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哪一章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且又喜欢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因此称他为‘文’。”

出处:《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此句是《论语·公冶长》的第十五章。

扩展资料

根据《四书集注》的说法,孔文子想要攻打疾,结果疾逃到了宋国,孔文子就将女儿嫁给了太叔的弟弟遗:“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

作为一个臣子,孔文子攻打国君是以下乱上,还随意地将女儿嫁来嫁去,都是不符合礼的行为,所以子贡对他死后被授予“文”这一谥号大为不解,于是就去问孔子。孔子就告诉他,孔文子这个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论语·公冶长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要虚心求教,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并不是耻辱的事,不要觉得请教别人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扩展资料:

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

“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

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书中有多处记载。二是学于百姓,在他看来,群众中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这同样可从《论语》书中找到许多根据。

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百度百科-论语·公冶长

本文来自作者[慕苏唯成]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cshi/202508-17674.html

(12)
慕苏唯成的头像慕苏唯成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慕苏唯成的头像
    慕苏唯成 2025年08月07日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慕苏唯成”

  • 慕苏唯成
    慕苏唯成 2025年08月07日

    本文概览: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翻译: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且又喜欢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

  • 慕苏唯成
    用户080701 2025年08月07日

    文章不错《论语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哪一章》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