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医学微课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医学微课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作为一名宝宝家长,最担心也最头疼的就是孩子生病了。耽误工作不说,看着宝宝受罪实在心疼。尤其是孩子发烧,虽常见但每次都让人六神无主。
抓着体温计一会儿一量、一会儿一量,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去医院吧又远又麻烦,我一个人也弄不了呀!一直烧会不会烧起肺炎呀?物理降温、吃退烧药也没用,总是反复~”
体质弱一点的宝宝经常一两个月就一烧,家长实在有点吃不消。“哎~养个孩子这么不容易,我爷爷奶奶养了五六个到底是怎么养的?”
一方面是我们太忙了,忽略了对健康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是现代人实在太依赖医院了,造成了我们对医学基础知识学习的惰性,传统的一些简单有效又无副作用的家庭保健技艺也丢失了。所以快起来学习啦~
其实遇到小儿发烧,大可不必那么紧张,一旦了解了小儿发烧到底是咋回事,咱们再面对就会从容很多。再来学习一下“艾灸”这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应对起来心里就更有底了。
第一种比较常见的是生理性发烧,主要出现在1岁7个月以下的宝宝当中,中医叫“变蒸”,“变”为变化,“蒸”为蒸热,这个是正常的生理规律。
看看如果咱们连孩子的正常生长规律都不知道的话,就一通乱治,实在是应了那句“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呀~
第二种常见的是风寒发烧。人身体上的毛孔功能主要是散热、呼吸,当天气突然变冷又有风的时候,人的身体还没有来得及作出反应,风带着寒一下就从毛孔进入肌体了,毛孔也被风寒阻闭了,不能正常呼吸散热,此时身体就好像一个高压锅,然后就发烧就开始了。风寒发烧的主要伴随症状还有:恶寒、无汗、流清鼻涕。
治疗灸方:主穴-大椎穴、肺俞穴;配穴-合谷穴、孔最穴。
治疗机理:大椎穴---诸阳之汇,即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汇合于此。通过灸这个穴位一方面将能量通过阳经及督脉输送到全身,将外敌-风寒驱赶出去,另一方面将大椎穴温开舒穴,热气满满的都散出来,烧就退了。肺俞穴、合谷穴、孔最穴可通肺脏,可泄肺热。
1、首先在艾灸之前,先让孩子趴在床上,做一下捏脊(从下到上捏3遍以上)
2、家长将艾条点燃以后,用左手扶住孩子的肩膀,一方面是用来感知温度,另一方面防止孩子突然起身。然后用右手握着灸条围绕着大椎穴上方10公分左右回旋灸3分钟,作用主要为了将穴位周围的精气打开,然后悬定在大椎穴上方,灸到15---20分钟,身体开始有潮的时候就可以灸肺俞穴。
在悬定灸的过程中可以穿插轻轻的回旋灸。艾条如果是粗的,可以选择一根,如果是细的可以选择两根,选择一根还是两根以手抓的方便为前提。
3、灸完大椎穴再灸肺俞穴,大椎穴下三个骨节,旁开1寸(小朋友旁开1寸,大人旁开1.5寸),即小朋友的一拇指宽,灸法同上。肺俞灸10分钟即可。
一般发烧灸一次就会退了;如果烧的比较厉害就上午灸一次,下午灸一次,第二天再灸一次,再配合泡一下脚,一般就会好了。
注意:在艾灸过程中,家长要保持安静放松的状态。
第三种常见的是积食发烧(属阳明湿热症)。我们身体里的水循环最多的是通过体内的膜来实现,比如肠膜、脏腑周边的膜、筋周围的膜等等,这个膜相当于树皮和树干之间的那层嫩嫩的膜。
当孩子吃的过多,尤其肉食类等高热量的食物吃的比较多,身体难以代谢,造成膜的循环变慢,水流动的就慢,热量慢慢淤积,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仅仅是几个肉馅饺子或者几块小零食、一颗鸡蛋等等都会成为最后那颗压倒骆驼的稻草,这个时候发烧就开始了。
积食发烧的特点 是发热又快又高,有时很快就到39-40度,无明显的感冒症状,其他伴随症状主要有: 口臭、便秘、睡觉姿势总是趴着或跪着。
治疗灸方: 大椎穴、天枢穴、曲池穴。
治疗机理: 大椎穴泄热;天枢穴既是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又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清泻阳明,清利湿热,调理大肠气血,调节大肠功能。
1.捏脊(手法同上)
2.先灸大椎(手法同上)
3.再灸天枢(在肚脐旁开两寸),灸的同时左手再揉一揉天枢周围的部位,时间为15分钟。
第四种比较常见的是积食与外感并存。因积食的时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体能量去消化代谢食物,这个时候正是人体正气不足的时候,难以抵御外敌入侵,一点点风寒外邪就攻进了肌体。这个时候发烧的主要伴随症状会包含以上两种表现。
灸法: 两种方法合并一起做,先去风寒,后消积食。
再遇到孩子发烧就不慌喽
注:本文主要知识参考于申武老师微课堂《一学就会的小儿艾灸》
1、矢状轴一为前后方向的水平线。
2、冠状(额状)轴一为左右方向的水平线。
3、垂直轴一为上下方向与水平线互相垂直的垂线。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
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人体解剖学也是美术、音乐、体育、心理学、殡葬学、法医学等学科的必修科目。
1.解剖学姿势
为了阐明人体各部和诸结构的形态、位置及相互关系,首先必须确立一个标准姿势,在描述任何体位时,均以此标准姿势为准。这一标准姿势叫做解剖学姿势。即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描述人体的任何结构时,均应以此姿势为标准)
2、轴和面
(一)轴axis:以解剖学姿势为准,可将人体设三个典型的互相垂直的轴,即矢状轴一为前后方向的水平线;冠状(额状)轴一为左右方向的水平线;垂直轴一为上下方向与水平线互相垂直的垂线。轴多用于表达关节运动时骨的位移轨迹所沿的轴线。
(二)面plane:按照轴线可将人体或器官切成不同的切面,以便从不同角度观察某些结构。典型的切面有:矢状面sagittal plane,是沿矢状轴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如该切面恰通过人体的正中线,则叫做正中矢状面median sigittal plane;冠状面或额状面coronal plane or frontal plane,是沿冠状轴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的纵切面,与矢状面和水平面相垂直;水平面或横切面horizontal plane or transverse plane,为沿水平线所做的横切面,它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与上述两个纵切面相垂直。须要注意的是,器官的切面一般不以人体的长轴为准而以其本身的长轴为准,即沿其长轴所做的切面叫纵切面longitudinal section而与长轴垂直的切面叫横切面 transverse section。
关于“医学微课堂”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一钰]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wiki/202507-400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一钰”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医学微课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医学微课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作为一名宝宝家长,最担心也最...
文章不错《医学微课堂》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