
渴死化爝火,嗟嗟徒尔为。空留邓林在,折尽令人嗤。
经略龙图开拓曾公岩景物一新遂为诸岩之冠因
[唐] 杨损
阳岩高敞纳晨曦,鹤驾云軿或可期。
神物雕镌元入妙,人工开辟更增奇。
须知水石清凉处,绝胜尘沙热恼时。
红旆碧幢劳小驻,多惭下客滥追随。
8.和晨有关的古诗或古词有哪些
玉楼春
柳永
凤楼郁郁呈嘉瑞。
降圣覃恩延四裔。
醮台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
保生酒劝椒香腻copy。
延寿带垂金缕细。
几行鵷鹭望尧云,齐共南山呼万岁。
太和戊申岁大有年诏赐百僚出城观稼谨书盛事以俟采诗
白居易
清晨承诏命,丰岁阅田闾。
膏雨抽苗足,凉风吐穗初。
早禾黄错落,晚稻绿扶疏。
好入诗家咏,宜令史馆书。
散为万姓食,堆作九年储。
莫道如云稼,今秋云不如
题杼山癸知亭得暮字亭,陆鸿渐所创⑴
颜真卿
杼山多幽绝,胜事盈跬步。
前者虽登攀,淹留恨晨暮。
及兹纡胜引⑵,曾是美无度。
欻构三癸亭,实为陆生故⑶。
高贤能创物,疏凿皆有趣。
不越方丈间,居然云霄遇。
巍峨倚修岫,旷望临古渡。
左右苔石攒,低昂桂枝蠹。
山僧狎猿狖,巢鸟来枳椇⑷。
俯视何楷台,傍瞻戴颙路⑸。
迟回未能下,夕照明村树。
新雪八道韵一作《闲居新雪》⑴
薛能
大雪满初晨,开门万象新。
龙钟鸡未起,萧索我何贫!
耀若花前境,清如物外身。
细飞斑户牖,干洒乱松筠。
正色凝高岭,随流助要津。
鼎消微是一作示滓⑵,车碾半和尘⑶。
茶兴留诗客,瓜情想戍人。
终篇本无字⑷,谁别胜阳春?
韩信点兵
出仕前
杨于陵,一作杨於陵,是贵族后代,父亲杨太清死于安禄山之乱。当时杨于陵才6岁,开始逃难,定居到建昌(今永修),少年就有奇志。十八岁高中进士,担任“句容主簿”。节度使韩昙端喜爱他,把女儿嫁给他。
他后来担任了不少官职,只因为丈人韩甑痹紫啵他就“回避”,回到“建昌”读书,直到792年丈人去世,才出来作官,他为人刚正不阿,德宗很欣赏他。
累官尚书他担任浙东观察使的时候,‘越人’发生饥荒,他开仓出米三十万石救济贫民。
他担任了‘京兆尹’。此前有很多‘编民’,故意在禁军也就是‘北军’ 中,挂一个虚假的军籍,然后依靠这个名头到处招摇撞骗、横行作恶。杨于陵请求进行查核、限制和全面清理,于是“奸人无所影赖,京师豪右大震”。可以看出,杨确实是一个刚正有魄力的人,为此他也曾经多次过担任边防军事职务。
809年四月乙丑日,已经担任吏部尚书的杨于陵在对策牛僧儒的时候,发现并选拔了针砭时弊、才华出众的牛僧儒(后曾任宰相)。于是向朝廷尽力予以推荐,因此惹火了宰相李吉甫,被贬斥为岭南节度使。
左迁岭南
即使到了当时蛮荒的岭南,他也没有消极,而是任用李翱等人,查访得失,给百姓做些实事。他发现当地百姓用木头盖房子,很容易着火,于是引导百姓建筑砖瓦房屋,从此火灾很少发生。
当时的岭南监军叫许遂振,骄横贪婪,他畏惧杨的廉洁公正。他想出歪主意,在京师大肆造谣污蔑杨于陵贪赂,宪宗也无法辨别,就这样把杨于陵给罢免了。许遂振更加专权跋扈,还到处搜集证据,严刑威逼库吏,要他诬陷杨于陵贪赃。
于是出现了很精彩的一幕:吏呼曰:“杨公尚拒他方赂遗,肯私官钱邪?”,也就是说杨于陵对送上门的礼物都严厉拒绝,他会去贪污吗?后来宰相裴也向皇帝为他辩白。许遂振的丑行最终暴露,并被惩罚。
返京任职810-814年,他回到吏部(主管官员选调)工作。杨于陵发现很多任用官员方面的工作弊病。他建议,把‘考判’和‘任命’官员的工作合并起来,并进行甄选、检实,于是“吏不能为奸”,“监察奸吏,调补平允”、“居四年,凡调三千员,时谓为适”,说明他对当时的官吏任用制度的初步改革,是有成绩、比较成功的。
杨于陵和儿子曾长期管理户部,对财政管理有一系列的贡献。还针对当时百姓的困苦和‘钱荒’问题,提出了财政税费改革建议。着手进行一系列的稳定物价、增加货币供应的措施;在税法上进行改进,对于除了盐茶之外的税项,进行‘实物抵税’,想方设法丰富市场货币总量,并积极培植财源。
821年以后,他担任‘户部尚书、太子少傅、弘农郡公’,以‘尚书左仆射’的官职退休。朝廷要给他退休的全额俸禄,他坚决推辞不要(古代人退休是没有工资的),后在家中去世。
历史评价史书称赞他:
“器量方峻,进止有常度,节操坚明,始终不失其正,时人尊仰之”。
“于陵器度弘雅,进止有常。居朝三十余年,践更中外,始终不失其正。居官奉职,亦善操守,时人皆仰其风德”。
“于陵方重……有大臣风,才堪宰相而用不至”。
“杨仆射避妇翁之当轴,疏骄尹之怙权,守道居贞,寿考终吉,行己始卒,人以为难。美哉!……杨君之德,《韶》、《夏》洋洋”。
四世辉煌他有四个儿子都中进士(含恩荫进士),并担任官职,杨景复当同州刺史;杨嗣复当宰相;杨绍复当中书舍人;杨师复是大理寺卿。
杨于陵的裔孙中又有10几位中了进士(含恩荫),都当官,包括杨嗣复的儿子杨授、杨损、杨技、杨拭、杨郑谎钍诘亩子杨;杨绍复的儿子杨擢、杨拯、杨据、杨揆;杨师复的儿子杨拙、杨振等。他们家族数十位达官,延续了四世的辉煌灿烂。
1.百鸡百钱
我国古代数学书《张邱建算经》中有如下问题,也就是著名的百鸡百钱问题。大意是:公鸡1只值钱5,母鸡1只值钱3,小鸡3只值钱1。今有钱100,买鸡100只。问公鸡、母鸡、小鸡各买几只?
2.和尚吃馒头
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人?
这是明朝程大位《算法统宗》中所载歌谣体算题之一。因为趣味颇浓,所以至今还流传在民间,而且被许多国家的书所收录。它的解法代表了一类问题的解法,现在学习它的解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此题意是:有100个馒头和100个和尚,大和尚每人吃3个,三个小和尚分1个。问大、小和尚各有几人?
3.李白买酒
我国古代数学书上有一道有趣的题目,是用打油诗的形式出题,内容讲的是李白买酒的事。
无事街上走,提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壶中原有多少酒?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一位伟大诗人,平时喜欢喝酒。这道题目是借李白爱喝酒这件事编出来的,当然实际上不一定有这件事。
这道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壶中原来就有一些酒,每次遇到酒店就使壶中的酒增加一倍;每次看到花,他就饮酒作诗,喝去一斗。这样经过三次,最后把壶中的酒全部喝光了。问李白酒壶中原来有多少酒?
4.盈不足
在介绍“盈不足问题”前,先讲一个杨损考吏的故事。
杨损是我国唐代一位清正廉明的尚书官。一次,属下某部门有两名小吏轮当提升了,但当时只能从中选拔出一个。对他俩的资历、职位和政绩等作了一番考察、评比之后,发现两人情况不相上下,难分高低。究竟提升谁好?主管这项工作的官员感到很为难,一时决定不下,于是去请示杨损。杨损听了介绍以后,思虑良久,终于想出了一个方法,他说:“办事所最需具备的技能之一,莫过于计算了,现在我出一道算题考考他们的计算能力。”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人于黄昏时分在林中散步,无意中听到几个盗贼在分赃,偷的大概是布匹。只听得盗贼说,如果每人分6匹,就余5匹;如果每人分7匹,就差8匹。试问有几个盗贼在分多少匹布?”
杨损将这道题说给两名候选小吏,要求把题目记下来,并且当场在大厅的石阶上演算。同时,杨损还宣布:“谁先算对答案,就提拔谁。”
这一会儿,其中一名小吏呈上了正确答案:“共有13个盗贼,83匹布。”于是,他马上就被宣布得到提升。由此,杨损也得到了清正廉明,办事公道,任人唯贤的好名声。
听完杨损考吏的故事后,回过头来,想一想这位小吏是怎样算出正确的结果的呢?
5.借马分马
从前,阿拉伯有一个老牧人,临终前把三个儿子招到跟前说:“我死后没有留下什么遗产给你们,仅有11匹马。老大分二分之一,老二分四分之一,老三分六分之一。但不许把马杀死或卖掉,你们自己分吧。”
6.共挣钱
下面介绍的是一个有趣的三兄弟共挣钱的故事题:
从前,一家兄弟三人背井离乡远出谋生已有好多时日了。为了糊口,为了年迈的二老爹娘,什么样的累活都得干,有什么办法呢?
一天,二哥哥看到小弟弟实在力有不支,便对他说:“你就少干一点吧,只要挣到我所挣的钱的一半就行了。”
在旁的大哥看到二弟这样体贴三弟,深受感动,接着说:“我看,我得多干一点,我每天挣到的钱一定要达到你们二人合计的总数。”
就这样,三个人辛辛苦苦地干了几个月活,从按照自己允诺的挣钱标准那天起,共积累了三千多个铜钱,就回家过年了。
只挣到这么点钱,本来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却惹得老父亲满心欢喜。孩子们把所得的全部铜钱用一个盆子装着,看起来闪光发亮。
老三从盆中随便取出一些铜钱,用一个盘子盛着,端到父亲面前,让老人家高兴高兴;老二却取一个钵子,从盆中抓一些铜钱装着,端给父亲看。父亲笑着问:“那么,你们三人谁挣的钱最多呢?”
还没有等哥哥们开口,老三就叽叽喳喳地说话了:“就数我挣得的钱少,他俩总是说我小,不让我多干。……就这样,我所挣得的钱只有总数的六分之一,而大哥是二分之一,二哥是三分之一。”
“哦,我明白了。”老人还是像年轻时那样风趣和爱开玩笑,他朝老三点点头,说:“你把盘里的铜钱取出六分之一给我。”
“还有你”,老人指了指老二说:“你取出钵里的铜钱的三分之一给我。”
最后,父亲对老大说:“将盆里所余的铜钱交给我一半吧!”
当三个儿子都照做了之后,老人便把从三个儿子手中接来的三份铜钱混在一起,再平均分成三份。招呼三个儿子到跟前来,吩咐道:“喂,你们三人各拿去一份,放进你们各自的容器中吧!”
老三把自己的一份放进盘中,数一数,纳闷地喃喃说道:“奇怪,这些铜钱不就是我挣到的那个数吗?”
这时,老二把另一份放进钵子中,也诧异地自言自语地说道:“可不是,现在钵中的铜钱数正好符合我所挣的钱数。”
当然,老大不必去数,他那一份和盆里遗留的数必然是他挣的钱了。他想:“既然盘、钵中铜钱数都正好分别是他俩挣到的钱数,剩下的肯定正好是我挣的钱数了。”
哥弟三人茫然地对自己的容器发愣:“怎么会这么巧呢?”
是的,就是有这么巧。那么,三个兄弟至少总共挣到多少个铜钱呢?
7.诗文体数学
我国明朝学家程大位有一首描写荷花的诗,其实是一个数学问题。诗文如下:
平平湖水清可鉴,面上半尺生红莲,
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吹到清水面,
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
能算诸君请解题,湖水如何知深浅?
8.毛利考师
明朝万历年间,一个在中国经商多年的日本人——毛利重雄,一天来到安徽山明水秀、风光优美的休宁县城。休宁是我国明朝著名数学家程大位的家乡。毛利重雄久闻程大位善算,但一直没有亲身拜访过,不知虚实。这天恰遇程老头在街上为一小银匠分金的事排难解忧,便不肯放过这结识的机会。他把程大位请进酒馆,说明仰慕之意。接着用算术歌谣暗考程大位。只听毛利吟道:
“肆中听得语吟吟,薄酒名醨(音lí,味淡的酒)厚酒醇。
好酒一瓶醉三客,薄酒三瓶醉一人。
共饮瓶酒一十九,三十三客醉醺醺。
试问高明能算士,几多醨酒几多醇?”
程大位听罢,微微一笑,应口答道:“好酒十瓶,薄酒九瓶。”
这时,恰好酒馆门口有两个小贩正在吆喝卖水果。毛利又吟道:
“九百九十九文钱,甜果苦果买一千。
甜果九个钱十一,苦果七个四文钱,
试问甜苦果各几,又问各该多少钱?”
程大位略加默算,说道:“甜果六百五十七个,该钱八百零三文;苦果三百四十三个,该钱一百九十六文。”
毛利心里暗暗吃惊。他举目四望,见墙上有张图画,画中有一长列盐船,首尾相接,顿时一道好题想出来了。便吟道:
“四千三百五十盐,大小船只要齐肩(指船数相等)。
五百盐装三大只,三百盐装四小船。
试问船只多少数,每种船装几引盐?”
程大位哈哈大笑,答道:“大船一十八只,装盐三千引;小船十八只,装盐一千三百五十引。”
问答到此,毛利重雄钦佩万分,一定要拜程大位做老师,向他学习《算法统宗》。从此,我国数学家程大位,就多了一位异国学生。毛利重雄学成回国后,大力推广程大位的算学,并将《算法统宗》译成日文刊物。从此,中华古算之光闪耀在异帮的大地上。
9.韩信点兵
民间传说着一则故事——“韩信点兵”。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步步进逼,楚军乱作一团。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韩信是如何凭借交换队列的方式及三个余数,快速算出了士兵的总数的呢?
其实,韩信根本不是什么“神仙下凡”,也不是有什么“神机妙算”的法术。他算得快,算得准,是因为他掌握了这一类问题的求解方法与技巧。
这类问题就是著名的“孙子算经”和“中国剩余定理”所解决的问题。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提出了闻名于世的“物不知数”问题。原文是: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书中还给出了其解法。韩信就是根据这个问题的解法推算出将士的准确数字的。
13.田忌赛马
“田忌赛马”的斗智问题,是现代数学新的分支——对策论中最古老的“对策现象”。
据《史记》载,战国时代的齐国国君齐威王喜欢和臣下赌以赛马。一次,齐王找到手下大将田忌,要与他以千金为每场赛马的赌注,连赌三场。
双方约定的赛规是:每人都从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中各选出一匹,每匹马都参加比赛,而且只参加一次,这样连赛三场,每场胜者赢千金,败者输千金。
当时的情况是:每人的上等马要优于中等马,中等马优于下等马;而田忌养的马与齐王养的马相比,每一等级的马都要略输一筹。这样看来,田忌显然处于劣势,要想取胜似乎异想天开。
在比赛中,田忌的对策是:以上等马对付齐王的上等马,以中等马对付齐王的中等马,下等马对付齐王的下等马。因此,每场比赛都是田忌的马“慢半拍”。三场连输,田忌付出了三千金。
齐王赢得开心,常找田忌赛马,以赢金子为乐。而田忌屡战屡败,心里很是不快活。
后来,齐王又一次提出要和田忌赛马。田忌正在暗自思忖之际,让他的朋友孙膑知道了。孙膑便为田忌出了个主意。谁也没想到,这次比赛在孙膑的策划下,田忌居然转败为胜,反赢了齐王一千金。
原来对于这次赛马,孙膑作出了这样的安排:第一场比赛,让田忌把最好的辔头、鞍子备在下等马上,把它当作上等马与齐王的上等马比赛。比赛的结果当然输了,这一场齐王赢得一千金。
第二、三场比赛,孙膑却是让田忌的上、中等马分别对付齐王的中、下等马。因此,从第二场起,形势急转直下,反倒是齐王连输二场,付出二千金。
总起来看,田忌是一负两胜,二比一反败为胜。计算赌金,当然是田忌赢得一千金了。
10.传国玉玺
相传某朝代的一个皇帝,有一块勾股形的白玉,勾长三寸,股长四寸,弦长五寸。他要想截角为圆,制成传国的玉玺,曾下令全国,征求算家,算出这玉玺最大能有多少长的直径。当时有一个聪明的人,算出直径刚好二寸,因此得了一个官职。
在魏刘徽的“九章算术”里面,可以看到这一个问题,称为“勾股容圆”。
古书中因为这圆的直径,等于它的外切正方形的边长,所以称做“黄方”。这玉玺问题中的各数——黄方二,勾三,股四,弦五,刚巧是四个连续整数,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这个“勾股容圆”问题,对现在只有初中数学知识的人就能完美解答出来,但对古人,这却是不容易的。清人吴诚著《海镜一隅》一书,推得求“黄方”的不同形式的十法。这十法,可能知其者就不甚多了。
本文来自作者[笑山]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wiki/202508-1491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笑山”
本文概览:1. 关于晨的诗句古诗 关于晨的诗句古诗 1.关于早晨的诗句 1,《早发白帝城》 唐代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
文章不错《关于晨的诗句古诗词》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