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驾楼主下次附上全诗。。。以免单句断章取义。呵呵。
浪淘沙(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先看字面意思,此句用字好在“淘”与“簸”,既可是名词“涛”、“波”二字(古人惯用通假,“簸”或可通“波”),又可为动词,“淘”、“簸”,动名四意,两两相对,到底是唐诗。既然是这样重重叠叠的二字来自天涯,那么这个天涯的表面意思就一定不是天涯海角的意思,联系首联“九曲黄河万里沙”,“九曲黄河”之“淘”、“簸”来自何处————天尽头。所以,“天涯”直译为“天尽头”比较妥当。
再看刘禹锡其人,晚唐诗人,参与永贞革新,变革失败被贬朗州司马。不知楼主是否知道华夏文人之志,以儒家立功为始,以道家清静无为而终。通常的文人都是希望报效国家,功成之后,还做隆亩之民,所以诸葛丞相才说,天下既定,当复归隆亩。刘禹锡亦然。锐意变革,立志报效,功成之日,也会还归山林。所以,才有颈联的“如今直上银河去”(尾联就不必再提了,呵呵),“银河”在九天之上,“黄河”来自“天尽头”,这一“直上”是又回到了“天尽头”,这或许才是刘禹锡之所求,始由田亩而来,报效国家,功成身退,终又复归来处(田亩)。这恐怕也是很多文人追求的最理想的境界了:无所执而来,无所居而去。
所以说,从字面和刘公其人出发,将“天涯”解释为——天尽头——或许是比较妥当的。
当然,敝人所言,或为妄谈,还是以老师讲解为主。祝万安。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者是谁
浪淘风簸自天涯的读音是:làng táo fēng bǒzìtiān yá。
一、浪淘风簸自天涯的原文:
《浪淘沙九首》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二、《浪淘沙九首》的解释: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
三、浪淘风簸自天涯的赏析: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浪淘沙九首》的名家点评:
1、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杨慎列为妙品。敖英曰:梦得《浪淘沙》数首,独此佳。李梦阳曰:人情只在口头。陆时雍曰:物情人思,佳境自然。唐汝洵曰:只“忘我实多”意。薛维翰《怨歌》末句,禹锡改“要”为“独”,欠圆活矣。然以第三句较之,终是薛作浅露。
2、清代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唐汝询曰:妇人临水望夫,而以浪之淘沙起兴;言日斜而不至,则不如飞燕之有情也。
3、明代李攀龙《唐诗直解》:
触景含情,幽恨难写,人情只在口头。
4、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浪淘沙词》,始于白居易、刘禹锡,大抵描写风沙推移,以见人世变迁无定,或则托意男女恩怨之词。禹锡此首乃言3淘沙拣金之劳,而“美人”、“侯王”或未知也。
名称《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年代中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七言绝句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浪淘沙⑴ 九曲黄河万里沙⑵,浪淘风簸自天涯⑶。 如今直上银河去⑷,同到牵牛织女家⑸。[1];;注释译文 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天涯:天边。 ⑷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⑸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译文 万里黄河着泥沙,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可以沿着黄河上银河去,一起去寻牛郎织女的家。[2]编辑本段作品简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2]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刘禹锡像
刘禹锡[3] (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出生在嘉兴,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忱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贞元十六年入杜佑幕掌书记,参与讨伐徐州乱军。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次年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当年八月改元永贞)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他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 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从开成元年 (836)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诗歌创作 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
本文来自作者[笑山]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cshi/202508-1610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笑山”
本文概览:劳驾楼主下次附上全诗。。。以免单句断章取义。呵呵。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先看字面意思,此句用字好在“淘”与“簸”,既可...
文章不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天涯是什么意思-》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