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山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光仪系激光专业,获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4年7月至1985年7月在浙江大学物理系从事大学物理课程辅导和实验指导等工作,1985年7月至1987年9月回到浙江大学光仪系任助教。1987年9月考取浙江大学光仪系研究生,于1989年12月获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硕士学位;1990年9月起在浙江大学信电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激光二极管泵浦的小型固体激光器,并于1994年4月获“电子物理与器件”专业博士学位。1994年6月进入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激光雷达和地磁方位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工作;1996年6月出站,留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任教,其间曾于2003至2004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做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主动成像激光雷达技术、动态参量的光电测试技术和生物医学光子学中有关光在组织中传输规律的研究。曾主持并完成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是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激光与光学工程学会理事,《激光技术》、《应用科学学报》等专业期刊编委。近年来承担的教学任务包括: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主讲用英语原版教材授课的“光学”(包括应用光学和物理光学)双语教学课程,以及专业课“激光与非线性光学”等;主讲研究生专业基础课“激光技术”和“光学检测”等。
抗日战争时期, 历任京山县东南乡抗日十人团总团部宣传队员,洪山中 学(后改为洪山公学)学员,边区党委解放剧社孩子队(后 改为十月剧团孩子队)队员,洪山公学小学部学员,实验 中学学员,边区行署巡回宣传团团员,新四军第五师政治 部艺术训练班学员,五师政治部文工团团员,五师十四旅 文工队队员等职,主要从事文艺宣传工作,以文艺为武 器,宣传抗日救国,团结人民,打击敌人,为壮大抗日武装 力量,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推进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学习 和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政治部文工 团团员,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在创建以武当山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在环境险恶,战斗 频繁、生活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经受了生死的严竣考验和 实践的锻炼提高,为尔后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7年7月任中原独立旅司令部参谋,随刘邓大军南下 大别山,参加了经扶、红安、浠水和高山铺歼灭敌四十师 的战斗,被旅直属党委评为二等工作模范。1947年12月开辟江汉解放区时,任江汉军区第三军 分区司令部作战通讯参谋,1949年5月任沙市警备司令 部警备参谋。为创建襄南解放区和解放沙市,做出了自 己应有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北军区 警卫二团作训股长,湖北军区荣誉军人学校政治处宣教 股副股长,湖北军区政治部秘书处秘书,632团政治处副 主任,湖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支部书记训练班主任。参 加过剿匪反霸斗争和为支援抗美援朝而训练兵员的工 作。1954年8月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炮兵学校学 习,结业后留校任政治教研室党史教员。曾先后被评为 优秀学员和先进工作者。为培养提高炮兵中层领导干 部,做了一些工作。1959年3月调军委炮兵政治部组织 部任党务科长,1964年10月任组织部副部长兼青年科 长,1965年3月任青年部副部长,1975年6月调南京炮兵 学校任副政治委员,1977年11月调炮兵研究所任副政治 委员,1979年3月调军委炮兵任秘书处处长,1980年8 月 调炮兵导弹基地任政治委员,1983年9月调炮兵技术学 院任副政治委员,1985年7月任政治委员。为炮兵的现 代化建设,院校的正规化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中的政治 思想工作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88年8月离休,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兵种部第三干休所正军职离休干 部。1989年10月被聘为湖北省老解放区教育研究会理事。 此后多次为在京的豫鄂边区、新四军五师的老同志组织联欢会、 纪念会等多种活动。
本文来自作者[梦之]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cshi/202508-1991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梦之”
本文概览:李振华,山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光仪系激光专业,获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4年7月至1985年7月在浙江大学物理系从事大学物理课程辅导和实验指导...
文章不错《李振华的介绍》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