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是宋朝的黄伯思发明的。
根据清代陆以湉的《冷庐杂识》中记载:“宋黄伯思宴几图,以方几七,长段相参,衍为二十五体,变为六十八名。
说的是宋朝有个名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非常有研究,在宴请朋友的时候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在请客吃饭的时候使用,后来有人将它改进成七张桌子组成,再后来就形成现在的“七巧板”。
七巧板的来历
七巧板应该是大众智慧发明出来的,但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所以七巧板的发明黄伯思应是先驱。
七巧板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智力玩具,顾名思义,是由七块板组成的。而这七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1600种以上),例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等,也可以是一些中、英文字母。
七巧板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中写道: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
七巧板不是画图工具,智力美画板可以算是画图工具。
1、七巧板
又称七巧图,是中国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它是由宋代的宴几演变而来的,原为文人的一种室内游戏,后在民间演变为拼图板玩具。
现七巧板系由一块正方形切割为五个小勾股形,将其拼凑成各种事物图形,如人物、动植物、房亭楼阁、车轿船桥等,可一人玩,也可多人进行比赛。利用七巧板可以阐明若干重要几何关系,其原理便是古算术中的“出入相补原理”。
2、智力美画板
是根据教育部正在试行的“创造教育”《图形组合训练》大纲要求设计的,已获国家专利。它由18个简笔美术画孔组成,通过高度概括的线条描绘大千世界,可以勾画出数以万计的形象逼真、活泼生动的简笔画谱。
美画板不仅可以单独勾画出无数的自然景观、生活场景、寓言故事、故事情景,还能与“智力七巧板”整合运用,其拼组空间更加变化莫测,画图更加生动。
扩展资料:
七巧板的玩法有4种:
1、依图成形,即从已知的图形来排出答案;
2、见影排形,从已知的图形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排法;
3、自创图形,可以自己创造新的玩法、排法;
4、数学研究,利用七巧板来求解或证明数学问题。
百度百科—七巧板
百度文库—智力美画板活动课件
本文来自作者[诗梦]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cshi/202508-2149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诗梦”
本文概览:七巧板是宋朝的黄伯思发明的。根据清代陆以湉的《冷庐杂识》中记载:“宋黄伯思宴几图,以方几七,长段相参,衍为二十五体,变为六十八名。说的是宋朝有个名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非常有...
文章不错《七巧板是谁发明的-》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