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老子》上善若水翻译及原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老子》上善若水翻译及原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原文及翻译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尤:怨咎、过失、罪过。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解读:
水的品质近似于道,水的特性即利益一切有情无情,水有功而不居,安处下位,若人要修仙了道当学水的品质,将自己的品质修炼的像水一样,善于奉献,不计得失,不计功果,功成身退,也就近似于得道成仙了。
不争则无尤,无因亦无果,要修行就要有修行的因,善就是修行的因,种善因则得善果,如果以不善心修行,距道远矣
出处:
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翻译:
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了; 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砻江,其与金沙江合流后的一段,古时亦称若水。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最好的行善像水那样,水润万物却从来不与万物相争,它甘心处在众人所憎恶的卑洼地方,所以它接近于道。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心地,要像水那样深沉;待人,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谈,要像水那样诚信;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动,要像水那样把握时机。正因为它与物不争,所以没有过失。
扩展资料:
“上善若水”体现的老子的人生态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虽然老子的这套人生哲学,极少有人能够做到极致完美,但我们至少可以心向往之,并努力为之,能有修炼“七善”中一项美德,也可以树典范了。
“不争”所产生的理想效果,这就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值得指出的是,老子教导我们效法水之“不争”,并非是教人凡事不求进取、无所作为,而是教人要用无为的心来做有为的事。
具体的准则老子通过水的“七善”来做解释,一个人的行为要像水一样甘居下位。即“居善地”,心境像水一样深沉渊默。即“心善渊”,待人像水一样仁爱友善。即“与善仁”,说话像像潮水一样准时有信、即“言善信”,从政要像水一样持正平衡。
关于“《老子》上善若水翻译及原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赧竞兮]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1.hr8848.cn/cshi/202507-908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赧竞兮”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老子》上善若水翻译及原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老子》上善若水翻译及原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老子》上善若水翻译及原文》内容很有帮助